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储血式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吉康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26-927
输血是临床上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之一,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已成为输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异体输血存在传播疾病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为了防止和减少疾病传播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自体输血已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在该单病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将49例脊柱侧弯的青少年患者按术前不同备血方式分为3组,分别为深度采集自体红细胞和血小板组(单采深度储血组)19例、传统手工自体全血采集组(手工采全血组)11例及未进行术前自体储血备异体血组(异体备血组)19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术中出血量以500 mL为临界值分为2组,分别比较上述3组患者术中自体血的人均输注量、异体红细胞的人均输注量和输注率,术后并发症、结局及住院时间。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术中出血量<500 mL时,3组间术前储存的自体血分别为(4.0±0.6) U、(2.0±0) U和0 U,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采深度储血组和手工采全血组术中未输注异体红细胞,异体备血组的人均异体红细胞输注量(1.4±1.0) U,输血率为71.4%(5/7)(P<0.05)。当术中出血量大于等于500 mL时,3组间术前储存的自体血分别为(4.1±1.0) U、(1.6±0.4) U和0 U,有统计学差异(P<0.05);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为单采深度储血组输血率为46.1%(6/13),人均红细胞(1.0±1.3) U;手工采全血组输血率为71.4%(5/7),人均红细胞(2.1±2.0) U;异体备血组输血率为100%(12/12),人均红细胞(3.0±1.3) U;单采深度储血组和异体备血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好转治愈出院。比较术后住院时间,单采深度储血组患者比手工采全血组缩短1d,比异体备血组缩短2d。结论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能减少大手术和特大手术患者异体血的输注量及输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78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自体血不足时根据血红蛋白值酌情补充异体血。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异体输血。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3、5 d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术中、术后失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异体、自体)、输血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自体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前,术后1、35、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接受异体输血者出现1例输血后寒战;对照组出现输血后并发症有4例,其中荨麻疹1例,寒战、高热反应3例。结论自体血回输可使需输血的骨科手术患者避免了异体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在低比例血型孕妇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低比例血型孕妇于产前1—3周进行单采深度自体储血,一次采集2.0—3.0 U自体浓缩红细胞和1.0治疗剂量自体血小板,分娩时或分娩后将自体血回输给产妇。观察采血过程及分娩后母婴情况,比较采血前及回输后Hb和Plt的水平。结果 7例低比例血型产妇在产前进行单采深度自体储血,采血过程孕妇及胎儿生命体征平稳,平均采集自体浓缩红细胞(2.9±0.4) U和自体血小板1.0治疗剂量。分娩24 h内的平均出血量(367.0±109.5) mL,所有产妇均于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了自体血且未输注异体血。产妇分娩前后Hb(g/L)分别为125.0±11.8 vs. 112.4±13.1(P<0.05),Plt(×10~9/L)分别为217.0±57.1 vs. 190.6±38.5(P<0.05)。产后母婴状况良好,分娩后2-4(3.3±0.8)d出院。结论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应用于低比例血型孕妇分娩是一项安全、高效的自体储血方式,既能够大量采集自体红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甚至避免异体输血及其带来的输血风险,同时对母婴无不良影响。该技术在孕产妇备血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石芃  黄兴勇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20-1121
目的 探讨双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护理特点.方法 对70例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全部采用自体血回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无菌要求,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查血红蛋白小于100 g/L,为输异体血指征.其中41例因出血多单纯自体血回输血红蛋白太低,采取异体血输入.结果 本组70例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29例单纯自体血回输无发热、寒战等输血反应发生,41例因出血多且单纯自体血回输血红蛋白太低而需输异体血,其中有6例在输异体血的过程中出现发热、寒战等输血反应.结论 双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节约血源,避免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周琴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72-173
目的 评价术前12 h内自体储血在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择期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自体储血组)各20例,实验组术前1日晚、麻醉后手术前肘静脉采集适量自体血,术中适时回输,酌情追加输注库血,对照组视手术出血量、病情需要输注库血.记录术前采集自体血总量、手术时间、手术期间血压、手术出血量、库血输注量、术前及术后Hb值、输注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血压平均值、手术出血量、术前及术后Hb值、术后24 h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库血输注量明显大于实验组,排除输血影响,实验组推算若不输库血,术后Hb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输血并发症.结论 术前12 h自体储血用于肿瘤患者手术,有利于保持血红蛋白浓度,可明显节约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护理在单采深度自体储血(AAA)期间对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本院输血科行AAA的25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为观察组(n=127)和对照组(n=126),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心理疏导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  相似文献   

9.
储血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患者输血治疗前有计划采集自体血液将其储存,在治疗时将其血液回输。临床实践证明,储血式自体输血不仅有利于择期手术患者、稀有血型患者及具有免疫性抗原抗体的患者输血治疗,而且也是防止输血传染病的传播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笔者对67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储血式自体输血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1例46佣全髋关节置换术,14个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分别随机分成自体引流血回输组和输库存血对照组,收集有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自体引流力丰总输血量48.1%,输自体引流血无发热及其他输血并发症。结论:自体引流血另输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输异体血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稀释式自体血输血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需行全髋置换术的病人,其中的20例采用稀释式自体血输血,作为研究组,另外20例采用异体血输血,作为对照组,其条件与研究组基本相似。结果:稀释式自体血输血量平均为700ml,其中17例围手术期不需要异体血输入,3例术后输异体血,平均为400ml,对照组围手术期异体血输血量平均为800ml,结论:稀释式自体血输血在全髋置换术中安全可行,基本可以做到围手术期明显减少输血量或不输异体血,大大节约了用血量,同时避免输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双膝关节置换术异体输血费用较高,同时存在潜在危害。我们通过自体血回输2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体血回输器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上海护理》2009,9(5):30-3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器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2007年在我院行单侧人工全髋全膝置换术患者40例,其中20例采用自体血回输(A组),20例未采用自体血回输(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自体血回输量和异体血使用量,以及术后第1、3、7天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自体血回输量平均373.5mL,术后有2例接受异体血回输,平均异体血输入量40mL;B组术后平均异体血输入350mL。自体血回输于术后6h内进行,所有自体血回输未出现输血反应,无感染等并发症。B组有1例出现异体输血反应,表现为皮疹,对症治疗后消退。结论单侧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后异体输血量,使用自体血回输器方法简单、安全,可减少因输入异体血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自体血回输在急诊腹腔内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出血能危及患生命,及时手术止血并快速输血是抢救患生命的关键,而异体输血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其所带来肝炎、艾滋病毒传染和异体免疫反应等副作用也引起人们的恐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IAT)在脊柱外科大手术中的作用,以及对围手术期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9例接受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患者为IAT纽,以同期49例常规异体输血手术患者为库血组.比较两组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X.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IAT组中红细胞回收率为65.60%。术后IAT组49例患者中仅15例加用异体库血输注.回输自体血占总输血量的76.62%,平均异体输血量明显小于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5)。IAT组术后第1天Hb、HCT相对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T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5、5.09、4.51。P均〈0.05),IAT组术后第3天Hb、P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14、5.09,P均〈0.05);但库血组Hb、PT在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84,P均〉0.05);IAT组Hb、HCT和胛在术后第7天内亦能较快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3、0.98、1.12。P均〉0.05)。术后IAT组较库血组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结论IAT技术可达到较高红细胞回收率,明显减少异体库2b.用量;术后并发症少,血液和凝血相关指标较快恢复,可安全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减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异体血输入量及并发症发生,我们自2001年开始,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过滤式引流血回输技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例特大神经纤维瘤手术患者应用术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而顺利手术的病例。方法通过医生工作站、输血信息系统、Liss系统及医学影像系统,收集1例腰臀部、右大腿特大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术前成功备血自体红细胞12U,自体血小板3治疗量,手术顺利,显著减少了异体血的输注量。结论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安全、有效,可刺激机体超速造血,减少了特大择期手术患者异体血的输注,开辟了新型用血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13-1914
回顾性分析我院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患者64例,根据输血的方式不同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异体血输入组,比较两组术前腹腔出血量、输血量,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输血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前腹腔内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d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异体血输入组升高显著于自体血回输组(P0.05),血小板、凝血及肝肾功能两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过程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自体血液回收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自体血液保护和回输技术用于10例骨科手术患者,有助于减少异体输血对血源的依赖和输血并发症的发生,也避免了血源的浪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汪美君  朱海宏  徐礼峰   《护理与康复》2016,15(7):670-673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采用预存自体血回输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6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预存自体血回输,对照组采用异体血输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发生、对照组发生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安全有效,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