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该地区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利用启东市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获得70 723例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资料和数据,分析新生儿身长、体重变化及不同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关系。结果:该地区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87 ± 1.44)cm、体重平均值为(3 450.38 ± 436.54)g;其中男婴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94 ± 1.43)cm、体重平均值为(3 499.47 ± 441.59)g;女婴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81 ± 1.43)cm、体重平均值为(3 398.56 ± 425.06)g,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呈逐年增加趋势,2015年最高。低出生体重儿总数745例(1.05%),巨大胎儿5 828例(8.24%)。低出生体重儿呈递减趋势、巨大儿发生率递增并趋于稳定于一水平。随出生体重增加,剖宫产率明显上升。结论:启东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于2015年后递减。应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和孕产期保健,控制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胰岛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IGF-I、IGF-II和胰岛素水平,根据胎龄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采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估测胎儿生长发育状态。结果:LGA组脐血瘦素、IGF-I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AGA组(12.03±1.22vs7.11±1.00,70.21±3.23vs43.48±0.96,4.03±1.12vs3.19±0.92),SGA组脐血瘦素、IGF-I和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AGA组(2.66±1.03vs 7.11±1.00,22.13±5.98vs43.48±0.96,2.34±3.63vs3.19±0.92);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LGA和AGA组脐血IGF-I和胰岛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LGA和A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与IGF-I和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脐血瘦素、IGF-I和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存在相关性,提示瘦素、IGF-I和胰岛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脑岛发育的状况。方法:选择2004年11月~2007年10月本院小于胎龄儿92例及同胎龄适于胎龄儿109例,颅脑超声测量比较两组胎龄儿的脑岛面积和周长。结果:小于胎龄儿脑岛面积、周长与出生体重、胎龄呈正相关关系;小于胎龄儿脑岛面积>37周为(450.68±92.26)mm2,≤34周为(248.45±78.40)mm2;周长>37周为(92.33±10.97)mm。同胎龄适于胎龄儿脑岛面积>37周为(516.49±116.23)mm2,≤34周为(314.11±80.18)mm2;周长>37周为(96.91±10.9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不成熟的同时可伴有脑岛发育欠佳,可通过颅脑超声测量新生儿脑岛面积和周长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小于胎龄儿(SGA)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的新生儿~([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大多数指出生体重和(或)身长低于同胎龄正常参考值第10百分位的新生儿;或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正常参考值-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的新生儿~([2-3])。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SGA的比例为9.19%,自动出院和病死率较高,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东营市1 521例新生儿体格发育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1 521例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196例)、足月儿组(1 207例)和过期产儿组(118例)。计算出生体重、身长及头围均值,与我国相关新生儿参照值进行比较;计算各组低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SAG)和大于胎龄儿(LAG)的检出率;比较2013-2015年该院活产出生新生儿胎龄。结果随胎龄增长,东营市1 52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及头围均值均逐渐增加;与1986-1987年中国新生儿体格发育参考标准比较,除头围小于参考标准外,足月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身长均值均有所增长;低体重儿、巨大儿、SAG及LAG检出率分别为10.85%、5.65%、8.74%和11.11%;男女新生儿胎龄均逐年下降。结论东营市1 521例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均值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低体重儿是该地区新生儿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海南某医院2005~2009年全部产科分娩病历为样本,分析新生儿体重变化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近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144.36 g±516.47)g,足月单胎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222.1 3 g±411.74)g,5年间不同年份相比较,出生体重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F=1.321,P=0.26),5年低出生体重儿总数195例(8.1%),正常体重儿2 125例(87.8%),巨大胎儿99例(4.1%)。5年来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保持平衡,无统计学差异(2χ=13.34,P=0.10)。低出生体重儿的1 m in窒息率与5 m in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2χ=26.45,P<0.05),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之间1 m in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2.79,P=0.10),5 m 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2.39,P=0.15),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0.42,P=0.50)。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平衡,低出生体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着力于提高孕周,防止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评价脐血瘦素水平对胎儿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包钢三院产科出生的足月分娩的胎龄为37~42周发育正常的新生儿88例,根据新生儿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组(LGA组)、适于胎龄儿组(AGA组)、小于胎龄儿组(SGA组)。于新生儿娩出后立即采集脐静脉血标本,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LEP的含量。[结果]新生儿脐带血瘦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体重指数均有相关性。[结论]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体重指数,胎盘重量有关,对新生儿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的增长速度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围生医学水平的提高 ,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逐年下降。窒息后并发症成为早期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为了解窒息的相关因素及窒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转归 ,探讨减轻损伤、改善预后的措施 ,对我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进行了临床监测。对象与方法1.对象 :自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4月我院分娩新生儿4 0 18例 ,窒息 118例 ,男 77例 ,女 4 1例 ,足月儿 10 2例(小于胎龄儿 5例 ) ,胎龄 ( 38.2± 2 .2 )周 ,出生体重 ( 3119.4± 6 35 .6 ) g;早产儿 16例 ,胎龄 ( 34.5± 1.7)周 ,出生体重 ( 2 2 70 .3± 4 0 7.0 ) g。随机选取同期 2 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单纯葡萄糖筛查试验异常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2 473例孕产妇资料,以其中葡萄糖筛查试验异常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的628例为单纯葡萄糖筛查试验异常(GCT异常)组,以葡萄糖筛查试验正常的1 845例为GCT正常组,记录两组分娩时的孕周、破膜前B超检测的羊水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及头围,比较两组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结果:GCT异常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为2.5%,新生儿出生身长为(50.8±1.4)cm,头围为(34.2±1.5)cm;正常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为2.9%,新生儿出生身长为(50.7±1.5)cm,头围为(34.1±1.4)c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CT异常组羊水过多发生率为3.3%,早产发生率为5.3%,巨大儿发生率为11.5%,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5±0.5)kg;GCT正常组羊水过多发生率为0.6%,早产发生率为2.5%,巨大儿发生率为4.7%,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2±0.6)kg,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GCT异常的孕产妇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GCT正常的孕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GR儿的生长发育模式,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昆山市1998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出生、出生体重<2 500 g的67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①足月低体重儿(37周≤胎龄<42周)组,②早产低体重儿组(28周≤胎龄<37周),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体重、身长和头围等资料),并以足月正常体重儿(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37周≤胎龄<42周)作为对照组,随访时间为出生时、42天、3、6、9、12、18、24、30、36个月。结果:3岁时,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身长、头围仍低于足月正常体重儿(P<0.05)。随着年龄增长,足月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指标越来越接近对照组,在生后12个月内,生长曲线显示,存在明显的追赶现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潜力大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结论:证实了FGR儿有追赶生长现象,尤其在生后12个月内。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对足月低体重儿生命的早期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