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诚  张光磊  郝宁  于刚  秦国强 《硅酸盐通报》2022,41(12):4425-4431
α-Si3N4粉为原料,MgO-La2O3-Lu2O3为三元复合烧结助剂,采用气压烧结工艺制备Si3N4陶瓷条,研究烧结助剂及添加β-Si3N4增强相对Si3N4陶瓷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复合烧结助剂促进了烧结的致密化,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最高烧结温度1 750 ℃、复合烧结助剂添加量8%(质量分数)时,得到密度为3.172 8 g/cm3、维氏硬度达到15.85 GPa、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为9.69 MPa·m1/2和1 029 MPa的冰刀用Si3N4陶瓷。添加β-Si3N4材料的断裂韧性得到提高,最高达到10.33 MPa·m1/2。Si3N4陶瓷本身的高硬度与加入的稀土氧化物使得所制备冰刀的硬度与润滑性能得到提高,表面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工程陶瓷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而其较高的脆性一直是推广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协同提高工程结构陶瓷的强度和韧性。以微米级Si3N4粉体和高纯度镍丝为原料,借鉴仿生制备思路,利用热压烧结的方式制备仿木质年轮状Si3N4/Ni复合材料,研究了Si3N4/Ni复合材料中Si3N4与Ni丝的界面结合状态,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i3N4基体与Ni之间界面结合良好,仿木质年轮的材料结构有助于陶瓷材料的强韧化,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989±87) MPa,断裂韧性达(8.12±0.8) MPa·m1/2,较单相Si3N4陶瓷的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Si3N4陶瓷的烧结致密度,采用振荡压力烧结工艺分别在1 745和1 775℃制备了Si3N4陶瓷,主要研究了Si3N4粉的粒度(平均粒径分别为0.4、2.0、2.3μm)对Si3N4陶瓷的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两种温度的振荡压力烧结工艺下,由三种不同粒度的Si3N4粉制备的Si3N4陶瓷的相对密度都很大,为99.65%~99.86%,彼此相差很小。2)由平均粒径为0.2μm的Si3N4粉在1 745℃烧结制备的试样的微观结构最均匀,其β-Si3N4晶粒平均长径比、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均最大,分别达到5.0、(1 364±65) MPa和(15.72±0.8) GPa;由平均粒径为2.3μm的Si3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韧Si3N4基陶瓷材料,以钨(W)作为第二相材料,Y2O3-Al2O3作为烧结助剂,采用气压烧结法制备了W/Si3N4复合陶瓷材料。研究了W含量对W/Si3N4复合陶瓷材料致密性、力学性能以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含量小于5%(质量分数)时,样品致密度均达97%以上;在W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获得的W/Si3N4复合陶瓷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弯曲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670.28±40.00) MPa、(16.42±0.22) GPa和(8.04±0.16) MPa·m1/2,相比于未添加金属W的Si3N4陶瓷材料分别提高了38.08%、13.08%和44.34%;通过分析W/Si3N4复合陶瓷材料样品抛光面和压痕裂纹的微观结构,发现W的引入能促使裂纹在扩展路径上更易发生偏转、分叉等增韧机制,消耗裂纹扩展能量,从而改善Si3N4陶瓷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5.
以氧含量相对较高的“平价”Si3N4粉体(氧含量1.85%(质量分数))为原料,Y2O3-MgO作为烧结助剂,制备低成本高热导率Si3N4陶瓷,研究Y2O3含量对Si3N4陶瓷致密化、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Y2O3的加入量不仅可以促进Si3N4陶瓷的致密化和显微结构的细化,还有助于晶格氧含量的降低和热导率的提升。Y2O3含量为7%(质量分数)的样品在1 900 ℃烧结后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热导率分别为99.5%、(726±46) MPa、(6.9±0.2) MPa·m1/2和95 W·m-1·K-1。  相似文献   

6.
氮化硅(Si3N4)陶瓷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潜力,但其硬度和断裂韧性往往难以兼顾,这会限制到 Si3N4陶瓷的应用。为了获得兼具高硬度和高韧性的 Si3N4陶瓷,以高熵硼化物(Hf0.2Zr0.2Ta0.2Cr0.2Ti0.2)B2为添加剂,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在1 600 ℃制备了 Si3N4陶瓷材料。研究了(Hf0.2Zr0.2Ta0.2Cr0.2Ti0.2)B2对 Si3N4陶瓷的相组合、致密度、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Hf0.2Zr0.2...  相似文献   

7.
以 TiO2为烧结助剂,采用反应烧结法在 B4C 陶瓷中原位生成 TiB2,制备出致密的 B4C 陶瓷,并对其强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Ti O2添加量的增加,B4C 陶瓷的致密度和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韧性不断增大。当 Ti O2添加量为 5% (质量分数)、烧结温度为 1 700 ℃时,B4C 陶瓷致密度达到 99.6%;当 TiO2加入量为 15%时,B4C 陶瓷的 Vickers硬度为 36.0 GPa,断裂韧性为 4.38 MPa·m1/2,抗弯强度为 405 MPa,综合性能最优。原位生成的 TiB2抑制了 B4C 陶瓷晶粒长大,消除了裂纹尖端应力,使裂纹产生偏转和分叉,对 B4C 陶瓷起到细晶强化和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创  宋仪杰 《耐火材料》2022,(2):141-145
以Y2O3/Al2O3、Al2O3/MgO和Y2O3/Al2O3/MgO等为复合烧结助剂,研究烧结助剂类别及烧结温度(1 750、1 800、1 850℃)对气压烧结Si3N4陶瓷致密化、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Y2O3/Al2O3为烧结助剂所制备样品的抗折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优于其他两种复合助剂制备试样的;Y2O3/Al2O3复合助剂有利于显微结构中高长径比β-Si3N4晶粒的形成。当烧结温度为1 800℃时,以Y2O3/Al2...  相似文献   

9.
采用羟基化结合硅烷偶联剂(KH560)对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配制出高固含量、高固化深度的Si3N4膏料,并基于立体光固化(SL)工艺制备了高强度的Si3N4复杂结构件。结果表明:Si3N4表面的KH560改善了粉体与树脂的相容性,降低了Si3N4膏料的粘度;同时,KH560的环氧基团(—CH(O)CH2)与环氧树脂(EA)通过化学键等方式相结合,形成了EA核壳结构,降低了树脂与陶瓷颗粒之间的折射率差,从而提高了Si3N4膏料的固化深度。表面羟基化处理后Si3N4表面吸附了更多的KH560,从而进一步降低了Si3N4膏料的粘度,提高了Si3N4膏料的固化深度。最终,用羟基化和KH560改性后的Si3N4粉体配制出的Si3N4膏料固含量达到50%(体积分数),固化深度达到64 μm。烧结后Si3N4试样致密度为83%,断裂韧性为(4.38±0.45) MPa·m1/2,抗弯强度达到(407.95±10.50) MPa。  相似文献   

10.
陶瓷构件常常服役于高温极端环境,易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然而,关于陶瓷材料定量化的高温微观断裂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基于硅钼棒加热技术开展了Si3N4陶瓷材料高温维氏压痕实验,测试了惰性环境下,材料从室温至1200℃间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定量化表征了典型温度下的裂纹偏转和穿沿晶行为。研究表明:Si3N4陶瓷材料的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杨氏模量在高温下有一定的降低,实验温度下的沿晶裂纹比例远大于穿晶裂纹比例,而裂纹偏转角分布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板状晶生长温度与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烧结温度的温度差是决定Pr0.833Al11.833O19板状晶增韧ZTA效果的关键。本工作通过燃烧法制备出PrAlO3前驱体,经900℃预烧形成高活性PrAlO3,引入ZTA中使板状晶生长温度与ZTA烧结温度差达到100℃,得到高长径比的板状晶,起到协同增韧的作用。同时,通过Pr离子固溶入ZrO2减缓ZrO2的水热老化过程,减少了因相变所诱发的微裂纹,提高了ZTA的断裂强度。结果表明,与ZTA相比,Pr0.833Al11.833O19板状晶增强增韧的ZTA在模拟的人体环境中(水热老化)的断裂韧性从7.13 MPa·m1/2提高到8.97 MPa·m1/2,断裂强度由654.78 MPa提高至687.59 MPa,Vickers硬度由18.95 GPa提高至19.39 GPa。  相似文献   

12.
SiC陶瓷凭借其高强度、高硬度和低密度等优势,在航空航天、核电工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SiC加工难度高、韧性低,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BJAM)结合液硅反应熔渗技术(LSI)制备了不同碳化硅晶须含量(SiCw)的SiCw/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SiCw含量达到7.5%(体积分数)时,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5.29 MPa和3.25 MPa?m1/2,硬度则在SiCw为5%达到23.06 HV的峰值。但当SiCw含量继续升高后,材料内部残余硅相含量提升,力学性能发生恶化。对打印初坯进行2次增碳可有效降低材料内部硅相含量,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最大分别提升10.15%、10.46%和10.58%。引入的SiCw通过偏折裂纹、拔出和折断等方式起到了对复合陶瓷材料的增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单相块体(Mg0.2Co0.2Ni0.2Cu0.2Zn0.2)Fe2O4高熵尖晶石陶瓷。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制备过程中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元素分布进行分析。随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瓷材料体积密度增大,气孔率降低,1 200℃烧结所得致密高熵尖晶石陶瓷材料呈单相,元素均匀分布,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43.00 MPa和1.30 MPa·m1/2。所制备高熵尖晶石陶瓷对电磁波兼具介电损耗和磁损耗能力,其在3.0 mm处可获得最大的有效吸收带宽为12.37 GHz,是具有一定承载能力和优异宽频吸波性能的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14.
高熵陶瓷是陶瓷领域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过渡金属硼化物中熵、高熵陶瓷以其优异的性能、化学反应惰性和极高的熔点,成为耐极端环境的重要候选材料。本工作首次研究了B4C过量含量对中熵硼化物粉体合成、陶瓷致密化、微结构演变和高温弯曲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低氧含量、高烧结活性(Ti,Zr,Hf)B2粉体的制备工艺。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在1800℃制备的(Ti,Zr,Hf)B2中熵陶瓷致密度高达99%以上。B4C过量15wt%的(Ti,Zr,Hf)B2陶瓷晶粒尺寸为5.0±2.1μm,随着B4C过量含量增加到25wt%,晶粒尺寸明显细化至2.4±0.7μm。过量的B4C一部分与球磨引入的Si3N4原位反应生成BN相,另一部分B4C以第二相形式存在,BN和B4C相的引入可以有效抑制中熵陶瓷烧结过程中的晶粒生长,同时也提升了材料的高温弯曲强度。B4C过量...  相似文献   

15.
以碳化硼(B4C)、二硼化钛(TiB2)、碳化钛(TiC)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法在2 130℃制备了含20%(质量分数)和30%TiB2的B4C基复相陶瓷,分析所制样品的密度、硬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结果表明:在2 130℃,直接加入30%的TiB2亚微米颗粒,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77.6 MPa和5.38 MPa·m1/2。陶瓷中颗粒拔出和裂纹微桥接对复相陶瓷增韧作用显著。B4C–TiB2复相陶瓷的增韧机理主要是由于TiB2与B4C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产生的残余应力导致的微裂纹增韧和裂纹偏转增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碳化物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Ti0.25Zr0.25Nb0.25Ta0.25)C高熵陶瓷(HECs),系统研究了HECs的微观结构演变、力学性能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单相HECs的形成温度为1 800 ℃,低于已报道的HECs烧结温度。1 900 ℃烧结的陶瓷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尺寸约7.5 μm,元素分布均匀,相对密度高达99.2%。1 800 ℃和1 900 ℃烧结的HECs的室温显微硬度值分别为30.9 GPa和33.2 GPa,断裂韧性值分别为(4.6±0.24) MPa·m1/2和(4.5±0.31) MPa·m1/2,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HECs。原位高温纳米压痕试验结果表明,HECs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达到500 ℃时,1 800 ℃和1 900 ℃烧结的陶瓷硬度分别下降到21.9 GPa和22.2 GPa,具有突出的高温稳定性。此外,HECs在温度低于500 ℃时无明显氧化,当温度超过650 ℃时会发生明显氧化,氧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刁斐  蒋明学  朱鸿志 《陶瓷》2011,(7):35-38
根据热力学原理对Si—C—N—H—O五元系统进行了平衡状态下的相稳定性计算,绘制了在1 073 K和1 223 K下的SiC、Si3N4、Si2N2O和SiO24个稳定相的稳定性与N2分压和H2O分压的关系图,即优势区域图,分析了其凝聚相的稳定区域。同时结合SEM显微结构分析氢气还原炉中Si3N4/SiC和Sialon/SiC制品抗H2O—H2—N2气氛的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CeO2磨料质量分数为0.1%,抛光液pH为10的条件下,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600)对浅沟槽隔离(STI)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SiO2和Si3N4去除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600的加入可以明显减小Si3N4的去除速率,但对SiO2去除速率的影响较小。当PEG-600质量分数为0.2%时,SiO2和Si3N4的去除速率之比为31.04,抛光后SiO2和Si3N4的表面粗糙度(Sq)分别降到0.416 nm和0.387 nm。  相似文献   

19.
以α-Si3N4粉末为原料,Y2O3和MgAl2O4体系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方式,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助剂含量以及各组分配比对氮化硅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Y2O3和MgAl2O4为烧结助剂体系,氮化硅陶瓷在烧结温度为1 600 ℃,保温时间为4 h,烧结助剂含量为12.5%(质量分数),Y2O3和MgAl2O4质量比为1∶1时,综合性能最好;氮化硅陶瓷显气孔率为0.21%,相对密度为98.10%,抗弯强度为598 MPa,维氏硬度为15.55 GPa。  相似文献   

20.
微波介质陶瓷是制造5G通信元件的关键材料,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Ba Sn(Si1–xGex)3O9(0≤x≤1.0)微波介质陶瓷,研究Ge4+取代Si4+对BaSnSi3O9陶瓷烧结行为、晶体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SnSi3O9陶瓷在最佳的1 450℃烧结温度下表现出多孔的微观结构,并呈现较差的微波介电性能(介电常数εr=6.61,品质因数Q×f=7 977 GHz (谐振频率为15.03 GHz),τf=?37.8×10–6/℃)。通过Ge4+对Si4+的取代能形成Ba Sn(Si1–xGex)3O9固溶体,其晶体结构为六方结构和P-6c2空间群。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