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国家和民族,不把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而是根据他们的传统习俗定历法,因此,就有了各种奇特有趣的元旦。 涨水元旦:据说在公元前4000年前,埃及人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位立时上涨,于是埃及人就把河水上涨的这一天当作新年的开头。  相似文献   

2.
在举世闻名的世界七大文明古国中 ,位于东半球的有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四个国家 ;位于西半球的有墨西哥、玛雅和印加三个大国。而今 ,不论是东半球的埃及、巴比伦、印度还是西半球的墨西哥、玛雅和印加这 6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古文明均已中断 ,惟独只有中国的文明 ,从开始出现到迄今为止 ,一直持续下来。因此 ,这种持续不断的特点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 ,也有不少人在探索其原因。为了探索中国文明持续不断的原因 ,让我们先来看看其它 6个文明中断的原因。以埃及为例 ,埃及在北非的东北部 ,位于尼罗河下游。尼罗河年年泛滥 ,其涨水从每年 6月…  相似文献   

3.
埃及横跨亚、非两大洲,绵长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国土,每年七月到十月,河水泛滥,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从一万多年前开始,埃及人就在尼罗河两岸居住、耕种,逐渐培育出了伟大的古埃及文明。  相似文献   

4.
新年快乐     
新年穴NewYear'sDay雪复活节穴Easter雪万圣节(Halloween雪请读完文章后记住以下单词New Year's Day “Happy New Year!”(“新年快乐!”) “The same to you ,and many more.”(“新年快乐,祝您一年比一年快乐!”) 这熟悉的祝词在元月一日这一天响彻整个美国,在世界各地回荡。或许语言不同,地点不同,但在这一天人们在新年的开始,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却是相同的。新年在古代,人们依靠土地生活,因此,他们的时间便和耕种的季节有很大关系。埃及人的新年是在尼罗河水漫过河岸的时候,早期的不列颠人和罗马人则把春…  相似文献   

5.
尼罗河两岸的辉煌文明 许多埃及人提到尼罗河,都自豪地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这没错呀,尼罗河全长足有6740千米,在沙漠中也不枯竭.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河水退却后,留在两岸的就是肥沃的土壤.而古埃及人全靠尼罗河留下的土壤发展农业,在尼罗河两岸建立了古埃及文明. 没有尼罗河的话,连金字塔也无法建造出来.修建金字塔用的石料是通过尼罗河运输的.富饶的河床带给古代埃及丰富的物产,比如世界最早的葡萄酒.当然了,最后灭亡古代埃及人的罗马人也是由尼罗河带来的.  相似文献   

6.
摩西     
李前 《现代语文》2005,(12):47-47
自从约瑟过世后,过了四百年,此时的以色列人民活跃于埃及,且人丁兴旺。这令当时的埃及王很不是滋味,也无法忍受他们受到的特别待遇,于是他为了不让以色列人拥有崇高地位,开始施展诡计。国王下令让以色列人从事各种劳役,不管哪一种工作,他们都没有酬劳。即便如此,以色列人还是展现其耐力,子孙人数也愈来愈多。于是埃及王又想了一个办法,他下令以色列人生下男孩必须丢进尼罗河中。其中有一对年轻夫妇,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母亲怎么也不肯把男婴丢进河里。几经思量,母亲把它放进芦荻箱中,然后藏在尼罗河旁。这天,埃及公主来到尼罗河旁,发现了…  相似文献   

7.
刘畅  韩冲 《大学生》2013,(Z2):72-74
正去埃及之前就老听朋友念叨埃及的好坏,我总是分辩说你不能没待上一年就胳膊肘往外拐,妄自菲薄起来了,人家有金字塔咱有故宫啊,人家有尼罗河咱们有长江啊,上下五千年之类的。朋友说你来就知道了,别一提埃及你就金字塔啊金字塔。别样古迹但我还是得先说说金字塔,在开罗待了一个多月,天气好能见度高,埃及人不焚烧垃圾的时候,能隔着尼罗河远远地看到吉萨的三座金字塔,拎着长焦镜头到楼顶就能拍"大漠孤烟直,长河  相似文献   

8.
无线电     
《高中生》2009,(8):37-37
在剑桥大学读书的埃及留学生和印度留学生在聊天。埃及留学生说:“最近在尼罗河边挖掘出成捆的电话线,这证明我们埃及人早就发明电话了!”  相似文献   

9.
《少年月刊》2023,(Z4):70-71
<正>金字塔之国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首都:开罗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就形成了繁盛的古埃及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庙、木乃伊……众多壮观而神秘的遗物和古迹,吸引着人们来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埃及之母”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和生命线,被视为“埃及之母”。古埃及人的生活就是尼罗河决定的。尼罗河几乎每年都会泛滥,洪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并带来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庄稼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提及埃及文明特性,我们通常想到的词语就是"保守"和"孤立"。这是因为,纵观古代埃及3000年的文明发展历程,除了新王国强盛时期,其疆域有所扩展外,通常情况下,埃及的疆域都基本保持相对封闭的状况:东部和西部广布沙漠,东北通过西奈半岛与西亚毗邻,北临地中海,南部则以尼罗河第一瀑布与努比亚分割开来。只有三角洲西北部地区的一个狭长地带与西奈半岛在陆路上接壤,但埃及还是不遗余力地在这一地区构筑了军事防御工事,以抵御和防备亚洲人的入侵和移民。  相似文献   

11.
略胜一筹     
《中学生数理化》2007,(3):55-55
两个学生在剑桥大学学习电子工程,一个来自埃及,一个来自印度.埃及学生对印度学生说:“你知道吧,最近在尼罗河边挖出成捆的电话线,这证明埃及人早就发明电话了.”印度学生  相似文献   

12.
尼罗河在阿拉伯语中是“大河”的意思。它发源于东非高原的布隆迪高地 ,干支流流经 10个国家。最后在埃及北部注入地中海 ,全长 6671千米 ,流域面积2 88平方千米。尼罗河在埃及境内全长 15 30千米 ,它南北纵贯 ,在入海口处形成一个 2 .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由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尼罗河实际上是埃及的一条客河。但就是这条客河 ,却哺育着埃及的古今文明。直到今天 ,尼罗河两岸 2 0千米的范围内 ,仍集中了埃及几乎全部的耕地、96%的人口和城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于公元前 45 0年前后来到埃及 ,造访了吉萨金字塔和古都孟菲斯 ,又溯尼…  相似文献   

13.
甜品小段     
古老的发明■李华(江苏)两个学生在剑桥大学学习电子工程,一个来自埃及,一个来自印度。埃及学生对印度学生说:"你知道吧,最近在尼罗河边发掘出成捆的电话线,这证明埃  相似文献   

14.
伍石 《神州学人》2000,(5):34-36
欢度新千年,我选择了埃及,1999年12月 28日~2000年1月 4日,我走了埃国半壁河山,从开罗到卢克苏尔。 尼罗河伴随着漫漫历史 埃及的历史与尼罗河分不开,早在旧石器时代,它被称为是埃及历史的开始。专家们推测,那时的尼罗河与今天完全不同,河水分布更广大的区域,气候肯定更为潮湿,沼泽地广至尼罗河三角洲,后因邻国沙漠的推近,人们不得不迁居于尼罗河两岸生息。新石器时代,已有来自非洲和地中海的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由于这个原因,历史上有“上、下”埃及之分。那时,“上、下”埃及经常发生战争,互相吞并对方…  相似文献   

15.
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相似文献   

16.
从世界历史开始以来,尼罗河流域已经有了文化。这个文化推动了人类初期历史的进展,对于古代东力其他民族尤有很大影响。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几乎一切西洋文化都起源于希腊,这种看法对于某些方面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希腊人自己常说:他们学习埃及,埃及的僧侣是他们的直接老师,并且以此为骄傲。埃及是亚、欧、非三洲的交接点,是世界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埃及人民即居于此地的尼罗河两岸,而发展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时代他们发明了一种文字,  相似文献   

17.
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泛滥,不仅给予了埃及人充足的水和肥沃的土地,更造就了灿烂辉煌的埃及文明。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历埃及后,亦不禁由衷感叹:“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相似文献   

18.
夜游尼罗河     
开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既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众多罕见的古迹,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被埃及人称为母亲河的尼罗河从市中心穿过,更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无限风采,而夜幕下的开罗尤为迷人,尼罗河也更加神秘妩媚。  相似文献   

19.
文明的曙光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印度文明挨着恒河,埃及文明靠尼罗河,巴比伦文明更是紧靠"两河"。整个大海盗时代的种子就孕育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不到巴黎,不知道什么叫艺术之都;没去过埃及,就不懂什么是艺术之源。"埃及是非洲大国,横跨亚、非两大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尼罗河边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努比亚民族。他们在7000万埃及人口中只占很小比例,却在公元前700年时占领了整个埃及,并建立起第二十五王朝。有着5000年历史的努比亚人创造了地球上第一个黑人文化,并有许多文物留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