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减少的346例样本,分为血小板数(80~100)×10^9/L组,(60-80)×10^9/L组,(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以手工法分别计数血小板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为(80~100)×10^9/L组,(60-80)×10^9/L组,共150例,全自动血液分析计数法、手工法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为(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其中87%117例二种方法有极显著差异(P〈0.01),仪器法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手工计数法,13%25例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EDTA盐抗凝静脉血、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数,计数偏低、特别是〈60×10^9/L时,需用手工法计数加以复核,并观察血小板质和量的变化,当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悬殊特别大时,应考虑为假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2.
冷凝集素引起检测结果误差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玲  汪智新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61-1261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75岁,因发热待查收住院(后确诊为支原体性肺炎)。人院时门诊查血常规(Sysmex KX-21三分类一预稀释模式):WBC7.9×10^9/L,Hb120g/L,RBC4.1×10^12/L,PLT211×10^12/L。次日查血常规(Sysmex XS-800i五分类一全血模式):WBC8.0×10^9/L,Hb117g/L,RBC0.7×10^12/L.PLT5×10^12/L。观察病人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支架放置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相关性。方法用独立样本g检验回顾性分析因动脉硬化行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通畅者(102例)与非通畅者(11例)术前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用x^2检验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7.195×10^9/L)组(36例)与白细胞计数较低(≤7.195×10^9/L)组(77例)锁骨下动脉支架观察结束时支架通畅率的差异。结果113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锁骨下动脉支架1年通畅率为96.5%(109/113),3年通畅率为89.6%(60/67)。11例非通畅患者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102例通畅患者(t=-5.051,P〈0.001),分另4为(8.3±1.1)×10^9/L(5.40×10^9/L~10.611×10^9/L)及(6.1±1.3)×10^9/L(4.10×10^9/L~8.00×10^9/L)。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组及白细胞计数较低组观察结束时通畅率分别为75.0%(27/36)及97.4%(75/77)[P=0.001,OR值为12.500(95%CI为2.539~61.547)]。结论排除其他影响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传统因素之外,白细胞的增多与锁骨下动脉支架狭窄或阻塞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出血与血小板计数(BPC)的数量关系。方法232例次A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按BPC≤10×10^9/L、11×10^9/L~20×10^9/L、〉20×10^9/L分成3组。回顾性分析AL患者临床出血情况及与BPC的数量关系,以及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BPC≤10×10^9/L、11~20×10^9/L和20×10^9/L以上组出血率分别为49.19%、52.50%和32.35%,≤10×10^9/L组出血明显增加(P〈0.05)。3组均以轻度出血表现为主;总出血天数分别为232d、97d和50d;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4.05d、29.39d、24.89d(P〈0.05)。AL初发、复发难治、缓解阶段的出血率分别为53.13%、41.86%、30.34%,未增加出血危险。发热时出血危险增加。年龄〉60岁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出血危险无增加。结论AL患者出血与血小板计数存在直接的数量关系,BPC≤10×10^9/L时,出血危险明显增加。发热是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血糖的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SIRS组(78例)和非SIRS组(35例);SIRS组分为生存亚组(37例)和死亡亚组(41例);在SIRS组中随机选择血糖水平〉6.1mmol/L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测定IL-6、IL-10、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血清浓度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强度。结果入院5d后,血清IL-6、TNF—α及血糖水平SIRS组较非SIRS组明显增高,分别为(80±38)×10^3μg/L与(42±7)×10^3μg/L、(52±20)×10^3μg/L与(17±6)×10^3μg/L、(11.9±1.1)mmol/L与(6.5±1.5)mmol/L;死亡组较生存组患者亦明显增高,分别为(108±21)×10^3μg/L与(66±22)×10^3μg/L、(28±8)×10^3μg/L与(16±9)×10^3μg/L、(14.4±2.1)mmol/L与(7.0±1.0)mmol/L。IL-10、IL-13和HLA—DR表达强度的变化却相反。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扭转上述变化,降低死亡率。结论SIRS患者的血糖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危重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2岁,以发热3d于2008年4月6日人院。查体:体温39.2℃,轻度贫血貌,周身皮肤黏膜苍白,无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一),心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骨髓涂片示原粒细胞23%,POX100%(+);染色体分裂相少,无法判断;融合基因ETO—mRNA(+),血常规WBC8.9×10^9/L,RBC2.69×10^12/L,Hb92g/L,PLT18×10^9/L,ANC0.71×10^9/L。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  相似文献   

7.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于1999年4月(59岁)开始出现颜面红紫、口唇发绀、头痛等症状。1999年9月就诊时查体示脾肋下5cm。化验血常规示:红细胞7.42×10^12/L,血红蛋白219g/L,白细胞33.0×10^9/L,血小板388×10^9/L;空腹血糖3.92mmol/L。  相似文献   

8.
范海浪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11-1912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内科治疗时感染控制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抗感染、补液等综合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普通降糖治疗,在治疗3d和7d后观察体温、腹痛、血糖、中性粒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和7d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糖分别为(7.0±2.3)mmol/L、(9.2±3.7)mmol/L和(6.5±1.9)mmol/L、(9.8±2.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0.8±2.5)mmol/L、(12.5±3.4)mmol/L和(8.1±1.8)mmol/L、(11.9±2.7)mmol/L;中性粒白细胞计数分别为(9.5±2.3)×10^9/L、(10.8±3.9)×10^9/L和(6.4±1.2)×10^9/L、(8.7±2.9)×10^9/L;C反应蛋白分别为(46.1±3.9)mg/L、(59.6±3.9)mg/L和(8.8±2.7)mg/L、(27.3±6.2)mg/L;研究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8.9%和20.6%,有效率为89.6%和55.2%。结论强化血糖控制有利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感染控制,同时明显提高非手术治疗治愈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G—CSF应用时间分为A组(化疗后48h应用组,20例)、B组EANC值(1.0~1.4)×10^9/L时应用组,20例、C组ANC值(0.5~0.9)×10^9/L时应用组,20例和D组(ANC值〈0.5×10^9/L时应用组,20例,比较4组患者ANC值达到≥1.5×10^9/L的时间、G—CSF应用时间及口腔溃疡发生率。结果:A组ANC值达到≥1.5×10^9/L时间、G—CSF应用时间均短于B组、C组及D组,B组则短于C组及D组,C组则短于D组;A组总的1:7腔溃疡发生率低于B组、C组及D组,B组则低于C组及D组,C组则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及早应用G—CSF,化疗后48h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5岁,入院前1个月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畏寒、乏力、大汗,无寒战、咳嗽、腹痛、腹泻、尿频等。外院查白细胞(WBC)3.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N)0.524,淋巴细胞(L)0.303,血红蛋白(Hb)142g/L,血小板(PLT)184×10^9/L。予头孢噻肟和青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化疗后血小板≤20×10^9/L的10例白血病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第1个周期作对照;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rhTPO15000u为用药组,连续用药最长14d(血小板≥50×10^9/L停用)。监测血及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骨髓象。结果用药组血小板最低平均值及血小板恢复最高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低值分别为15×10^9/L、5×10^9/L;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450×10^9/L和256×10^9/L,P〈0.001)。血小板〈50×10^9/L的持续天数用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d和16d(P〈0.05)。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所需的天数用药组分别为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d(P〈0.001)。血小板输注量用药组少于对照组,P〈0.001。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化疗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关节痛和头痛。用药后未见原始细胞增多者。结论rhTPO可减少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且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B血型人抗-A抗体缺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慢性肾功能不全(5期),肾性贫血收入院。因治疗及病情需要申请输成份血。病人既往无输血史。实验室检查:WBC7.87×10^9/L,RBC1.82×10^9/L,Hb 59g/L,PLT 134×10^9/L,ALB 36g/L,GLO 26.1g/L。血型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遂做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3.
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聚集所致血小板假性减少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病例 例1女,56岁,蒙古族。因双下肢静脉曲张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早晨空腹静脉采血2mL于真空管(BD公司生产,内含乙二胺四乙酸EDTA-2K3.6mg)抗凝,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E-2100)检测:WBC7.33×10^9/L、RBC4.67×10^12/L、HGB143g/L、PLT 71×10^9/L.同时仪器显示“PLT clumps”报警。  相似文献   

14.
患女,3岁5月,以“发热伴脓血便10余天”入院,查体:T39℃,精神差,面色苍黄,中度贫血貌,皮肤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4cm,质地中等,脾肋下3.0cm,质地中等,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2.6×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RBC2.98×10^12/L,Hb73g/L;PLT143×10^9/L。总胆红素43.8gmol/L,间接胆红素30.6μmol/LALT88U/L,AST150U/t,LDH1200U/L。腹部B超示:(1)肝脾大;(2)右侧胸腔积液。凝血项FIB1.26g/L,APTT47.8S,PT16.9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病因及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患者135例中,SBP患者40例,感染率:29.6%。腹水WBC计数〉0.5×10^9/L者11例(27.5%),(0.1~0.5)×10^9/L19例(47.5%),<0.1×10^9/L者10例(25%),外周血WBC计数〉10×10^9/L者15例(37.5%);细菌培养:大肠杆菌17例,3例肺炎科雷氏菌,1例葡萄球菌。抗菌药使用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他定,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结论:BP患者腹水培养出的细菌,绝大多数为肠道内的正常需氧菌群,诊断应参考腹水细胞检查及腹水培养:第三代头孢菌素一般作为首选的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科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8例,其中5例确诊为难治性ITP,均经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而采用脾切除的办法治疗者的远期疗效。方法5例难治性ITP中男性1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42岁(22~63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6年。5例病例术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手术当天和术中酌情输注单采血小板1~2u。结果手术前5例病人血象:Hb133(115~145)g/L,WBC15.6(8.5~25.3)×10^9/L,Plt27(5~39)×10^9;手术后7~9d复查病人血象:Hb113(86—133)g/L,WBC16.7(9.4—23.7)×10^9,Pit430(310~575)×10^9;术后随访复查血象:Hb119(107~126)g/L,WBC11(7.5—14.1)×10^9,Plt297(193—366)×10^9。结论通过观察和对比该5例病人脾切除前后的血象变化,统计学有着显著意义。对于难治性ITP采用脾切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再障生血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再障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6g/(kg·日)],中剂量组[0.8g/k(g·日)],低剂量组[0.4g/(kg·日)],另设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结果:外周血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分别是7.4±7.8×10^9/L、6.0±5.2×10^9/L、3.0±0.5×10^9/L.与阴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分别为52.3±11.24×10^5/根、56.8±15.15×10^5/根、47.9±11.29×10^5/根。高、中、低剂量组均较阴性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再障生血胶囊能有效保护由环磷酰胺所致的骨髓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错构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4岁。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5d入院。查体:T36.8℃,P82次/min,R19次/min,BP100/70mmHg(1mmHg:0.133kPa)。神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静脉曲张,双肺未闻及哕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1cm,肝区压痛(-),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WBC6.2×10^9/L,N 0.50,RBC4.64×10^12。/L.Hb120g/L,PLT132×10^9/L。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增多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斌  黄羽 《广西医学》2009,31(11):1677-167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36例恶性肿瘤Ⅰ、Ⅱ期44例(A组),Ⅲ、Ⅳ期92例(B组),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组血小板。结果B组血小板增多发生率51.09%,高于A组的18.18%、健康对照组的6.00%,B组血小板计数为(279.17±78.94)×10^9/L,较A组的(196.91±83.08)×10^9/L及健康对照组的(171.48±57.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可引起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可作为恶性肿瘤发展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例1 女,6岁,因“发热4d,呕吐1d”于2008年2月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7℃,脉搏131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n),神智淡漠,颈项强直,对光反射迟钝。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58×10^9/L,红细胞4.18×10^23/L,血红蛋白110g/L,分类中性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44,单核细胞0.08,血小板50×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