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效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以X-XOD体系产生O2,Luminol作为发光增强,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12种黄酮单体清除O2,反应的速率常数(k3),其K3值在10^-5-10^-6(mol/L)^-1sec^-1之间,以k3值的大小作为比较指标,对黄酮体的结构与清O2活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又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这些黄酮试样在1mol/L浓度时对V -H2O2-C^2 - 酵母多糖体系产生的.OH的抑制,显示出黄酮类化合物在清除O2和.OH时的活性部位和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认为4-OH和双键是清O2的主要活性部位,而环邻二羟基(3,4,.-di-OH)则是清除.OH的关键功能团。  相似文献   

2.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在抗衰老、抗肿瘤、抗炎、肝脏保护和降血糖方面的高活性成为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关于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结构分析、生物利用度和药理活性有许多报道。本文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未来发展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银杏愈伤组织培养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银杏胚、胚乳及3个月苗龄的苗叶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由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微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活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抑制细菌细胞质膜的功能,抑制细菌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抑菌功效。指出黄酮类化合物是今后抗病源微生物药物开发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苦参EtOAc提取部分进行了分离,分得3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为sophoraflavanone G(Ⅰ),忽布素(Ⅱ),β-谷甾醇(Ⅲ),其中化台物Ⅰ为首次自苦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以枇杷叶为原料,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种因素对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g/mL),最佳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6.92%。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从毛绞股蓝 Gynostemma pubescens(Gagnep.)C.Y,Wu 的茎叶中分得四种黄酮类成分,经理化方法和光谱数据鉴定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檞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3-0-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0-rutinoside)和芦丁(rutin)。  相似文献   

8.
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色谱柱法对藜叶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以Vc作对照,对分离纯化的芦丁、乙酸乙酯浸膏和正丁醇浸膏进行DPPH·、O2^-·和·OH的清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对DPPH·、O2^-·、·OH均具有清除作用,且与浓度呈量效关系,芦丁对·OH清除效果优于Vc,芦丁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能力,其IC50为0.05μg/mL。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辅助法提取九种药用植物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其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九种药用植物花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且生态环境对该作用有较大影响,其中旋覆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夏至草花总黄酮含量最低;荷兰菊、旋覆花、玫瑰花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较强,清除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锟  曲戈  刘卫东  孙周通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10):1806-1818
工业酶是绿色生物制造的"芯片",支撑着下游数十倍甚至百倍的产业。解析工业酶结构与功能关系是对其设计改造并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蛋白结构解析技术和计算模拟技术的发展,酶结构与功能的构效关系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得酶理性设计,甚至是从头设计成为可能。文中围绕酶结构的可塑性及其催化功能的多样性,综述工业酶结构与功能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展望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唐丹林  谭仲明 《植物研究》1996,16(3):336-339
利用芸苔属6种4变种植物的叶,开展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研究。叶采自生态环境、栽培条件及发育时期均相同的植株。层析图谱可分为三个大的类型,与形态分类中将本属植物划分为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相一致。结合栽培观察和细胞学资料,探讨了本属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天然香叶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目前已发表的天然香叶基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及其结构特征,全合成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51篇。  相似文献   

14.
调查青海省甘肃雪灵芝药材资源的分布、生境和利用现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区药材中异牡荆苷、异金雀花素、苜蓿素和Salcolin B等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同时定量分析,比较不同产区上述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发现甘肃雪灵芝在青海省主要分布于大坂山、巴颜喀拉山、乱石头山、苦海滩、昆仑山、昌麻河流域等4 000~5 000 m...  相似文献   

15.
筛选靶向结合炎症相关蛋白5-LOX(5-lipoxygenase,5-脂氧合酶)的中药黄酮类天然产物,分析与5-LOX结合的黄酮类成分及其来源中药的共性规律。本研究借助Discovery Studio 2017 R2分子对接和药效团构建模块,结合SPR分子筛选实验,以及关联网络构建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17种中药的18个黄酮类小分子中有11个能够与5-LOX结合,并从分子对接以及药效团构建研究中发现其作用的3种方式和共性特征:(1)部分中药黄酮成分(如木犀草素等)通过结构中的B环与5-LOX在活性位点ASP243形成静电中心相结合;(2)部分中药黄酮成分(如芹菜素等)是通过结构中的A环与活性位点VAL520形成疏水键、与活性位点ASP243形成氢键与5-LOX结合;(3)杨梅苷等黄酮类成分由于极性较强,在没有形成疏水键的情况下,也是通过形成静电中心与5-LOX在活性位点ASP243产生相互作用。此外还发现靶向5-LOX的活性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来源于具有利湿、退黄等功效,性味甘苦寒的景天科中药中。本研究发现了部分靶向5-LOX的中药黄酮类成分及其作用方式和共性规律,为开发靶向5-LOX抗肿瘤新药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宽叶韭及其近缘种不同居群的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亮  许介眉 《植物研究》1998,18(2):158-162
对宽叶韭的13个居群及其变种木里韭和近缘种峨眉韭的叶片进行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TLC)分析,发现不同居群的木里韭、峨眉韭和具有相同生活习性的宽叶韭的层析图谱类型不受生态环境和染色体倍性的影响;依据层析图谱,宽叶韭可明显分为三个类型且与宽叶韭的生活习性相吻合,表明宽叶韭可能发生了种内分化。  相似文献   

18.
19.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薄层实验法(DPPH-TLC-ASSAY),从尼日利亚螫毛果(Cnestis ferruginca)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物质;用柱色谱及反相制备柱色谱(RP-LPPLC),制备出了该活性物质的纯品;用质谱(HR 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0,碳谱(^13C,DEPT)。紫外光谱及化学方法对该物质进行了结构鉴定,鉴定结果为对苯酚基-6-O-反式咖啡酸基-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20.
红色普通鸡冠(Celosia argentea L., red flower)花序乙醇提取物用Mg+HCl,Zn+HCl,1%FeCl3-乙醇液,2%Al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又以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分析了不同花期花序中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晚期花序干品中总黄酮含量(以甙元计)为0.7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