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给予美托洛尔+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治疗;C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均为1年。检查心脏超声并计算左室肌重量和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24 h动态血压、心电图等,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对比。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血压下降、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都显示有效(P<0.01),但A组的疗效优于B、C组(P<0.01),特别是A组LVMI明显降低,由(136.8±7.3)g/m2降至(127.7±4.6)g/m2,左室舒张功能提高。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左室肥厚、提高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莉  张富兴 《武警医学》2004,15(11):827-82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科素亚对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84例高血压患者口服卡维地洛联合科素亚平均12个月后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有关心血管参数.结果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P<0.01),室间隔(IVST)、左室后壁(PW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下降(P<0.01),A峰速度明显下降,E峰速度及E/A比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科素亚治疗高血压病可安全有效降压,并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与运动耐量的关系.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2月连续收集在浙江医院心血管病门诊就诊的3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26例,女113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结构参数并测定6min步行距离和运动峰耗氧量,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分为非左室肥厚组52例,左室肥厚组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全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和左室Tei指数。结果各组LVEF均大于〉50%,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各组无论有无左室肥厚,二尖瓣E/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左室Te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高血压病早期左室结构尚未出现改变时已经有左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左室肥厚进一步加重了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Tei指数增加对于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尚未发生改变时,及早发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素亚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武警医学》2006,17(12):908-910
 目的 观察科素亚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对6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患者,用科素亚50~100 mg/d治疗,共12周,随访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变化以及服药耐受性.结果 12周后,所有患者血压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室间隔厚度(IVST)、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指数(LVMI)均有明显减少(均为 P<0.01),说明左室肥厚减轻,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科素亚有确切降压效果,并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及心脏重构的关系.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5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MBPS程度是否超过50 mmHg(1 mmHg=0.133 kPa)分为MBPS≥50 mmHg组(A组)和MBPS<50 mmHg组(B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HRV、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及室性心律失常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比值、LF值高于B组(P<0.01和P<0.05);A组LVH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MBPS程度加剧与HRV及心脏重构有密切关系,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右室结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右室结构功能。材料和方法: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内径和右室功能,对照组为31名健康人,观测舌下含化硝苯吡啶对右室舒张功能的急性作用。结果:和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病组E/A比值、E峰速度、每搏校正的最大峰充盈率(NPFR)下降,A峰速度、心房充盈分数(AFF)升高,右室、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密切相关,部份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右室肥厚,舌下含化硝苯吡啶可使高血压病患右室E峰速度、E/A比值升高,AFF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当肺动脉压力和右室收缩功能均正常时,高血压病患者已存在右室舒张功能障碍,舌下含化硝苯吡啶可改善右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超声联合Tei指数评估尿毒症合并心肌病患者左室肥厚情况,探究其形变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2例尿毒症患者和6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尿毒症患者根据左心室不同构型分将左心室构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的尿毒症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并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缩短率(LVFS);同时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模式下,定量、定位测量二、三尖瓣环速度及时间等指标,计算Tei指数,评估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构型变化及其对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M型超声心动图发现,观察组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因左心室肥厚,其LVIDd、LVIDs、IVSd、LVPWd、LVMI及RWT均大于左心室构型正常的对照组和健康人群(P0.05);而左心室肥厚观察组患者LVEF和LVFS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降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升高,E/A比值降低(P0.05)。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因左心室肥厚,左室Tei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多普勒超声模式下测得的Tei指数可以较好的评估尿毒症心肌病患者的左室肥厚及形变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卉  刘莉  李静  罗敏  韩盈 《武警医学》2008,19(7):614-617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对8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患者,服用伊贝沙坦150 mg/d治疗,如4周无效加至300 mg/d,共12周,随访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变化以及服药耐受性.结果 12周后,所有患者血压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室间隔厚度(IVST)、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指数(LVMI)均有明显减少(均为P<0.01),说明左室肥厚减轻,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伊贝沙坦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同时能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儿心脏功能中的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确诊的87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期糖尿病的分级标准,分为A组(A1级,42例)与B组(A2级,45例),同期选择46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胎儿心脏结构与心脏功能。结果 B组RVWT、LVWT、RVDd水平均比对照组高,B组RVDd、RVDs水平均比A组高,A组、B组RVFS、LVFS、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AMV、E/AT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B组RVFS、LVFS、LVEF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儿心脏功能,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水平越高,其胎儿心脏功能变化情况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CHF)并贫血的患者,在EPO加铁剂治疗后,对心脏结构与功能及B型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32例连续CHF并贫血(80g/L<血红蛋白<120g/L)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以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A组、16例),皮下注射EPO12000IU/周+每天口服铁剂共4个月。对照组(B组、16例),每天口服铁剂。结果A组患者在随机治疗的4个月中,相对于基础状态血红蛋白增加(P<0.001),左室内径缩小(P<0.001),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分级(P<0.001)与6min步行试验(P<0.05)改善,同时血浆中B型利钠肽水平(P<0.01)下降。B组患者在试验期间射血分数(P<0.05)及6min步行距离(P<0.05)有所下降,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HF并贫血患者,EPO加口服铁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降低B型利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全方位M型(free angle motion mode,FAM)超声测量左心室Tei指数及等容收缩指数(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射血时间,ICT/ET)、等容舒张指数(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射血时间,IRT/ET)等相关参数,评价早期酒精性心肌损害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45例不饮酒健康男性作为A组(正常对照组);另收集91例饮酒者分为3组:B组36例,每日饮白酒80~150g或啤酒1 000~1 500mL,每周3~5d,饮酒史10年;C组30例,饮酒史10年,其他条件同B组;D组25例,每日饮白酒≥150g或啤酒≥2 000mL,每周3~5d,饮酒史10年,饮酒量符合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对4组行常规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比值(E/A)及FAM参数,获得左室Tei指数及ICT/ET、IRT/ET等相关参数。结果:各常规超声参数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LVDd、LVDs、IVSTd、LVPWTd、LVEF与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E/A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组各常规超声参数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ei指数在A组及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D组与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D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B组间ICT/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C、D组ICT/ET、IRT/ET值均大于A、B组(P均0.05),同时D组ICT/ET、IRT/ET值亦大于C组(P均0.05)。结论:应用FAM技术测量左室Tei指数并结合ICT/ET、IRT/ET等相关参数可作为全面评价早期酒精性心肌损害左室功能变化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DC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记录NYHA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之比(E/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9.7%和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和25.9%(P<0.05和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VEDD、LVEF、E/A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MWT距离明显延长(P<0.05,P<0.01);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目前在对DCM尚无明显有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使用曲美他嗪、芪苈强心胶囊治疗DCM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合并心衰时使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治疗时对心脏影响。 方法  4 7例高血压病合并心衰患者 ,分为硝苯地平治疗组 (30 mg/d,n=2 5 )及氨氯地平 (5 m g/d,n=2 2 )治疗组。观测 2 4 h平均血压、平均心率 ,脉压 ,左室射血分数 (L VEF)、舒张早期减速度 (Dc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 (IVRT)。 结果 血压、心率、L VEF两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平均脉压、IVRT硝苯地平组大于氨氯地平组 (P<0 .0 1) ;硝苯地平组 Dct小于氨氯地平组 (P<0 .0 1)。 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衰时使用硝苯地平增大脉压差 ,并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人。于进驻高原前2 d对A组在海拔1 400 m进行高压氧预治疗,每天1次,共2次;于第3天3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2 d到达海拔3 700 m地区休整2 d,同时对B组进行高压氧干预(方法同A组);C组为对照组。于第7天A、C两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1 d到达海拔5 200 m某边防哨卡;B组青年乘汽车历时1 d到达海拔5 380 m某边防哨卡。进入哨卡第5天分别对三组受试者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结果A组及B组较C组P、TPR、ALT、η、PAWP、BK、CCP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V、mAP、BV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HF)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心功能变化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MI后HF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20例),B组(心功能Ⅲ级,20例),C组(心功能Ⅳ级,20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剂量替格瑞洛对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AD)患者冠脉微循环及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就诊的SCAD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B、C三组,每组46例,三组患者采取不同抗血小板策略,A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标准剂量替格瑞洛治疗,C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IMR)、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 PMPs)及MHR、NLR水平变化情况,三组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三组患者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IMR及PMPs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IMR及PMP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R及PMPs水平改善程度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后IMR及PMPs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MHR及NLR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MHR及N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MHR及NLR水平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后MHR及NLR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三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出血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A组和C组患者小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患者小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上所述,SCAD患者采用低剂量替格瑞洛,能帮助改善患者冠脉微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及炎症状态,与标准剂量达到的效果相似,同时还可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术前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47例肝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A组23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24例),对比两组手术前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红细胞比积(HCT)等指标,对比两组术后患者存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的死亡率、MODS发生率、ACS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B组红细胞比积明显高于A组,B组凝血酶原时间较A组无明显延长(P均<0.05),B组血清乳酸水平与A组相当(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在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救治中取得良好的疗效,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兔胸部火器伤血浆中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变化规律及在伤后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胸腔贯穿伤组(A组)、假致伤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射击前A、B组右颈总动脉及右颈外静脉插和、C组耳中动、静脉头皮针穿刺接八8道生理记录仪测压。伤前5min、伤后5,30min,1,3,6,12,24h取动脉血2ml离心出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与电化学分析(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ED)检测E及NE含量。结果(1)A组E及NE于伤后30min达伤前4.13和3.45倍,分别于伤后1,3h降至最低点,为伤前2.57和0.47倍,于6h达二高峰,为伤前4.14和3.68倍,24h后降至伤前水平;B、C组E及N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A组动、静脉压致伤瞬间(2ms内)升高,平均达伤前的1.8和6.8倍,迅即下降至伤前水平,随后缓慢下降,分别于伤后30,5min降至最低点(伤前的0.63和0.25倍),之后缓慢回升,6,12h接近伤前水平;B、C组动、静脉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胸部火器伤后血浆中E和NE均显著升高;二者浓度变化主要源自创伤后失血及组织损伤,且与伤情轻重关系密切,可作为胸部火器伤后早期伤情程度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