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是软实力体现的一种,它对于增强国家实力和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国家利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战略文化,但在当今这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战略文化进行再建构,以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适应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美德的界定首先,就传统美德与文化传统的关系而言,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曾经产生过和正在产生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一位日本学者专门撰写了《中国文明与世界》一书.他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把中国文化同世界文化做了详细的比较,客观地阐述了如下几个观点:(1)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看,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如埃及、波斯和罗马等,都未得到真正的独立和发展,甚至相继走向了消亡,唯有中国从未被征服过,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发展.(2)中国文化在亚洲占有中心的地位.可以说,日本和朝鲜的文化是中国的卫星文化,越南文化也是中国的卫星文化.(3)中国文化同欧洲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具有文雅和稳定的特点,欧洲文化则具有冲动和不安定的因素.如果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能够得到交融,人类将会避免战争的灾难,未来世界的和平与发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它代表该民族对宇宙人生的最基本态度,它决定着该民族的精神现象的基本特征。中国文化精神的终极依托是道。道不仅表达出中华民族对宇宙人生的最基本态度,亦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特点,成为历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因此,关于道的学问向来是中国最高的学问,原道从来就是中国学人最高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徐良美学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它代表着文化的最高追求。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要而言之,就是一种"和"的精神,它广泛地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宇宙论和人生论,而且也是人的各种审美关系的基本表达形式,并最终体现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的各种形式在20世纪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型过程,当我们将要走出这个世纪的时候,自然会回首过去、反思历史、以资未来。中华民族在这个风风火火、坎坎坷坷的世纪里,不仅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精神文化上也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和发展。但我们在民族文化的选择和重建上仍然存在着某些失误,如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激进态度所带来的中国现代文化的某些畸变和遗憾,这是无法回避和足以令人深思的。 一个民族的存在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条:一是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二是它的存在对整个人类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质上体现着一种宏大的社会文化融合与变迁的历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其深厚文化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既是中华民族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实现形式与内容等不同层面结合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基础的积极效应,体现它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理想观、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在契合.同时,也要警惕这一文化基础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必须加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扬弃、弘扬和培育,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时代性内涵,从而减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种既有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有待提升和实现的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性任务,做的成效"依智不依识",唯以智慧为主旨方为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本质是要确立独立的民族精神自我,提炼中华民族在复兴过程中为世界贡献的先进发展理念、先进制度精髓和有影响力的先进价值观,建立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我们应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基础上,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其打造为支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内因",盘活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资源,提升中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把握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自觉建设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 ,具体表现为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这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过程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这一进程。结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 ,清醒认识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这种发展是大规模的,极大地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将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带动经济全球化,并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它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复兴,即以和平的、惠及世界的方式复兴.对于一个有着文明传统和文化命运的伟大民族来说,中国所走的和谐复兴之路为世瞩目,她的复兴已是客观现实,无论中国的朋友还是其他人都不怀疑这一点,她的复兴和进一步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抉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对当今发展的中国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包括美国、东亚和欧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徐晋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45-148
文化是软实力体现的一种,它对于增强国家实力和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国家利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战略文化,但在当今这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战略文化进行再建构,以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适应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使一部分中国人企图以精神文明的优胜在战争惨败面前保持心理平衡;而与之对立的先进的中国人则救亡心切,以胜败论英雄。于是,义和团、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就集中代表了近代中国人对待中国文化的三种态度:一种是盲目地固守中国文化,一种是实用性地使中国文化变形以适应现代世界,满足现实的要求,一种则是彻底抛弃中国文化,全盘西化。盲目固守中国文化或实用性地使之变形,都缺乏求真的态度,可以不论。五四先驱者虽然有的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但是,以急于救亡的功利目的,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并不一致;全盘西化作为一场运动,也缺乏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省,因而也“西化”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激烈的反传统主张全盘西化,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和"的伦理意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向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亦是人类把握自身和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追求方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和"的理念进行审视与梳理,挖掘其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看, "和"是一种道德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方法. "和"既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相承接,又融入时代精神的共生共赢、兼容并蓄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凝聚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宝藏.它的辉煌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进而提出了在高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中国文化史上儒家竭力倡导的人生哲学,也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和"的思想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之际、人际关系和身心平衡的和谐理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庸"的人生哲学,都强烈地模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个国家内,有以汉族为主体由五十六个民族形成的中华民族,她们今天的团结统一,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坚实的历史基础的。因此我们从考古学的物质文化上,观察中华民族融合的痕迹,来研究其历史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光华灿烂、蔚为大观.独立于西方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魂宝.然而,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内容广博、卷帙浩繁,即令专家学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皓首穷经,也难窥其全貌,广大非专业读者更是望“书”兴叹,难以汲取其精华以为己用.因此,如何挖掘、掌握和运用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为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达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洛宾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歌王离我们而去了,他的歌永留世上,传唱不息。仅借刘大为女士的评论,表达我们的一份敬意与哀思。——编者——一位有着特殊人生经历、饱经沧桑的艺术家带着他对中国西部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和对民族音乐的无限热爱之情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音符,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永存的精神财富。他的歌品连同他的人格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光辉史册上。王洛宾毕生致力于祖国的民族音乐事业,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为传播和发展西部民歌…  相似文献   

19.
数字是重要的文化语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会让人联想到幸福、长寿、灾难、死亡,也让人产生或喜好或厌恶的情感.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禁忌.透过数字禁忌本身来观察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它所折射与反映的文化内涵具有久远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成因,而且它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的约定俗成,又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有大量作品描述过苦难.作为贯穿性创作现象,苦难书写映现着中华民族经历的风霜雨雪,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最见思想的所在.而苦难意识则与文学思潮密切相关,它既由文学思潮导引,也成为相关思潮的一种思想标志.其中启蒙主义、左翼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可为代表.三种"主义文学"苦难意识的差异,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文学和本土社会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