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背侧入路桡骨远端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22例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采用背侧入路置入桡骨远端背侧钢板,骨质缺损明显者行异体骨移植。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0~26)个月。22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8~12)周。术后X线片显示桡骨短缩平均1.7(0~3)mm,掌倾角平均10°(7°~13°),尺偏角平均20°(14°~25°)。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41°~58°,平均54°;掌屈43°~56°,平均50°;桡偏16°~31°,平均25°;尺偏21°~35°,平均29°;前臂旋前62°~80°,平均74°;前臂旋后54°~85°,平均71°。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16例,良4例,可2例。结论背侧入路桡骨远端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背侧骨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术前需准确判断骨折类型,术中需精细分离软组织并尽可能使复杂骨折简单化,同时术后循序渐进完成功能锻炼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2月2012年6月采用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按AO/ASIF分型为C3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岁(232012年6月采用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按AO/ASIF分型为C3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岁(236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86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858 d,平均37 d。[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1258 d,平均37 d。[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1224个月),24例骨折均获愈合。术后掌倾角0°24个月),24例骨折均获愈合。术后掌倾角0°30°(平均8.8°);尺偏角15°30°(平均8.8°);尺偏角15°28°(平均19.3°);桡骨短缩028°(平均19.3°);桡骨短缩04 mm(平均2.1 mm);关节面台阶均<2 mm。术后腕关节屈曲40°4 mm(平均2.1 mm);关节面台阶均<2 mm。术后腕关节屈曲40°60°(平均45.6°);背伸35°60°(平均45.6°);背伸35°50°(平均42.3°);前臂旋前30°50°(平均42.3°);前臂旋前30°65°(平均48.8°);旋后20°65°(平均48.8°);旋后20°60°(平均41.2°)。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17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75%。除6例术后出现正中神经牵拉损伤和2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外,无畸形愈合;无其他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腱鞘炎和肌腱断裂;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3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病人主观满意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5岁(21 ~ 78岁)。骨折AO分型:A3型1例;B2型5例;C1型2例,C2型11例,C3型3例。其中5例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评估包括影像学测量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关节活动范围,握力测量,肩臂手功能丧失量表( DASH)评分,以及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个月(12~32个月)随访。所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2~6个月)获愈合。影像学测量尺偏角平均为25.3°(22°~29°),掌倾角平均为12.1 °(8°~14°),桡骨高度平均为1.1 cm(0.8 ~ 1.3 cm)。Stewart改良评分的优良率为90.9%。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为53°(30°~68°),掌屈平均为47°(32°~65°),尺偏平均为22°(16°~ 30°),桡偏平均为14°(11°~ 32°),旋前平均为76°(30°~ 90°),旋后平均为72°(10°~ 90°)。以健侧为参考,术侧握力平均为72% (15 kg)。DASH评分平均为11.4分(0~70分),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平均为3.4分(1~16分)。结论 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对于背侧皮质粉碎严重的患者,能够为骨折提供更加牢固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支垫钉技术治疗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掌侧LCP结合支垫钉技术治疗46例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男15例,女31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根据AO骨折分型,C1型19例,C2型18例,C3型9例.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39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掌倾角由术前平均-7.15°±5.77°改善至术后平均8.12°±3.09°(P<0.01),尺偏角由术前平均9.12°±6.39°改善至术后平均21.69°±2.51°(P<0.01).术后3个月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显示,优27例,良1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掌侧LCP结合支垫钉技术是治疗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恢复掌倾角并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C3.1型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40例桡骨远端C3.1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23例;年龄47~65岁(平均58.2岁).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5例,单纯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11例,掌侧入路加背侧辅助切口克氏针、螺钉内固定14例)和背侧入路组(15例,均采用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以及术后6、24个月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年(2.0~2.5年)随访.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1±2.2)、(8.3±1.7)周]、术后12个月掌倾角(9.3°±2.1°、9.5°±1.7°)、尺偏角(20.0°±2.7°、18.7°±2.5°)、桡骨茎突高度[(8.6±2.9)、(7.9±2.3)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背侧入路组腕关节掌屈(58.3°±1.7°)、背伸(55.0°±1.6°)活动度较掌侧入路组(67.5°±2.0°、59.2°±1.9°)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旋前、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入路组1例术后1个月出现骨折复位丢失,3例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 结论 与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加背侧辅助切口)治疗桡骨远端C3.1型骨折可以更好地恢复和维持关节面骨折块的复位,术后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桡骨旋前手术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比较术前、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3个月。31例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以内完全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髄炎和神经损伤、腕关节周围伸肌断裂及激惹等并发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及CT片显示尺背侧骨折块均未移位,按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疗效:优17例,良11例,可3例。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有效防止尺背侧骨块移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掌侧和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观察组采用掌侧入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 a,依据Mcbridgi评分标准,观察组腕关节优良率为87.23%,对照组为85.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良好复位效果,但掌侧入路的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并掌背侧分步复位内固定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21-03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并掌背侧分步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7例单发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所有病例均先行掌侧Henry入路,显露桡骨远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块后,复位掌侧骨折块并先行锁定板单皮质锁定钉内固定,然后取背侧切口显露背侧、桡骨茎突骨折块和关节面塌陷骨折块,以掌侧骨块复位后的关节面为参照来复位骨折块并固定。比较双侧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屈伸范围、尺桡偏、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采用DASH评分和与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3、6、12周患侧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的腕关节屈伸范围、尺桡偏、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DASH评分平均36.9(32~42)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9.5(81...  相似文献   

9.
夏丽平  杨德福  郁辉  肖苏进 《骨科》2019,10(4):356-358
目的 观察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植骨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背侧入路植骨的19例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病人,术后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优10例,良7例,可2例。末次随访掌倾角为9.48°±1.84°、尺偏角为14.68°±0.82°及桡骨远端高度为(12.45±0.32) 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出现伤口感染、肌腱激惹、肌腱断裂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植骨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简单、可靠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报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及其评价。方法2002年4月~2004年5月,对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14例做了植骨,12例术后用掌侧石膏托支持。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7°;尺偏角平均21.3°;桡骨短缩≥2mm4例,其余皆<2mm;关节面移位均<1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32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5%。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切开复位经骨窗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8,31(7):651-655
目的:探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36岁,平均26.3岁。骨折按AO/OTA分型为B4型。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价其疼痛缓解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VAS评分为1.0±1.1,握力占健侧比率(88.2±2.7)%,掌倾角(12.2±3.8)°,尺偏角(19.3±5.4)°,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18.1±2.3)°,前臂旋转活动度(158.0±13.0)°。术后无骨关节炎发生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掌侧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中舟月关节面塌陷压缩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11月经掌侧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9例。男3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按AO分类标准:B2型2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显露背侧组织,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Osteoset)。[结果]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7个月(6~17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1例骨缺损严重,术中置入人工骨(Osteoset)。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9周,平均12.5周。术后第1d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经掌侧入路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背侧入路复位、双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人路行骨折复位、植骨、双板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患者平均年龄72岁.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平均为2分(0~12分),其中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 背侧双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但是背侧复位、植骨、固定更符合局部的解剖学特点和骨折的受伤机制,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dications, method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f doubl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f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via a dorsal approach. Methods Ten patients of type C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dorsal approach reduction, bone graft and doubl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mong them, 2 were male and 8 were female.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72 years. Results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26 month, with an average of 14 months. The mean Garland and Werley score was 2 (range 0 to 12). Results were considered excellent in 5 cases, good in 4 cases and fair in 1 case. Conclusion Dorsal double plate fixation for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is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However dorsal reduction, bone grafting and fixatio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anatomy of distal radius and the injury mechanism. I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ing this type of complex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4.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9,32(8):731-735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 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经骨窗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 punch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42岁。术前X线片及CT明确诊断为桡骨远端Die punch骨折。观察患者关节活动度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1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0~13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0~3分。腕关节掌倾角5°~15°,尺偏角14°~23°,屈伸活动度123°~168°,前臂旋转活动度115°~170°。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70~95分;优10例,良1例,可1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 punch骨折,术后手腕部功能恢复良好,疼痛症状较轻,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根据Gartland-Wef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18例,良5例,可2例。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辅以植骨,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B、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3,自引:13,他引:20  
目的 探讨AO分类B、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93例B、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性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优良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为82.05%,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为81.82%,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为80.95%。结论 手法复位能达到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并经石膏固定可达到良好固定者应采用非手术治疗;Bl、B3、C1型中的Colles骨折应采用闭合性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B2、Cl、C2型中的Simth骨折应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C3型骨折因干骺端粉碎应采用松质骨移植恢复桡骨的长度;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的患者避免用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架加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2月~2008年2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1.6岁。按AO/ASIF分型均为C3型。其中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5例。[结果]术后随访24~118个月,平均37个月,35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1年随访,32例关节面台阶2mm,3例关节面台阶2mm;平均桡骨高11.11mm(8~15mm);平均掌倾角8.37°(-5~20°);平均尺偏角21.83°(13~25°)。与健侧相比,尺偏角、桡骨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倾角较健侧相比平均丢失了2.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1%。[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效果满意,病人腕关节、前臂及手的功能恢复好,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病人主观满意率高,是目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We treated a patient with a rare combination of ipsilateral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and proximal ends of the radius. A woman aged 52 years had simultaneous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and proximal ends of the radius (radial head and neck) after she fell from a high place. The fracture of the radial head was treated by open fixation with a cancellous bone screw, and the fractured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was treated by bone graft, with the subsequent application of an external fixator. At the 1-year follow up, the patient had minor residual limitation of forearm pronation and elbow joint extension, but she had no pain on movement, and had a good result based on Cooney's score (90 points). Received: December 20, 2000 / Accepted: April 4, 2001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背侧接骨板内固定、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3例,其中植骨9例。结果73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41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49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为91.78%。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使内固定稳妥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2007年2月,应用LPC结合植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3例,平均年龄64岁。AO分型A3型6例,C2型3例,C3型4例。首先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通过手法行骨折复位,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然后经掌侧入路切口长约5cm。结果所有骨折均得到随访,随访6-25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术后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及正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术后第1d即发生急性腕管综合征,经减张制动后缓解。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LCP内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及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术中结合一期植骨更有利于骨折愈合,特别适合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