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应用 ̄1HNMR技术推定了新合成的二(3-取代X基-2,4-戊二酮).N-甲基乙二胺合钴(Ⅲ)配合物:[Co(Xacac)_2(Me-en)]ClO_4(X=CH_3、Cl、NO_2)的Δ(R)∧(S)和Δ(S)∧(R)异构体的空间构型,测定了各配合物异构体手性配位氮原子上的重氢化速率常数k_D值(34.0℃).结果表明,取代基X对k_D值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6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e(-Fe为二茂铁基,R为-C6H4X,(X=H,4-Br,4-OH,2-CH3,4-COOH)及4-NHC6H4NO2)的Mossbauer谱数据,其化学位移分别为(mm.s^-1):0.323,0.332,0.338,0.324,0.315和0.310。其四极矩分裂值分别为(mm.s^-1):2.263,2.285,2.287,2.21  相似文献   

3.
用角分辨XPS(Angle-resolvedXPS)研究研究了HS(CH2)10COOH(I)HS(CH2)3OC6H4N=NC6H4(CH2)7CH3(II)和HS(CH2)6HS(Ⅲ)3种分子在Au膜表面制备的自组装单分子层,得出了(I)中S原子,(Ⅱ)中S,N原子距膜表面的垂直距离,并结合构象分析确定了分子的取向和倾角,对分子(Ⅲ)则得出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发现氧化主要在底层  相似文献   

4.
氟原子与氯溴代甲烷反应的光谱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氯原子与三种含氢氯溴代甲烷(CH2BrCl,CHBrCl2,CHBr2Cl)反应的光谱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观察了这些反应的可见化学发光(300-900nm)和染料R6G波段(565-610nm)的激光诱导荧光,观测到HF基电子态振动泛频跃迁和Br2(A,B),BrF(B)分子电子激发态跃迁的发射谱以及BrF(X),CHF(X)的基电子态的激发谱,计算机模拟光谱求出了Br2(B),BrF(X  相似文献   

5.
四磺化酞菁钴在水溶液中二聚作用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发光光度法研究了四磺化酞菁钴(CoTSPc)在水、醇-水(MeOH、EtOH、PrOH)、胶束、微乳液、乙二胺、氨水、氰化钾的水溶液中的二聚现象,测定了CoTSPc的二聚常数KDoTSPc与en、NH3、CN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和生成反应速率常数k。  相似文献   

6.
夏海平  朱从善 《光学学报》1997,17(12):634-1637
报道了在C60与NH2(CH2)3Si(OC2H5)3中的胺基反应生成C60-NH2(CH2)3Si(OC2H5)3物质后引入r-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H2OCHCH2OCH2CH2CH2Si(OCH3)3,3-Glycidoxypropltrimethoxysilane,简称KH560」与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CH3)2Si(OC2H5)2,Diethoxydimethylsilane  相似文献   

7.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单晶表面上CO-N2O的催化反应,模拟结果表明:(1)在没有速控步骤和不考虑表面物种的脱附和扩散的条件下,仅当X∞=XNO时,反应才能连续稳定进行;引入CO的脱附后,反应的稳态窗口变为XNO〈XCO〈1.0,当同时引入CO和N2O的脱附时,反应的稳态窗口进一步增大为0〈X∞〈1.0,(2)假定反应的速控步骤为N2O的解离时,模拟得到N2O和CO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12和-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一种反式Curtis环的镍(Ⅱ)的配合物NiL(ClO4)2(L为2,4,4,9,11,11-六甲基-1,5,8,12-四氮杂环十四-1,5,8,12-四烯)催化NaBrO3-CH2(COOH)2(MA)-H3PO4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测得该体系的振荡范围,研究、分析了各物种浓度、自由基抑制剂和还原剂、Ag^+、Hg^2+以及温度对振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r^-起重要动力学控制作用,在反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传统过渡态,变分过渡理论计算了H2O+Cl→HCl+OH(R1)反应中D代替的同位素动力学效应(KIE)得到了HOD+Cl→DCl+OH(R2),DOH+Cl→HCl+OD(R3)反应不同的KIE值,对KIE进行了分解,讨论了平动(trars)转动(rot)振动(vib)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在反应R2中,由于HOD中OD键直接参与反应,D同位素的KE很大,对R2的KIE分解表明,振动对KIE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亚稳态分子CO(α^3П)猝灭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流动余辉技术测定了亚稳态分子CO(α^3П)被CS2,SO2,SO,NOC12,IC1,SO2C12,SC12,H2O,CHC13,CH2C12,He和Ne猝灭的速率常数,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CO(α)和CS2,SO2,SO,NO等分子的猝灭反应的可能出口通道,指出CO(α)被其他分子猝灭时,主要出口通道是化学反应,E-E和E-V能量转移,有时是几种不同的出口通道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1.
用UPS、XPS、AES和功函数测定等方法考察了氯对Ni(110)上CO共吸附的影响。预吸附的氯强烈降低了CO的吸附速度和饱和吸附量,减少了CO-Ni的平均偶极矩。UPS和XPS结果表明,氯的共吸附使CO的1π和O(1s)移向较高的结合能,而5σ则轻微移向较低的结合能。氯能取代表面吸附的CO并伴随总功函数的下降。氯的强电负性和空间位阻减小了Ni-CO的键合作用,从而降低了CO的吸附键能,并使C-0  相似文献   

12.
本采用H2O的二个^1A1态的双值多体项展式(DMBE)势能函数,用Ehrenfest模型方法研究了反应(1)O(^1D)+H2→OH和(2)O(^1D)+H2→OH(A^2∑^+)+H的非绝热碰撞动力学过程。讨论了电子非绝热跃迁对反应(1)的影响及H2振动能对反应(2)的促进作用。并求得反应(1)的室温速度常数为0.944×10^-^1^0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二种具有新奇结构的[NaXY]2WnMo6-nO19(Ⅰ.X=DB18C6,Y=CH3OH,n=4;Ⅱ.X=DB24C8,n=1)冠醚钼钨杂多酸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测定,判定了谱图的归属并考察了结构与谱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Ni/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反应积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脉冲反应技术考察了973K下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Ni/Al2O3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单独用CH4或CO处理后的催化剂在283.6eV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Cls峰,可归属为金属碳化物,对CH4,CO处理过的催化剂用CO2处理后发现,结合能约为283.6eV的Cls峰强度明显降低,但由CO处理的催化剂的积碳的活性不如由甲烷生成的积碳活性好,CO歧化反应可能是导致镍催化剂失活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用266nm激光光解CHBr3产生CH自由基,利用精密控温仪控制反应温度,测定CH(A→X)荧光的时间分辨信号,测量了290-593K范围内CH(A^2△)被正戊烷、正庚烷猝灭的速率常数。实验结果表明,猝灭速率常数都有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趋势,但不符合Arrhenius关系式所描述的变化趋势,用公式k=A(T)^nexp-(Ea/RT)对温度效应进行了拟合,拟合效果令人满意。并利用修正的碰撞络合物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7种新合成的(Z)-1-(2-(三芳基锡)乙烯基)-1-环庚醇有机锡化合物的XPS和MS结果,通过XPS讨论了化合物中不同取代基的存在,对锡内层电子的影响及取在对Oh结合能化学位移的作用,结果表明,卤素在这里起着得要的作用,通过MS和XPS讨论了不同取代基对O→Sn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Abinitio(6—31G)水平上优化了部分氢键缔合体的结构,获得了多原子分子的力场常数,着重考察了氢蛀缔合对X—H伸缩移动、C=0伸缩振动和C—X—H变角弯曲振动的影响,阐明了氢键缔合引起振动频率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报道HCl+Xe掺杂CO矩阵晶体中,在308nm激光的激发下,首次观测到准分子Xe+2Cl-的特征辐射荧光谱。双光子诱导电荷转移合作吸收反应:Xe+HCl+2hν→αXe+(HCl)-中,双光子吸收截面大于5×10-42cm4s[6]。  相似文献   

19.
变分过渡态理论对Cl+HBr,Cl+DBr,Br+HI及Br+DI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几个由Persky等人最近得到的扩展-LEPS势上,用变分过渡态理论研究了Cl+H(D)Br、Br+H(D)I的动力学,计算了这些反应的速度常数、势能面瓶颈区性质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我们对Cl+HBr和Cl+DBr反应的计算结果与Persky同样势能面上的QCT计算结果及现有的实验结果非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有关Cl+H(D)Br体系的这个新势能面可用于进一步的动力学计算。但本文对Br+H(  相似文献   

20.
Pd/SiO2催化剂上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程序升温脉冲反应、恒温脉冲反应技术较系统地考察了Pt/SiO2催化剂上甲烷直接羰基化制乙醛的反应,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总反应分解法操作后,能够克服甲冠羰基化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将总反应为两个可在较温和条件发生的反应,实现了CH4+CO→CH3CHO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