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智能模块实现各功率柜间的数字均流,对励磁系统主回路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定位,有利于励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文中介绍了由智能功率柜组成的励磁系统构成、智能功率柜的设计和智能模块的各个功能组成,重点描述了利用智能模块实现数字均流的方式,并给出了现场进行数字均流的试验数据和录波图。  相似文献   

2.
微机三轴试验系统和试验技术的新发展(3)宋永祥,黄粤(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4阶梯路径试验阶梯路径试验是格勒诺布尔大学力学研究所提出的一种新的试验路径,为TAO微机三轴试验系统所采用并实现。其构想是用土样试验来模拟数字仿真的计算过程,以检验数...  相似文献   

3.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机电设备主要布置在人工开挖的大型洞室内。电站厂房采用机械进风、排风方式。通风系统主要有,主厂房通风系统、副厂房通风系统、主变洞通风系统和出线竖井通风系统等。此外,还设置了事故排烟系统,凡在事故排烟要求的房间,通风排风系统均兼作事故排烟系统。为了随时了解通风系统的运转情况,在中控室设置了集中控制模拟盘,通过集中控制盘可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厂房内主要部位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水电厂盘车测量及人工判断调整的缺陷,提出一种能够满足自动、连续测量、智能生成盘车轴线及调整方法的自动盘车测量及辅助调整系统。详细论述了该系统的结构以及关键实现技术,通过在新疆盖孜水电站2号机组上的盘车试验,证明该系统适应于悬式机组盘车过程,并具有智能化、轻量化、部署方便等特点,适合水电厂精确化检修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中针对计算机监控系统在新建的大多数水电站中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项目,介绍了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组成和功能,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的调试过程和调试项目,包括了回路的检查、设备的通电、功能的测试、无水试验、同期试验、有水试验、72h试运行试验等,总结了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现场调试人员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已成为电力系统研究、试验和人员培训的有效工具。文中讨论了系统仿真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阐述了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在系统研究、试验和培训中的发展前景。认为改进现有电力系统研究仿真软件,开发用于实时试验和培训仿真器的新软件是今后的主要任务,必须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实时仿真算法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肖遥 《中南水力发电》1996,(3):37-41,45
本文介绍的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24万kW大机组,机旁无常规自动盘,中控室无常规控制操作装置,投运至今一年多,运行基本正常,在我国大型水电站控制系统中,尚无先例,为我国新建水是厂和老厂改造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选型、调试、运行提供了成功经验。本文简要介绍系统硬、软件、功能和调试、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监控系统是电厂综合自动化的核心。东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在机组改造增容工作中进行了齿盘测频方式的改造、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安装、发电机一变压器组保护双重化配置等设备的改造,增加和完善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深入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与智慧水利系统的融合及应用。首先,论文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和智慧水利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详细分析了两者的基本概念、核心算法和主要应用领域。其次,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与智慧水利系统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技术路线和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水利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实施步骤。最后,设计了一个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水利系统的应用案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朝山水电站工业电视系统组成方式为MPEG-2图像压缩方式全数字工业电视网,在国内的图像监控系统中极为少见,是较先进、现代化的工业电视图像网络之一。在此,对大朝山工业电视系统的网络结构、主要设备配置情况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洪家渡水电站厂房排架柱、吊车梁进行的振动测试,采用了B&K激光测振系统传感器,测试结果与高频数码摄像数据较为吻合,测试的成功,关键在于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的确定,该方法可用于类似厂房结构负荷试验的振动测试。  相似文献   

12.
研制开发了一套大型数控高压渗透仪,设备由试验仪主机,伺服加载控制系统,高压渗透控制测量及采集分析系统等组成。该设备可以进行最大粒径为200mm的堆石料和坝基覆盖层砂砾料,在有上覆压力及渗流作用下的垂直向渗透与渗透变形试验研究。详细介绍了渗透仪的技术参数、设计思路以及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该设备具有垂直荷载大、水头压力高、控制精度高、自动化控制、自动采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飞来峡电厂安装有4台35MW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主变压器,主接线为扩大单元方式。其中厂用电10kV系统Ⅰ段、Ⅱ段进线分别取自发电机Ⅰ段、Ⅱ段母线。厂用电计量E点、F点电度表分别装在Ⅰ段、Ⅱ段进线处,采用三相四线制数字式电度表。2005年,飞来峡电厂10kV厂用系统电度表发生计量错误现象,造成错误原因有很多,本文从电流回路极性接反、测量数据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故障处理论述,采用相位表法、标准电度表法等试验方法,检查三相电压、电流、相位和分相转矩等,查找原因,纠正错误,并就电度计量的设计、选型和安装调试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技术要求,如接线方式和电度表的选择、相序、零线,以及对导线的技术要求等。  相似文献   

14.
河工模型温排水试验测控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精确测量与控制模型的温排水流,试验测控设备硬件系统采用DS18820-线总线制数字化温度传感器,以及标准化产品,功能电路模块化。软件设计和程序编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完成,控制程序及数据处理分别采用Visual C 和Auto CAD应用软件,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实时生好,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在长江下游安庆电厂取排水口河段温排水模型试验研究中,测量控制精确可靠,达到了设计和试验使用要求,为温排水模型试验提供了实用性强、技术性先进的测控系统设备。  相似文献   

15.
差动式尾水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水测控系统是非恒定流水力模型自动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新型差动式尾门进行尾水调节,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淮河干流多个防洪模型中得到成功应用。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数学模型法,对系统性能指标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为差动式尾门在河工模型试验中推广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冰水情一体化双频雷达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刘之平  付辉  郭新蕾  王涛  崔海涛 《水利学报》2017,48(11):1341-1347
针对单频雷达在冰厚和水深同时测量中的缺点,提出了以100 MHz和1500 MHz雷达为基础的冰水情一体化双频雷达测量系统,并通过RTK系统实时采集测点的经纬度坐标。该系统通过交替工作周期为15 ms的分时工作来避免不同频率雷达间的相互干扰,利用冰厚和水深综合探测时在时间上表现为相邻道号数据振幅稳定、渐变的特点,采用相关性层位追踪算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在我国纬度最高的黑龙江漠河段,通过21个水深和19个冰厚测点与传统观测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并通过原型观测应用支撑了黑龙江龙岛码头河段春季的防凌爆破。结果表明基于双频雷达的冰水情一体化系统可大幅提高冰水情野外原型观测的效率,为长河段的冰厚、水深测量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受堆石料自身流变特性及外部因素影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服役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有持续的微幅变形增长,微幅变形的不断累积可对面板等防渗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传统监测手段精度低、频次少、测量结果难以反映大坝真实的后期变形特征这一缺陷,尝试将静力水准系统与引张线系统应用到面板堆石坝表面沉降与水平位移监测中。利用上述系统,对泽雅水库大坝开展持续5年的坝体表面变形监测。分析监测数据发现:(1)上述监测系统的精度与稳定性可满足堆石坝长效服役状态下微幅变形的观测需求。(2)泽雅水库大坝在运行近20年后,堆石体的流变仍未停止,近5年最大平均变形速率可达4.33 mm/a(沉降)和3.50 mm/a(水平位移)。(3)各测点位移发展速率总体上逐年降低,变形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工程监测设计及堆石料流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河闸水文站水文监控系统及运行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天津市海河闸水文站的水文测报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出并建立了海河闸数字水文站水文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水位自动测报、闸位自动监测、流量自动监测、气象多参数自动测报、视频监视监控和中心控制6个子系统组成,运行一年多来,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正常,通过比测分析,各水文仪器测验精度满足测验规范的要求,为今后天津市水文站网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VSMS系统在潮滩水沙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同步多点观测潮滩水流悬沙浓度、流速和水深和的计算机测量系统(VSMS)的组成,现场测试表明,该测系统精度较高、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realization of a real-time control for the Vienna sewer system. The project is scheduled for completion for 2004. The 3.5 year project comprises all planning stages starting with the recording of data up to the planning of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units. The concrete steps of the planning stages are explained. A measuring system including 25 rainfall measurements, 40 flow measurements and 20 water level measurements is implemented as an online system. This measuring system is designed to achieve two objectives, on the one hand the real-time control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that is used for the hydrodynamic sewer system simulation. The approx. 53,000 pipes have served to generate a coarse network of no more than approx. 2600 pipes. The area data were derived with high accuracy from available aerial photograph interpretations. With simulation runs of a rule-based control software the system operation was examined. A self-learning system will improve the rule basis. A forecasting model that uses weather observation radar will additionally influence the controlling decisions. The findings from the investigations are immediately considered in the planning of measuring and control units. The simulated results for the first phase of implementation, which demonstrate the benefit of RTC for the Vienna sewer system, are expl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