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体质量(body weight,BW)指数[TG×TC×BW index,TCBI]与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及冠状动脉钙化患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可疑稳定性CAD,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561例。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CAD组(n=402)和非CAD组(n=159)。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建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和CAC以及CAD合并CAC的患病危险因素。结果:TCBI≥1 818.7的曲线下面积为0.557(P=0.036),TCBI≥1 818.7联合CAD经典危险因素男性、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P<0.001)。CAD组TCBI升高的患病率较非CAD组高(P=0.008...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其中81例心肌桥患者的造影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524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81例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0.0076,P>0.05),且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OR=0.93)。11例孤立性肌桥患者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者6(54.4%)例,有心绞痛症状者4(36.4%)例。结论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但可继发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及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证实的单纯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深在型)、100例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合并粥样硬化患者(硬化组)的CT冠状动脉成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深在型组和硬化组的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近端成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率、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率、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壁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72)、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OR=2.031)、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OR=1.376)、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OR=1.448),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是保护因素(OR=0.471)。结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的形成与冠脉近段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 年11月~2017年7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高血压患者408例,计算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依据CACS将患者分为研究组(CACS>0,n=283)和对照组(CACS=0,n=12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患者的EAT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EATV对高血压合并CAC的最佳诊断界值;Logistic 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CAC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EATV与CACS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EATV高于对照组(P<0.05); EATV诊断高血压合并C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7,当最佳诊断界值为166cm3时,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43.7%、87.0%(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EATV≥166cm3、TC≥5.20mmol/L、糖尿病、男性为高血压合并CAC的危险因素(P<0.05);EATV与高血压患者CACS呈正相关(r=0.235,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EATV与CACS呈正相关,对诊断高血压合并CAC具有提示意义,高EATV是高血压合并CA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影响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4月—200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ACS患者568例,根据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ACS合并2型糖尿病组(n=125)与ACS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n=443)。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随访研究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比较分析ACS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ACS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为7~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7.3年。共有546例(96.13%)患者完成随访,ACS合并糖尿病组MACE发生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44.8%vs.14.3%,x^2=10.876,P=0.035),Cox多元回归分析年龄、空腹血糖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显著危险预测因子(OR=1.003,95%CI1.001~1.031,P=0.038;OR=1.533,95%CI 1.131~2.077,P=0.012)。结论 ACS合并2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年龄和空腹血糖是MACE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灌注、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入组时随机血糖浓度分为正常血糖组(n=53)、应激性...  相似文献   

7.
郭永和  张红  成万均  周志明 《北京医学》2005,27(10):586-58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病变程度与2型糖尿病及血糖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9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16.19%),确诊冠心病患者728例(占79.13%),排除冠心病患者192例(占20.8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三方面表示:是否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使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加重.结论2型糖尿病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Gensini评分联合CHADS2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治疗的185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发生ACS分为ACS组(n=39)和对照组(n=146),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明确AIS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并分别对Gensini评分、CHADS2评分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ROC曲线分析Gensini评分联合CHADS2评分对AIS患者发生ACS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50%、Gensini评分≥47分、CHADS2评分≥2分为AIS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P<0.05)。Gensini评分与年龄、糖尿病、CHADS2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CHADS2评分与年龄、糖尿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CKD患者147例,平均年龄(66.6±10.9)岁,67.3%为男性。CKD的定义为根据MDRD公式得出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ISR将患者分为ISR组(53例)和非ISR组(94例)。冠状动脉ISR定义为支架面积与正常直径相比狭窄>50%。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实验指标,计算术前CHA2DS2-VASc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CK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ISR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CKD患者冠状动脉ISR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ISR组相比,ISR组糖尿病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CHA2DS2-VASc评分更高,eGFR、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更低(χ2=4.714,t=-3.605,Z=-2.997、-4....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A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8例(B组)及正常者40例(C组)均行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并半定量分析其MPI结果.结果 全部糖尿病患者中有40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糖尿病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6.7%,特异性为70.0%,准确性为82.5%:A组心肌灌注显像$3S评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成为诊断糖尿病冠心病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及时检出糖尿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并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减低,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性治疗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中老年人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患者191例,依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及Agatston评分将其分为无钙化组(n=57)、轻度钙化组(n=63)、中度钙化组(n=40)及重度钙化组(n=31)。收集入组人群SUA、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评价SUA与不同钙化分组及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UA对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及SU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OR=1.006,95%CI:1.001~1.010,P=0.007)、年龄(OR=1.056,95%CI:1.008~1.107,P=0.022)、高血压病史(OR=0.310,95%CI:0.139~0.692,P=0.004)、糖尿病史(OR=0.093,95%CI:0.036~0.238,P<0.01)是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UA预测中老年患者CACS≥300积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664(95%CI:0.559~0.769,P=0.002);当SUA=331.5μmol/L时,患者可能存在CACS≥300(敏感度为60.5%,特异性为73.9%)。结论 SUA可能是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为心肌桥前
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间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的CT冠
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前降支有无心肌桥及桥前血管有无狭窄大于50%冠脉粥样硬化)及临床资料。首先对糖尿病受试
者按照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比较心肌桥前段和无心肌桥组的对等段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否具有统计
学意义。然后对所有心肌桥受试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
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及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2345例,其中1373例心肌桥中,827例桥前段冠脉存在动脉粥样狭窄,972例无心肌桥,与心肌
桥组桥前血管对等部位血管中254例存在动脉粥样狭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经最终校
正后,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桥前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Odds Ratio值分别为3.91、2.6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心
肌桥桥前段更易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心肌桥均为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
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的心肌桥致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桥(MB)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MB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91例;分为中青年组(< 60岁,n=93)及老年组(≥60岁,n=98),比较2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症状发作CCS分级、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心电图改变、冠脉造影结果、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入院血糖,分析老年MB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危险因素.结果: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症状发作CCS分级、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心电图改变、冠脉造影结果、TG、LDL-C及入院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压病史、吸烟史、CHOL、HDL-C是老年MB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MB好发于前降支,男性、高血压病史、吸烟史、CHOL、HDL-C是影响老年MB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入院基线临床资料以及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0分组19例,1~20分组50例,21~40分组45例以及>40分组76例,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4组比较,TyG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5,P<0.01);TyG指数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37,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均为TyG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9(95%CI 0.533~0.705,P=0.01)。结论 TyG指数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密切,TyG指数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44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中低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纳入该项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行血尿酸检测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并根据CACS将其分为三组(A组:CACS=0;B组:CACS=1-100;C组:CACS>100),观察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存在的相关性。结果:CACS与年龄、吸烟、血尿酸水平、冠心病十年平均患病风险的相关性依次分别为:年龄(OR,1.11;95%CI,1.07-1.16)、吸烟(OR,3.83,95%CI,2.06-7.09)、血尿酸水平(OR,1.26,95%CI,1.04-1.54)、冠心病十年患病风险(OR,1.13,95%CI,1.04-1.09)。结论:血尿酸水平是CAC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CACS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可能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肾功能的因素及其作用。方法回顾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以ACS诊断并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87例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的资料。按照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的变化情况将研究人群分为e GFR下降组(n=155)和e GFR维持组(n=132),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明确对患者肾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及作用。结果 e GFR下降组中高血压患者更多(67.4%vs 55.5%),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比例更高(58.3%vs 42.6%);两组患者在入院血红蛋白含量[(140.4±17.6)g/L vs[(140.2±14.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4,P=0.020),在年龄、性别比例、糖尿病史、脑梗死病史、血脂、血糖、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造影剂用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以及支架置入数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史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同分型对于e GFR的下降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P=0.010,OR=1.949,95%CI:1.174~3.237;P=0.004,OR=2.08,95%CI:1.265~3.418)。结论在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中,具有高血压病史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中发现e GFR降低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像学表现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18例及未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4例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变,观察组的总负荷评分和负荷静息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总静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表现,且伴有一定程度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病例873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46例(占74%),排除冠心病患者227例(占26%).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造影所示的病变支数表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单个危险因素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低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DM:OR=1.919,95%可信区间:1.186,3.104,P=0.008,高LDL-c:OR=1.881,95%可信区间:1.352,2.617,P=0.000).性别分组后,男性组中高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OR=2.273,95%可信区间:1.449,3.565,P=0.000),女性则以糖尿病(OR=2.197,95%可信区间:1.028,4.696,P=0.042)为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高LDL-c是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组中更为突出.但其他危险因素如性别、低HDL-c、高血压病和高龄亦不可忽视,并且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其它危险因素间接对冠心病的发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9 862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并分别按照前降支有无冠脉粥样硬化及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有无家族心脏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静息心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于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结果 9 862例患者中3 359例患者前降支存在50%以上狭窄,前降支心肌桥为3 182(32.3%)例,心肌桥平均长度为(17.3±5.2)mm,覆盖的心肌平均厚度为(1.2±0.9)mm。前降支动脉硬化狭窄组含有心肌桥1 658例,前降支无动脉硬化狭窄组含有心肌桥1 52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12,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心肌桥的OR值为3.07,95%置信区间2.81~3.37(P<0.001),最终经过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家族心脏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糖尿病、静息心率等因素校正后,OR值为2.86,95%置信区间2.60~3.16(P<0.001)。结论 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存在独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 ,以增强对这些患者的防治意识。方法 分析 10 6例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和 4 5 0例未合并 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的差别。结果 与未合并 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女性偏多 ,体重指数明显增加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 ;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显著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降低。这些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明显增多 (72 6 4 %对 5 6 % ,P =0 0 0 2 ) ,Gensini积分也明显增加 (5 9 3± 35 85对 4 9 37± 37 5 4 ,P =0 0 14 )。结论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女性偏多 ,更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 ,其血脂异常特点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冠脉病变特点以多血管病变多见 ,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