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实验室检查止血与血栓的常规筛选试验。作为出、凝血系统的实验室检测,不仅要求  相似文献   

2.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Pbg)、凝血酶时间(TT)是止血与血栓实验室检查的常规筛选试验也是用于临床术前及抗凝、抗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指标。在仪器的正常运行和试剂稳定的基础上,检测过程的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由于存  相似文献   

3.
标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是临床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总结了临床实验室TAT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TAT的定义、度量、期望值和改进方法。TAT是从申请试验到报告结果的时间(该时间可根据临床实验室实际情况调整),度量指标包括中位数、90%完成时间和阈外值率。对于可接受TAT,临床医生目前尚无一致同意的结果,临床实验室可将常规试验的90%完成时间(从标本登记到结果报告)60 min设定为最初TAT目标。改进TAT的方法包括使用气动传输系统、引入新的自动化设备、在急诊科中使用卫星实验室、用计算机临床申请输入系统、使用血浆或全血标本、仪器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联接和结果自动确认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下高凝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及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儿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bg)及氧饱和度(SaO2)并进行对比。结果67.1%的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儿的D-Dimer升高,治疗前58例患儿的AT-Ⅲ活性及SaO2明显降低,TT、APTT明显缩短。经肝素治疗后,37例治疗组患儿的D-Dimer下降、SaO2升高、TT明显延长、Fbg明显下降。结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存在高凝状态,其实验室诊断标准是:D-Dimer升高、AT-Ⅲ降低、TT、APTT缩短。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是:D-Dimer下降、AT-Ⅲ活性>70%、TT、PT、APTT延长、Fbg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代替手工方法进行临床实验室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分析。方法与上海杏和软件公司合作,利用信息系统中现有的申请时间、采样时间、接收时间、审核时间,设计相关统计程序,获得各样本TAT及其它相关数据。结果通过该统计程序得到住院、门诊或急诊标本TAT满足规定目标值百分率,以及未满足目标值的标本清单,方便分析TAT延长的原因,为实验室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案提供证据,从而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血沉(ESR)、血浆纤维蛋白(Fb)、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等四项实验室检查,作为血液流变学性质变化的客观指标已见报道[1],本文应用这四项实验室检查供临床用于观察ILIB(低能量氢氖激光血管内照)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又称为"即时检验",是指在接近患者治疗处,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临床人员或者患者(自我检测)进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是在传统、核心或中心实验室以外进行的一切检验,可以使报告周转时间(TAT)缩短至最小[1-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本实验室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CS5100)的性能,验证厂家推荐的凝血指标参考范围,并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参考区间。方法应用CS5100检测混合血浆、质控品和222名健康体检者血浆样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制定的技术方案,仪器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等性能指标评价良好。厂家提供的TT、DD和FDP的参考区间经验证均适用于本实验室,重新建立的PT、APTT、FIB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0.4~13.0 s、19.5~30.3 s、1.6~3.6 g/L。不同性别间凝血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仪器性能指标均为正常的基础上,验证和建立了适合本实验室的性能评价指标,符合本实验室的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状况及影响PT测定室间可比性的因素.方法通过每年两次定期向全省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每次5个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的评价.结果近年来全省实验室间PT(INR)测定结果的CV值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室间变异仍然相当高.同一凝血活酶试剂的测定结果,¨(INR)的CV明显大于PT(sec)的CV,特别是对异常水平质评物的测定.结论凝血活酶试剂敏感度指数(ISI)值标定的不准确性和INR计算不正确的是引起广东省临床实验室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变异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实验室使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验证厂家推荐的凝血指标参考区间,并建立适用于该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运用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4项的检测。结果经验证厂家提供的凝血4项参考值范围,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r值均大于0.95,表明厂家推荐的参考区间适用于该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FIB r0.95,需要重新制定本室的FIB参考区间。不同性别间凝血4项结果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凝血4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4项的测定受特定条件影响较大,为了提高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应该建立该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测定的正常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进口与国产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速率法试剂盒线性时间均大于3分钟,不同实验室、不同仪器其测定时间不一样,在线性时间内,速率时间(动力学时间)不同,其测定结果有无差异;进口与国产心肌酶谱速率法试剂盒有无差异。特做如下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缩短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80例为对象。其中:2015年2月-2015年12月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流程。比较两组专科医生接诊时间、获得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获得神经影像学结果时间和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并根据相应时间,计算停留时间达标率。结果观察组专家接诊时间、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获得影像学检查结果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总时间分别为(8.73±3.96)min、(32.65±6.25)min、(29.41±6.10)min、(52.85±10.44)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7、5.126、4.879、5.372,P0.05)。观察组接诊时间、实验室检查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和通道停留总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0.0%、97.5%、95.0%、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以缩短"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为急救赢得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护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131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分析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包括专科医生接诊时间、获得临床实验室结果时间、获得神经影像结果时间等。结果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为(53.21±16.38)min,专科医生接诊时间为(8.81±4.23)min,获得临床实验室结果时间为(33.37±8.13)min,获得神经影像结果时间(29.26±7.51)min,4项指标达标情况分别为85.49%、90.83%、94.66%、97.70%。结论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能缩短脑卒中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的时间,提高急诊救护质量,为脑卒中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付亚文  杜玉珍  高锋 《检验医学》2020,35(4):370-373
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可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减少采血量、缩短报告时间,并可降低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高效的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建设需要技术规范,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导性标准。文章对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发布的相关标准进行概述,以为临床医学实验室全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方法于2020年2月8-15日,对重庆市42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实验室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配置、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实验室未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原因、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情况等。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收到26家实验室有效回报,26家定点医疗机构中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各占50.0%。所有实验室均为已备案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无门禁装置实验室1家(3.8%),无自动可关闭门实验室2家(7.7%),无负压条件实验室22家(84.6%);自然通风实验室15家(57.7%);4家(13.4%)实验室安全设备未年检;6家(23.1%)实验室没有防护服储备。10家未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中有7家(70.0%)原因为三级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缺乏。26家实验室均及时组织了人员培训,1家(3.8%)实验室组织了针对性的操作演练。结论实验室应加强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和监管,加大应急防护物资的储备,建立健全有效的生物安全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临床验室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生物安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小娟  李萍 《华西医学》2003,18(3):424-424
实验室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判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 ,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除外 ,检测结果的回报时间 (turnaroundtime ,TAT)是病人和临床医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也是减少实验室总耗费、提高实验室效率、改善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 ,对有关TAT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作一综述。1 研究背景对实验室服务质量而言 ,目前谈论最多且最显而易见的指标之一是实验室结果多快能到达申请医生和病人手里 ,即TAT。一份有关实验室TAT的研究报告〔1〕指出 ,监测实验室TAT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记录一些实验起点 (如申请…  相似文献   

17.
谢丽  邓燕  李晞  秦雪  李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8):1046-1047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病例以来,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AIDS检测实验室网络,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性病艾滋病中心参比室、省级CDC为主的确认实验室和以市县CDC和医院为主的筛查(或称为初筛)实验室构成[1]。本院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于2004年通过验收,归属检验科临床免疫组管理,学生将有一周时间进入实验室轮转实习。作者以检验专业本科生规范、合理的实习带教为例,谈谈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床旁快速检测与传统实验室方法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已确诊的34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吸烟史等基本人口资料,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 CKMB MYO)、D二聚体、NTproBNP、心脏彩超EF等实验室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应用床旁快速检测与实验室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患者,在急诊滞留时间(急诊就诊到接受介入或保守治疗之间用时)、入院到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衰、室颤、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的不同.结果 床旁快速检测组的急诊滞留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常规实验室检测组(p=0.000),且急诊滞留时间越长,早期肌红蛋白和D二聚体测定值越高,EF测定值越低,28 d死亡风险越高.结论 床旁快速检测比常规实验室检测能缩短ACS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评价参加河北省室内质控室间比对的17家三甲医院的凝血实验项目数据的检验质量现状。方法收集该省17家三甲医院室内质控室间比对凝血实验项目室内质控数据,项目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统计各实验室室内质控均值()、变异系数(CV)、偏移(bias),西格玛(σ)度量和质量目标指数(QGI)。结果 PT、APTT、FIB大于3σ的性能优良实验室分别占58.82%、41.18%、52.94%;PT、APTT、FIB为2σ~3σ的中等质量实验室分别占17.65%、58.82%、35.29%;PT、APTT、FIB小于2σ性能较差的实验室分别占23.53%、0.00%、11.76%。需优先改进PT、APTT、FIB精密度的实验室占91.12%、82.35%、88.24%。结论参加比对的17家三甲医院凝血实验项目检验性能有待提高。6σ评价方法统一而简单,用于室内质控室间比对更加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影响血肿扩张的因素。方法:将197例HIC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血肿扩张组(15例)和未扩张组(182例)在性别、年龄、易患因素、起病时间间隔、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同。结果:血肿扩张组多有饮酒、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易患因素。起病时多有血压高,起病至第一次CT检查时间间隔短(<6小时),血肿体积大(>25cm~3)。实验室检查多有血糖高、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损害。结论:饮酒、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凝血系统疾病、起病时间间隔短(<6小时)、血肿体积大(>25cm~3)均是影响和预测血肿扩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