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鄯善油田天然岩心进行油水启动压力梯度测定和水驱油实验,绘制了油水单相渗流曲线、油水启动压力梯度与空气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标准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的特征。应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生产实际,分析得到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基本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测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基础上,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标准化方法,得到油水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即可为油藏工程的研究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利用常用计算采收率公式,并考虑水驱的体积波及系数的影响,由此计算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例计算得到该油藏的水驱极限采收率为36.8%。该方法也适用于在油田开发初期缺少动态资料时确定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计算相渗曲线的新方法--甲型水驱曲线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比乙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更稳定、结果更可靠的优点。因此,对初期未做室内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的油田(或区块)来说,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可以拟合出一条实际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简便地计算油藏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根据水驱油田的水驱规律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俞启泰水驱曲线出发,提出了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当油田处于中低含水饱和度阶段时,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与实测值大致相近;当油田为高含水饱和度阶段时,油相相对渗透率较实测值小,而水相相对渗透率则比实测值要大。而通过修正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与油田实际生产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对比表明,所提出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准确、可靠的,能够真实地反映油藏的相渗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驱油实验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方法比较复杂,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离散数据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高含水饱和度末端。利用Willhite模型拟合求取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曲线,偏差较大。对其进行改进后,经实际油田相渗数据应用,模型拟合精度高、偏差小,标准化后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基本位于多条岩心实验数据中部,且形态与岩心数据趋势一致,值得参考推广。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港油田291块岩心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统计获得油水有效渗透率与空气渗透率、束缚水与残余油之间统计关系;并利用归一化下的多条油水相对渗透率平均法,获得归一化下的平均相对渗透曲线及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现场利用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C/O饱和度测井结果,计算地层产水率,与生产井动态数据基本吻合,提高了C/O饱和度解释的精度,对指导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藏工程计算和油藏模拟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为此,本研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标准化方法,使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求解,并提出确定平均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为油藏工程计算及油藏模拟研究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似文献   

8.
毛鑫  冯文光  杨骞  谢爽  郑丽  张维锦 《河南石油》2011,(6):90-91,95
受储层非均质性和实验误差的影响,岩心实验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很难代表整个油藏的相渗特征。文中根据油田生产数据结合分形理论计算得出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从而修正实验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具体的油藏实例,应用分形理论得到相渗曲线计算含水率与油田实际生产中的含水率规律符合性好,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岩心实验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建立低渗透油藏三维非均质流体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严重,储层内部油水分布、渗流规律各不相同,不同试验样品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毛细管压力曲线差别大。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用传统的一条或几条相对渗透率曲线来描述油田原始油水分布和含水上升规律不能满足模拟精度的要求。根据储分类系数,应用样品毛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测井解释含水饱和度,提出了建立低渗透油田三维非均质流体模拟模型的一种新方法,并在实际模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受储层非均质性和实验误差的影响,岩心实验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很难代表整个油藏的相渗特征.文中根据油田生产数据结合分形理论计算得出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从而修正实验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具体的油藏实例,应用分形理论得到相渗曲线计算含水率与油田实际生产中的含水率规律符合性好,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岩心实验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可...  相似文献   

11.
确定油藏实际开采速度下的相对渗透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用油藏实际开采速度作为岩心流动实验的驱替速度时 ,获得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渗流方程组 ,建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模型是一不确定模型 ,有四个待定参数。用最优化方法使得累计产油量和岩心两端的压差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方差和最小 ,反求相对渗透率曲线模型的待定参数 ,从而确定相对渗透率曲线。这种方法克服了JBN方法的局限 ,在求低渗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时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聚驱阶段相渗曲线计算较为困难的问题,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两相渗流理论,利用聚驱阶段的理论含水率—采出程度曲线与实际曲线进行历史拟合,采用非线性优化计算方法确定出聚驱阶段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聚驱时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较水驱时明显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较水驱有所上升,同时聚驱的残余油饱和度端点值较水驱有所降低。该方法需要参数少,计算方便快捷,历史拟合程度高,更能准确描述油田的油水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员曾提出用生产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但所述方法只适用于中、高渗透油藏,因为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而不适用。文中在考虑低渗透油藏的特性和渗流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改进,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反映了低渗透油藏实际的生产动态,这样获得的曲线能够真正代表油藏的平均性质。该方法克服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不仅能获得相对渗透率比值,还能获得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启动压力梯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油田的综合含水率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4.
受低幅度构造、地层倾角小、储层渗透率低、油源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油层中存在自由水,若整个开发层系的油层大面积内均为油水同层,则称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井投产初期就具有一定含水率。由于室内岩心试验获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在饱和油情况下进行,因此,油田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和利用室内试验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不能较好吻合,当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时这种误差会很大,导致含水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无法正确预测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根据试验获得的相渗曲线和实际生产数据,采用试验数据与生产实际相互印证的方法,修正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计算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解决了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以及具有原始含水饱和度油藏含水上升规律预测问题,对正确认识油藏和开发指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胜利油田孤岛油田新近系馆陶组砂岩储层为例,在岩心油水相渗测试实验及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砂岩油藏开采动态模型,探讨了不同韵律性、不同开发方式下相渗模型的适用条件及对开发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分别拟合气测渗透率、平均孔喉半径等7个影响相渗曲线的参数和相渗曲线端点以及曲线形态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交替条件期望法进行多元回归,以气测渗透率和平均孔喉半径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以渗透率变异系数和特征结构参数建立了残余油饱和度计算模型,以气测渗透率建立了束缚水下油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以渗透率变异系数和特征结构参数建立了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4个端点表征模型的绝对误差都小于0.1;以霍纳普相渗曲线形态指数经验公式为基础,利用均质系数建立了油相相渗曲线形态表征模型,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和孔喉比建立了水相相渗曲线形态表征模型,2个形态表征模型的绝对误差小于1.7,模型可靠。②在砂岩储层衰竭式开发模拟中,生产动态主要受油相相渗的影响,利用油水相渗曲线模型推导出的相渗曲线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储层非均质性带来的影响;在注水开发模拟中,储层的非均质性会加剧水相相渗对生产动态的影响,模拟时采用对产油量贡献最大的储层的相渗曲线更能接近实际生产动态。  相似文献   

16.
用改进的波及系数修正法确定水驱油藏理论含水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油藏的非均质性严重时,实测岩心相渗透率参数不具有代表性,在这种情况下,由波及系数修正法确定的水驱油藏理论含水率曲线与实际情况会有较大误差。提出用动态数据获得的相渗透率参数代替实测岩心相渗透率参数,改进了波及系数修正法。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波及系数修正法获得的水驱理论含水率能更准确地反映水驱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产数据计算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应用生产数据含水率计算油藏相对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反映了实际油田的生产动态,这样获得的曲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方法能克服实验测试带来的局限性,不仅能获得相对渗透率比值,还能获得相对渗透率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油田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应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及油藏动态生产数据,提出了油藏和单井水驱波及状况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应用此方法对胡状集油田的水驱波及状况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和实际情况符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油水相渗曲线测量实验中普遍采用脱气原油作为实验用油,无法模拟实际储层中原油含气,设计实验使用含气高凝油,通过在恒温箱中利用高压活油瓶进行转样来保持原油高温高压条件和原始含气量,利用非稳态法测量得到含气活油高凝油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对曲线的特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气活油相渗曲线与脱气原油相比,油相相对渗透率较高,水相相对渗透率较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水驱油效率增加,含水上升变慢;随着实验温度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提高,残余油饱和度显著升高,含水上升快,驱油效率降低;储层渗透率在高温条件下对相渗曲线特征影响较小,但在析蜡温度以下时,低渗储层的残余油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都要明显高于高渗储层,水驱油效果较差,该研究实现了对高凝油油藏相渗曲线的精准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