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苔丝失身前到失身后以及婚前和婚后的一系列事件发生过程中苔丝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论述《苔丝》体现出的哈代的女性主义思想,并从女性主义批判视角出发探讨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在《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一书中,哈代接受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妇女观念。在其小说创作中,他从男性的思维角度来叙述苔丝悲剧命运的起伏,体现了一定的男性思维。但小说中又含有一定的女权主义意识,这显示出哈代在创作中对男性思维和女权意识的矛盾性。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来阐述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苔丝的曲折爱情和悲剧一生.圣经原型贯穿《德伯家的苔丝》始终,主要体现在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上.通过分析原型批评理论,探讨了苔丝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哈代的长篇力作《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艺术和作品中主要人物性格命运的分析,指出邪恶虚伪的宗教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更是导致苔丝悲惨命运的元凶。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邪恶宗教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充分运用了精湛的象征主义手法来揭示女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他的宿命论思想和自然主义倾向,还体现了他的悲剧性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对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而透过苔丝的悲情故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代伦理思想的折射。文章主要从性别伦理、恋爱伦理、夫妻伦理等方面来探讨哈代婚恋伦理思想在《苔丝》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苔丝的悲剧命运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探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人为因素出发,揭示苔丝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苔丝的悲剧命运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探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人为因素出发,揭示苔丝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8.
许引泉 《文教资料》2012,(33):110-112
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她的悲剧命运令无数人扼腕叹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因素有很多,普遍认为这样的悲剧命运是由外在的社会因素及其个人的性格因素共同造成。本文对苔丝性格的矛盾性及其与悲剧命运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解析,认为在构成她的悲剧当中,克莱尔的冷酷无情、苔丝的爱情至上观、维多利亚时期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是造成女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邱慧 《培训与研究》2010,27(1):17-1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朱丽小姐》中的女性身份与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小姐》是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创作中期的一部重要剧作,反映了两性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该剧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虚伪的传统道德对女性的迫害,以及强大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残酷统治。主人公朱丽的最终死亡不仅是对生的解脱,也是对不公的社会制度的最大抗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布兰齐和麦琪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前者将命运寄托于男性,最终走向毁灭;后者坚强独立,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两位女主人公的个性差异反映了作者田纳西.威廉斯妇女观的嬗变。这种嬗变与其早年的家庭环境和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妇女运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Oedipus the King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lays written by Sophocles.The play is about Oedipus who is doomed to the fate that was predicted by the Oracle at Delphi before his birth.As an important character of Oedipus the King,Jocasta was the mother of her husband and wife of her son,her fate made audience sigh or even cry.But,The Oracle fulfillment—Oedipus killed father and married mother not just caused by Oedipus himself,also created by his father Laius and his mother Jocasta.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tries to express that Jocasta was a helper of the Oracle fulfillment,she was a selfish mother and careless wife whose thoughts enslaved by the Patriarchy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苔丝狄蒙娜形象是莎士比亚笔下完美的圣母形象,其性格的前后变化,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悲剧命运的平静随,都同其督教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悲剧性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其自身对背叛父亲,放纵情欲的罪恶感。  相似文献   

16.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7.
Oedipus the King tells the story of Oedipus, a man who becomes the king of Thebes, whilst in the process unwittingly fulfilling a prophecy that he would kill his father Laius and marry his mother Jocasta. The more he struggles against fate, the closer he walks to the trap of fate. Finally, he is forced to strike the pupils of his eyes and abandon himself. The cause of this tragedy is worth studying.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cause from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 Oedipus' tragedy mainly leads by lust for power and advocating rationality excessively.  相似文献   

18.
萧虹与林海音都曾以孩童的眼光作为聚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然而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不同的叙事色调。单纯的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林海音的童年回忆温柔敦厚,色彩明丽;儿童视角复调方式的渗入却使得萧红的童趣表现背后透露出成人世界的重重叹息。两人对女性命运的不同思考,在其作品中通过女性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结局表现出来。萧红命运多舛,不幸的生活、不幸的出走经历使她永远悖离了传统的家.同时也使其作品获得深刘的悲剧性;林海音由于女儿情结的牵绊.回归传统,归于温文儒雅。  相似文献   

19.
孙惠芬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家乡庄河的风土人情,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散文般的笔触描写出乡村青年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探寻在亲情伦理和悲剧命运背后女性的成长之路及生命价值,显示出积极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从女权批评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麦克白夫人在盲目地爱着麦克白时的疯狂举动和失去麦克白的爱后的不同表现,论证了麦克白夫人并非天性邪恶之人。而是麦克白的政治野心和自己盲目爱情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