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介绍温阳抗癌的思路和经验,认为恶性肿瘤的病机为阳虚阴结,因虚留积。秉承《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旨,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作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扶阳抑阴,促阳化气,温阳消积。临证施治可有温阳化痰祛湿、温阳清热解毒、温阳活血化瘀、温阳软坚散结、温阳调气解郁、温阳扶正补虚等治法。  相似文献   

2.
血证辨证论治始于《伤寒论》,散见于六经篇章之中。以六经为序对血证进行梳理,总结仲景治疗血证的经验。仲景对血证的论述有出血、瘀血之分,而其病机、治法、方药各有不同。其中出血的部位广泛,在上可从口鼻而出,在下可从大小便而出;其病机有火热迫血妄行(火热亦有虚实之分)以及气(阳)虚不摄之别;治法上实热者清热泻火,虚热者滋阴清热,阳虚不摄者温涩固脱。瘀血病机有寒热之不同,治法虽以活血化瘀为主,亦要随病机之寒热而加以变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外,在活血药的使用上要根据瘀血之轻重缓急酌情选用植物药或动物药。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强调“益气养阴”到兼顾“解毒扶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如何认识糖尿病的病因与病机直接关系到其辨证立法,传统观念认为糖尿病发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益气养阴为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大法。然而临床实践表明,单纯采用益气养阴之法治疗糖尿病疗效却不够满意。如何确立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治法,笔者认为需要对糖尿病的病机证候进行仔细斟酌,把握阴阳。糖尿病病机中既有气阴两虚,亦兼有阳虚,尚有糖毒内虐;该病机不仅在糖尿病病程的后期阶段可辨可证,而且即便在发病之初已见端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中医治疗糖尿病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尤应注重解毒扶阳,以求阴阳平衡,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其重要类型。研究发现,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是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基本病机。其中,阳虚、血瘀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中贯穿始终,而扶阳活血则为其主要治则治法。在临床治疗中,基于"扶阳活血"治则治法而成的"稳心汤"不仅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心电图,更能显著调节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深化"扶阳活血"理论及"稳心汤"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运用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阳虚血瘀为冠心病中医常见证型,因此,扶阳活血法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法之一。通过对经典著述及现代文献的研究,论述扶阳活血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认为扶阳之法具体可分为温阳、通阳、潜阳。通过总结扶阳活血治法的古今应用及现代研究为冠心病扶阳活血治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彭培初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为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之证,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基本治法为攻补兼施、寒热并调。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郭君哲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42-1443
消渴一证,历来多以阴虚燥热立论,治疗亦多重滋阴清热之法.然实际临床中温补法亦为治疗消渴的重要治则之一.需以温补法治疗之消渴病变脏腑多在脾、肾,湿浊、血瘀亦为其重要病机.可见肾阳虚衰、火不归元、脾失健运、湿浊内阻、阳虚血瘀之证候,根据证型病机,又有温补肾阳、引火归元、温中健运、温燥化湿、温阳活血之治法.故临证之时不可拘泥于养阴清热治法,还当遵循辨证论治,明辨阴阳气血脏腑,随证治之,方能取效.  相似文献   

8.
传统医学认为 ,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 ,这一认识在消渴的发展史上一直占有统治地位 ,阴虚与消渴的关系是勿庸置疑的。通过参考古今文献 ,并结合临床实践 ,提出阳虚亦为消渴病的重要病机 ,并从阴阳的关系、阳虚的产生及治疗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阳虚消渴之义 ,旨在提醒临床医家治消渴当分阴阳 ,勿要见消渴即清 ,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9.
痴呆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快速增长,被称为"21世纪沉默的流行病"。火神派弟子唐农教授受《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等重阳思想的影响及中医扶阳学派扶阳理念的启发,认为痴呆病病机为"阳虚阴实,阳虚为本",以"扶阳为主,次第治疗"为治则。在治疗上具体提出:"先以温通中上焦;继以温补下焦;再以益精填髓,益气养血之法以养其本"的一般治疗次第,以达到"扶其真元"致"阴阳和"的状态;同时,就唐农教授治疗痴呆病的病案做一举隅。  相似文献   

10.
方剑姗  朱智宇 《光明中医》2022,(17):3113-3115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亦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肛门坠胀病因病机复杂,其临床表现与中医之“后重”“大肠胀”“肛坠”类似。朱智宇教授师从福建省名老中医余天泰,立足“脾肾阳虚、气虚下陷”病机,以“益气扶阳法”为主要治法,以“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为主方治疗阳虚型肛门坠胀,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医学认为消渴的主要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然而在临床上多有阳虚消渴的患者,消渴主要病变脏腑在肾,肾阳虚为消渴病变的关键之一,肾阳作为人体的"薪",或因禀赋不足,或因年老虚衰,或因久病损伤,多呈现出有"少薪"、"无薪"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所致的消渴,需在辨证的基础上"釜底加薪",具体而言,或以辛温之品助阳、或以血肉有情之品涵阳、或以补阴之品阴中求阳,以期阴平阳秘而消渴可治。  相似文献   

12.
浅谈温阳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红军  曹清慧  高桂君 《河北中医》2010,32(12):1811-1812
<正>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是消渴的基本病机[1],治疗多采取滋阴清热之法。然而阳虚所致消渴亦不少见,古今文献对此也有相关的论述。1历代医家对阳虚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唐.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云"消渴者,原发其动,此  相似文献   

13.
赵红佳教授认为痹证病因病机是阳虚为发病之本,湿邪为发病之要,瘀血为发病之标。在对痹证的辨治方面,提出扶阳首当其冲、除痹兼顾脾胃、化瘀贯穿始终、久痹诸法并用的临证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治疗癌症上热下寒证的指导准则。癌症患者多有上热下寒表现,其病机关键为"水火未济",兼有气滞、邪阻、阴虚、阳虚,临床使用清热或滋阴治法效果不显。提出"壮水之主"实为促进坎水循环之法,结合病机并应用于临床,温阳补气蒸腾肾水上行,理气、化痰、活血、祛瘀通畅升降之路,使水火既济,寒热复归平衡,临床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唐农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经验。唐教授在《内经》重阳思想及扶阳学派卢氏心法启发下,认为阳虚是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根源,其病机为"阳虚阴实,元阳虚损为本",治以"扶阳消阴之次第疗法",即先温通中上焦,再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如此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6.
从"阳虚致郁"的观点出发,阐释了阳虚致郁的理论基础及重要病机,认为阳气虚衰是主要病机,督脉失养是发病关键。探讨了运用"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思路和治法,以期为"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流感属中医外感热病范畴,临床上以清解之法为治疗常规。笔者认为流感非独为热毒,亦有寒毒为病,倡导寒热并用的治则。遵循中医学整体观的辨证原则及现代研究进展,认为寒温并用治法的研究,应从药性、药能两个角度来诠释,借助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病毒诱导免疫损伤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两条途径,从整体到局部系统地评价寒热并用法在流感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丁世幸 《光明中医》2008,23(4):419-420
腹痛作为临床常见症状,有寒热虚实之分,主要病机为气滞不畅,血运受阻,或阳虚血弱、脉络失养,即所谓“不通则痛”、“不荣而痛”。《伤寒论》腹痛治法精当,所列诸方经典卓效,现探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从人体阳气变动规律的角度,深入探讨寒热错杂痞的形成原理及其相应治法三泻心汤的作用机制。阳虚则寒,阳郁则热,寒热错杂处于过渡阶段,辛味药散寒,苦味药导热,并行而不悖,专为寒热错杂病机而设。  相似文献   

20.
寒热错杂是慢性胃肠疾病的重要病机,胃肠道症状是寒热错杂证主体证候群。追溯寒热并用的源流,通过探讨寒热并用理论的三种代表治法——辛开苦降法、温清并用法、寒热合化法,阐明寒热并用是慢性胃肠疾病的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