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实际掌握水平与护理专家期望水平差异,并分析原因,探讨提高ICU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方法.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与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北京市30名ICU护理专家及北京市24家医院86个重症监护室84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咨询,请护理专家对61项ICU护理技术期望护理人员掌握水平及参加调查的护理人员对技术的实际掌握水平分别填写问卷,应用Matlab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回收护理专家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为90.0%;回收护理人员有效问卷808份,有效率为95.2%.护士职称人员有17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护师职称人员有4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主管护师职称人员只有1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结论 ICU护理人员实际技术水平低于专家期望,护士职称人员技术水平相对更符合专家期望,护师、主管护师职称人员技术水平与专家期望差距较大.重视护师、主管护师职称护理人员技术培训,使其具备符合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水平,应是护理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亟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专科护士护理技能培训效果.方法:举办ICU专科护士培训班,培训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对比培训前后各操作项目熟练掌握人数的变化来衡量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能的人数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性提高.结论:系统化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学员专科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规范情况,为提高ICU动脉采血技术质量和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动脉采血操作规范调查表对深圳市某二甲医院20名ICU护士的800次动脉采血操作进行调查,观察采血操作规范和得分情况。结果:动脉采血操作规范得分为(8.60±1.18)分,操作规范得分较差的前三项为: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采血后穿刺点按压时间。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规范得分在护士的性别、年龄、职称、ICU工作年限、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和患者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欠规范;护理管理者需重视年轻护士的培养,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同时注意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现状,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时发现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规范和完善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提供临床依据,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方法: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对护士进行调查等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本医院18名ICU在岗执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ICU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技术、在独立操作情况方面的效果较好,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绩效与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能力成正比。结论:在ICU基础护理技术项目中,技术准入管理比较规范,绩效稳定,护理人员准人管理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了解专科 ICU 护士对危重症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为今后专科 ICU 护士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我院的90例专科 ICU 护士进行调查,了解专科 ICU 护士的危重症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需求。结果:本组90例专科 ICU 护士中有93.33%(84/90)认为开展危重症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有必要;对危重症监护技能培训需求主要表现在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日常维护及常见排除故障方法;机械通气、气道管理及气道切开护理;常用呼吸器的使用方法等4个方面。结论:根据专科 ICU 护士对危重症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精心设置技能培训方式,满足专科 ICU 护士需求,优选培训人员,提高危重症监护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6.
ICU专科护士在本院临床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培养高素质的ICU专科护士,提高ICU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促进本市ICU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方法 建立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管理体制,进行专科理论、护理技术操作、职业素质教育、质量管理培训;制订专科实习计划和目标;开展个性化阶梯式带教严格考核的培训措施.结果 通过系统培训,使其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等得到显著的提高,达到了ICU专科护士培训的目标.结论 建立ICU专科护士临床实习培训模式,有助于对ICU专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了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技术培训情况和对技术资格准入管理的了解及态度,为今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急诊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急诊科护士技术资格准入认知情况调查表",采用方便抽样法,调查北京市9所三甲医院急诊科134名护士。结果:47.76%的护士对"技术资格准入"的概念有所了解;88.81%的护士认为急诊科应有明确的护理技术操作资格准入制度;急诊护士认为实施有创和新护理技术操作资格准入的要求或依据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专科理论与技术培训、技术操作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理论考核合格、上级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操作例数;技术培训目前主要以科室、医院和学会组织的不定期业务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为主。70.90%护士对之前参加过的培训表示满意,44%以上护士培训后绩效有提高;95.52%的急诊护士希望今后继续接受技术培训。结论:目前北京三甲医院急诊护理技术培训情况基本满意,但仍有提高空间。各医院已经启动了技术资格准入方面的管理和培训,此项管理也已得到大多数急诊护士的认同,但距离规范的、上升到法规层面的管理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小组长责任制在护理分层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护理人员38名作为研究对象,实行小组长责任制护理分层培训,并给予合理考核形式,评估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分层培训,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以及综合护理能力得分均大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小组长责任制在护理分层培训中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以及综合护理能力,值得加强研究,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的培养方法及效果.方法:护理部安排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48人轮流到重症监护室、急诊室进修1个月,根据不同人员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由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主管护师负责培训专科急救理论及技能,进修科室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48人的理论考试成绩平均91.8分,技能考核成绩平均88分.结论: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制定培训考核计划和培训项目,有助于正确引导专科护理人员的培养方向和专业护理能力的持续提高, 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专科护理培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护理培训方面的效果。方法:将54名ICU护士使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进行专科培训,对比培训前后对于ICU专科理论和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培训前后的ICU专科知识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是ARDS患者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配合、纤支镜治疗的配合等专科性非常强的内容,培训效果显著(P〈0.05)。结论:微型培训采用积少成多的策略,每天所用时间短,护士培训依从性好,尤其是在专科性强的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效果显著,非常适合用于ICU专科培训,大大减少了ICU护士培训的压力,提高ICU整体专科护理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水平状况,为制定培训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软技能测评量表对77名参加吉林省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为(182.17±18.22)分,其中自我管理技能维度得分最高为(39.01±4.00)分,认知技能维度得分最低为(23.39±4.06)分。学历和医院级别对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有影响(P0.05)。结论: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软技能的培养,减少因学历等原因造成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水平状况,为制定培训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软技能测评量表对77名参加吉林省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为(182.17±18.22)分,其中职业情操维度得分最高(29.97分±3.07分),认知技能维度得分最低(23.39分±4.06分).学历和医院级别对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得分产生影响(P〈0.05).[结论]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软技能的培养,减少因学历等原因造成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areto定律与PDCA原理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高ICU护理带教效果。方法将96名ICU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8人,分别采用Pareto定律与PDCA循环相结合的方法(PP法)、传统方法进行带教,通过测量每组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出科考试合格率来评价其带教效果。结果PP法的理论出科考试合格率、技能出科考试合格率均为98%,传统法的理论出科考试合格率、技能出科考试合格率分别为83%、81%,PP法的理论出科考试合格率、技能出科考试合格率较传统法分别提高了15%、17%;理论出科考试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技能出科考试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Pareto定律与PDCA循环结合法的带教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在ICU护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在ICU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莉  李培越  刘成 《安徽医学》2013,34(12):1848-185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试验阶段),并与实施常规性护理(对照阶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阶段相比,试验阶段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阶段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护理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阶段两组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人员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业务技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ICU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方法:制订规范化培训教程,对2010年新人科的15名护士进行系统的业务素质、专科理论、操作技能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人科护士在培训前,理论考核成绩为(65.64±3.91)分,操作考核成绩为(75.27±3.47)分;经过5个月的新护士培训与考核,有1名护士不能胜任ICU的工作而被淘汰,有3名护士因为个人原因辞职,未完成培训计划,其余11名均顺利通过培训,理论考核成绩为(88.18±2.40)分,操作考核成绩为(91.46±2.12)分。培训后的成绩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培训后,进入临床工作的11名护士均掌握了ICU专科护理基本技能(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尽快使新护士适应综合ICU高强度的工作性质,应对ICU的常规工作,但培养成熟型的ICU护士还需要后续较长时间的不断地、规范化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护理人员心理授权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2个监护室190名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授权量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90份,有效回收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79%。ICU护理人员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中式工作倦怠状况较严重,相关分析表明ICU护理人员心理授权总分与工作倦怠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且心理授权各维度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心理授权各维度对工作倦怠各维度均存在预测作用。结论心理授权能够有效预测ICU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提高护理人员心理授权水平,对于有效缓解ICU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郫县中医院ICU工作的5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观察组护士采用PDCA培训法,即按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4个阶段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结束时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培训法能较好地培养ICU低年资护理人才,提高IcU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培养精神科护士业务素质的路径方法。方法采取院内管理人员培训、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专科知识培训、礼仪培训、护士轮转、院外进修等形式,有计划的分批培训并考核。结果精神科护士业务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 <0.05)。结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全方位培训是提高精神科护士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