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miR-17-3p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7例)的皮损组织和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4例)皮肤组织和外周血,提取mi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17-3p mi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25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中miR-17-3p的可能靶基因FNIP1蛋白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 PCR显示miR-17-3p mi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皮损及外周血中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4.62、9.16,P值均<0.05)。miR-17-3p外周血中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r=-0.56,P=0.019)。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NI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7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中miR-17-3p表达下调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miR-17-3p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FNIP1参与银屑病发病。通过检测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量可能可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与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及皮损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 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及Western印迹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30例健康对照皮肤的表皮中C/EBP-α。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并根据Ki-67阳性表达数量计算增殖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的表达水平与角质形成细胞Ki-67增殖指数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间的相关性。 结果 C/EBP-α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皮肤明显下调(t = 7.82,P < 0.05)。Ki-67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胞核中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皮肤(t = 4.54,P <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表达水平与增殖指数呈负相关,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Western印迹结果亦显示,C/EBP-α在银屑病皮损处的表达量显著下调。 结论 C/EBP-α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Sprouty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 - 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收集15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银屑病皮损与对照皮肤组织中Sprouty1、2和4蛋白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Sprouty1、2和4蛋白的表达,逆转录PCR(RT-PCR)检测Sprouty1、2和4 mRNA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Sprouty蛋白表达量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银屑病皮损和对照皮肤均有Sprouty1、2和4表达,Sprouty1在对照皮肤颗粒层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呈强表达,在银屑病皮损颗粒层的细胞膜少量表达,Sprouty4在银屑病组中的表达强于对照组,Sprouty2在两组中均少量表达。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银屑病组和对照组皮肤中均有Sprouty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银屑病组Sprouty1 mRNA(0.844 ± 0.169)和蛋白(0.148 ± 0.14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972 ± 0.105和0.413 ± 0.108),两组比较,均P < 0.05;且银屑病组Sprouty1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 = -0.628,P = 0.012)。银屑病组Sprouty4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1.306 ± 0.283、1.727 ± 1.0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84 ± 0.304和0.714 ± 0.61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值分别为6.063和2.814,均P<0.05),且银屑病组Sprouty4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812,P < 0.001);两组均少量表达Sprouty2蛋白和mR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 = 0.436,P = 0.104)。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Sprouty1、4蛋白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存在相关性,提示二者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6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的表达,并探讨IL-36α与小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VEGF的相关性。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表皮层厚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小鼠皮损中IL-36α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IL-36α与PASI值、IL-36α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IL-36αmRNA表达水平的ΔCt值分别为0.0164±0.0071、0.0012±0.004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690±0.359、0.720±0.078,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VEGF mRNA的ΔCt值分别为1.157±0.243、0.194±0.087,蛋白表达结果分别为0.142±0.022、0.033±0.021,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IL-36α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与PASI值以及VEGF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IL-36α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过量表达。IL-36α可能与VEGF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银屑病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PASI指数的关系,探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表皮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30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PASI)积分,采用免疫组化技术(PV-9000两步法)检测30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其邻近皮肤、15例正常皮肤中VEGF、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皮损组VEGF表达总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邻近组和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EGFR表达总阳性率为100%,与邻近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②皮损组VEGF阳性染色评分与PASI积分无相关性(rs=0.2821,P>0.05),EGFR阳性染色评分与PASI积分呈正相关(rs=0.4529,P<0.05)。③VEGF阳性染色评分与EGFR阳性染色评分无相关性(r=0.2247,P>0.05)。结论①VEGF、EGFR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异常高表达。②VEGF与PASI积分之间无相关性,提示VEGF与银屑病的病情活动性有关,而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EGFR与PASI呈正相关,提示EGFR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③VEGF和EGFR无相关性提示两者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无直接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表达及其与PASI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harpin在寻常型银屑病及正常皮肤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harpin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较正常皮肤内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高表达,且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平均染色得分亦高于正常皮肤(P值均0.05)。此外,Sharpin蛋白表达与治疗前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Sharpin蛋白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发病机制,对提示银屑病病情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IL-17A、VEGF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损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呈正相关(r_1=0.61,P0.01;r_2=0.58,P0.01)。结论 IL-17A、VEGF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银屑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FN-γ和IL-13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FN-γ和IL-13水平,同时记录银屑病组PASI评分.结果: 血清中IFN-γ水平在银屑病组(47.56±9.70)明显高于对照组(25.31±9.87)(t=7.95,P<0.01).血清中IL-13的水平银屑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64,P<0.05).PASI评分与血清IFN-γ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65,P<0.001);PASI评分与IL-13水平无相关性(r=-0.12,P>0.05),银屑病组IL-13与IFN-γ水平经直线相关分析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FN-γ、IL-13水平均高表达,提示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血清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ractalkine/Cx3CR1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期)皮损26例、皮损周边0.5 cm皮肤8例和正常皮肤15例中Fractalkine/Cx3CR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PASI(疾病严重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Fractalkine/Cx3CR1阳性率较皮损周围0.5 cm范围皮肤明显增强(P<0.05),正常皮肤中未见Fractalkine/Cx3CR1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Fractalkine的表达与PASI呈正相关(γ=0.6097,P<0.01),Cx3CR1的表达与PASI无相关性(γ=0.2965,P>0.05)。结论Fractalkine/Cx3CR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VEGF受体FLT-1与KD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37例正常人皮肤组织FLT-1蛋白、KDR蛋白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的FLT-1蛋白和KD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01);KDR的表达强度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显著正相关(r=0.93,P<0.001),且KDR的表达强度高于FLT-1的表达强度(P<0.05)。结论:VEGF的两种受体FLT-1与KDR在银屑病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KDR起主要作用。通过阻断VEGF受体KDR以抗血管生成,可望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检测了2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皮损及皮损周围正常皮肤临近非LC的表达;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27例银屑病患者中,治疗前银屑病患者皮损中LC的表达水平高于非皮损及治疗后皮损(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CD1a抗原的表达量之间无相关性(r=-0.27,P>0.05).推测NB-UVB可以通过诱导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凋亡,调节皮肤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9例正常皮肤中MCPIP1和IL-17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CPIP1和IL-17c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MCPIP1、IL-17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7±0.0661和0.4027±0.04158,对照组中分别为0.2921±0.06135和0.2374±0.02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IP1和IL-17c mRNA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组皮损中MCPIP1和IL-17c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CPIP1和IL-17c可能共同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的miR-146a的相对表达量,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其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的miR-146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进行期患者组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miR-146a的表达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r=0.6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miR-146a异常高表达,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期相关,提示miR-146a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NA-34a及其靶基因Notch1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iRNA-34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包括上述22例患者)和29例正常人(包括上述10例正常人)皮损组织中miRNA-34a可能的靶基因Notch1的表达情况。结果:miRNA-34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162±0.186,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028±0.029),银屑病组为正常对照组的5.786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Notch1在寻常型银屑病组织中主要为表皮全层细胞质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47%(39/51),而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3.79%(4/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P<0.05)。结论:miRNA-34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组织,其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Notch1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探讨DNA甲基化在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比色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A总体甲基化水平,与同一患者非皮损部位及健康对照者表皮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PASI评分评估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在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部位表皮及28名健康对照者表皮中检测到不同程度的DNA甲基化,分别为(4.92±2.12)%、(2.85±1.35)%和(2.32±0.99)%。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表皮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同一患者的非皮损部位(P<0.0001)及健康对照者(P<0.0001),而非皮损部位DNA总体甲基化水平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表皮中DNA总体甲基化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SI评分与Ki-67表达相关(r=0.29,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CDla抗原的表达量之间无相关性(r=-0.27,P>0.05).结论 NB-UVB可以通过调节皮肤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目的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i-67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组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抽取外周血,用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7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Th17细胞、IL-17、IL-22表达与PASI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4.71%±2.55%)高于对照组(0.55%±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17细胞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P<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0.09,P>0.05).实验组血清中Th17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24.02±12.31,18.32±8.14)均高于对照组(7.16±4.04,6.5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17、IL-22表达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r=0.51,P<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0.03,P>0.05;r=0.19,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免疫学指标,阻断其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可能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PsV)患者血清和皮损中IL-3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126例PsV患者作为PsV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33表达水平的差异;纳入3例行脂肪瘤切除患者,比较PsV患者皮损组织和脂肪瘤患者正常皮肤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PsV患者血清IL-33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差异、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清IL-33水平在鉴别PsV和对照组、轻度和中重度PsV患者的临床效能。结果:与对照组[(40.65±12.21) pg/mL]相比,PsV组患者血清IL-33表达水平[(98.37±20.85) pg/mL]明显升高(t=17.51,P0.01)。中重度PsV患者皮损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16.56±4.18)明显高于轻度PsV组(9.28±1.04)和脂肪瘤患者正常皮肤组织(5.64±1.4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6、11.04,P值均0.05);轻度PsV组患者皮损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亦明显高于脂肪瘤患者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33与PAS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5,P0.01);PsV患者血清IL-33表达水平在BMI、病程及皮损严重程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病程(OR=3.449)、PASI(OR=10.444)与PsV患者血清IL-33水平升高有关; ROC曲线结果发现,血清IL-33表达水平在鉴别进展期PsV与对照组、轻度和中重度进展期PsV的临床效能显著,AUC分别为0.945和0.870。结论:PsV患者血清及皮损中IL-3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33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缝隙连接(Cx)蛋白及其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诊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定,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基因组扩增试剂盒检测Cx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结果,对比2组间检测结果的意义,分析指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4组患者Cx26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x26、Cx43蛋白及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患者Cx26蛋白对应mRNA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x30、Cx31、Cx31.1、Cx32、Cx37及Cx45蛋白及其对应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x26、Cx43蛋白及其对应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Cx26和Cx43蛋白及其mRNA表达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26(r=0.624,P0.01)和Cx43(r=0.595,P0.01)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 Cx26和Cx43及其mRNA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偏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为银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病情评估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OPN、TNF-α的水平,并分析OPN和TNF-α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OPN、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OPN和TNF-α水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