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导师张志明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导师治疗银屑病的门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导师张志明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95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新处方8个。结论:张志明教授治疗银屑病特点突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结果与张志明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相吻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57-1460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的120例肾癌患者信息输入系统中,对患者的用药频次进行描述统计,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涉及药物116味,使用频次在24次以上的药物有12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鳖甲(119)、莪术(118)、冬凌草(106)。频次24以上的药物中,药性前3位依次为温、微寒、微温;药味前3位依次为甘、辛、苦。归经前3位依次为肝、肾、肺。药物组合频次出现58次以上的有25个组合,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莪术、鳖甲"(118),"鳖甲、冬凌草"(106),"莪术、冬凌草"(105),"莪术、鳖甲、冬凌草"(105)。经聚类分析,得到1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5个新方。结论:挖掘出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常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及药物组合,并从中反映了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病机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中药处方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处方共有346条,163味中药,分析得出治疗瘿病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组方及用药规律,为临床中更好应用中药治疗瘿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软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的7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信息输入系统中,对患者的用药频次进行描述统计,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共涉及药物87味,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14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鳖甲(69)、莪术(69)、冬凌草(54)。频次10次以上的药物中,通过降序排列,药性前3位分别为温、微寒、微温;药味前3位分别为甘、辛、苦;归经前3位分别为肝、肾、肺。药物组合频次出现41次以上的有21个组合,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莪术、鳖甲"(69),"莪术、冬凌草"(54),"鳖甲、冬凌草"(54),"莪术、鳖甲、冬凌草"(54)。经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合和3个新方。结论挖掘出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常用药物、药物组合,并从中反映了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疗法,为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开辟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肝癌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刘尚义教授2014年3月-2016年8月在贵州省中医医院国医堂门诊治疗的肝癌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纳入处方进行药物性味、频次、配伍规律、核心药物组合等分析。结果纳入处方318首,涉及药味137味,总频次2931次。高频药物有莪术、醋鳖甲、冬凌草、猫爪草、田基黄等;方中寒温并用,辛、苦、甘味药物居多。挖掘得到高频药物组合分别为2味药68组、3味药100组,4味药72组,包括"莪术-醋鳖甲""莪术-冬凌草""醋鳖甲-冬凌草"等。结论刘尚义教授治疗肝癌处方用药多具养阴软坚、清热解毒功效,体现了其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杨文华教授治疗化疗间期白血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杨文华门诊治疗化疗间期白血病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专家本人校审,共同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对药配伍、组方特点等.结果:对筛选出的153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42味,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8个,杨文华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新处方为其治疗化疗间期白血病的核心用药.结论:杨文华教授治疗化疗间期白血病特点突出,用药准确细致,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5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9个核心组合和29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丰富,多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收集云南省名中医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并分析组方规律。方法:通过对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病案及处方进行筛选,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将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整理出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在宣肺化痰、理气止咳的基础上,尤其注重顾护脾胃功能,脾肺同调。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探讨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郭蓉娟教授门诊治疗失眠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明确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206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多用柔肝滋肾、疏肝清肝之品。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