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水肥一体化在经济作物上得到了大量应用,然而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关于水稻水肥一体化的研究较为缺乏,为了提高水稻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灌溉施肥效果,选择水稻水肥一体化适宜的氮肥种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铵和硫酸铵有助于促进水稻分蘖,从而获得更多的有效穗数;氯化铵有利于水稻植株株型的改善;硫酸铵有利于水稻植株叶绿素的合成,在穗粒结构及产量上均优于其他类型肥料,综合考虑产量和外在形态,硫酸铵是实施水稻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想氮肥品种。  相似文献   

2.
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灌溉方式以及与其匹配的施氮量,以C两优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试验设灌水量和氮肥水平两个因素。以淹水灌溉的灌水量为基准,设置4个水分处理,即W1 (淹水灌溉100%)、W2 (轻度干湿交替灌溉66.7%)、W3 (中度干湿交替灌溉33.3%)和W4(雨养,灌溉0),不同水分处理灌溉频次相同,当W1水层消失时同时灌溉。设置6个氮肥梯度,0、90、135、180、225、270 kg/hm~2。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加氮肥施用量,均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片SPAD值;中度干湿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低施氮量处理的株高,高施氮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灌水量减少对株高的影响。轻度与中度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高氮处理成熟期水稻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从而改善其贪青晚熟现象。在不同灌溉处理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雨养处理会导致水稻实粒数与结实率显著降低;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均呈现二次方的关系,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峰值出现时的施氮量不同,当施氮量达到135 kg/hm~2之后,继续增加施氮量,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会导致产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施氮量的多少应该与灌水量相匹配,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180 kg/hm~2氮肥会达到较好的水肥耦合模式,可以在减少灌水量的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并且保持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水肥耦合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干旱地区小麦产量、品质与水、肥关系已有过较多研究。本文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水肥耦合对长江下游雨水较为丰富地区冬小麦生物学特性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水肥耦合对冬小麦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和机制,分析了冬小麦生理指标对于农田土壤水肥状况的响应,并建立了冬小麦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树龄枸杞的生长量、产量及品质对水肥供给差异的响应特征并提出合理的水肥制度,2017—2020年连续开展大田试验,以宁夏中部干旱区宁杞七号枸杞为研究对象,设置灌水量和施肥量2因素3水平试验处理,定位监测各处理枸杞的基径、株高、新梢茎粗与条长等生长指标,以及干果产量、百粒重、粒度等产量指标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品质指标,分析不同水肥供给对枸杞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水肥耦合制度,为干旱区枸杞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7—2020年,各处理枸杞基径年均增长量为3.5~5.8 mm/a,BF2处理(中水中肥)基径的4 a累计增量最大,为19.9 mm,较对照组(CK)大31%;株高年均增长量为13.4~26.2 cm/a,CF2处理(高水中肥)的株高年均增幅最大,为30.9 cm/a;新发枝条茎粗增长量平均为2.3 mm/a,BF2处理的新梢条长4 a累积增长量最大,为148.8 cm;枸杞鲜干比为3.89~4.55,平均百粒重为20.77 g,2017—2019年粒度为305~330粒,果品均达到特级;BF2处理枸杞甜菜碱含量最高,为9.0%,CF3处理(高水高肥)枸杞多糖含量最大,为7.4%;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1.09%~12.08%,氨基酸含量平均为7.35%。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宁夏中部干旱带4~7年龄宁杞七号枸杞最优水肥制度:灌溉定额为3 750 m3/hm2(其中春灌为450 m3/hm2,生育期灌水为2 700 m3/hm2,冬灌为600 m3/hm2),施肥量为720 kg/hm2(施肥8次,单次施肥量为90 kg/hm2)。  相似文献   

5.
盐碱土一般来说土质瘠薄,并且有盐,危害水稻的正常生长,中上早春气温低,土壤养分不易释放。因此农民普遍反映,秧苗前期不受长、分蘖少,影响产量,所以应该增加底肥用量,使秧苗生育初期就得到充足的养分,即胃的前促。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2014田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传统种植条件下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内蒙古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大豆)水肥利用效率、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商品组成和最终产量,探讨了水肥一体化"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内蒙古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种植,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作物在高效利用水肥资源的情况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50%~62.89%;肥料利用率提高16.0%~60.6%,玉米、马铃薯和大豆产量分别提高22.01%、171.60%和63.76%。总体来看,内蒙古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盐碱土一般来说土质瘠薄,并且有盐,危害水稻的正常生长.再加上早春气温低,土壤养分不易释放.因此农民普遍反映,秧苗前期不受长,分蘖少,影响产量.历以应该增加底肥用量,使秧苗生育初期就得到充足的养分,即所谓的前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新疆核桃树在氮肥利用上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核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新疆农业大学林果实验基地开展滴灌核桃大田试验。以9 a生新温185核桃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肥(含氮量)梯度(低肥N1 0.37 kg/株,中肥N2 0.74 kg/株,高肥N3 1.47 kg/株),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核桃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果实体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氮量下水、氮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核桃的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果实体积增加至恒定后表现为:N2N3N1。低肥和中肥处理下核桃的个数、产量和出仁率均差异显著,说明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核桃产出;而高肥处理下产量和中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核桃产量在中肥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2 854.38 kg/hm~2。蛋白质和脂肪在三种氮肥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中肥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环塔盆地滴灌条件下,中肥处理N2,即每株核桃施氮0.74 kg为最佳的施肥量。研究结果对类似地区核桃滴灌施肥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青贮玉米是河北省粮改饲的主要目标作物,但河北省在青贮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产量低,灌水施肥不合理等问题。为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通过选取科玉188型青贮玉米作为试验材料,适宜灌水方式和施氮量作为因子进行青贮玉米种植试验。灌水方式设置畦灌和沟灌两个方式,施氮量设置4个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沟灌与畦灌相比,鲜重产量分别增加3.6%,水分利用效率增加5.26%,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8%。施氮量对青储玉米的干物质和产量影响显著。沟灌、施氮量168kg/hm2的处理组合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获得较高的青储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降雨的不均衡性又不及时灌溉,水稻生长则出现阶段性亏水而造成减产。但哪一阶段亏水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更大?在同一阶段不同的亏水水平对水稻的减产程度又是怎样?研究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生产指导意义。根据多年的试验资料,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亏水对水稻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1 试验及处理方法采用盆裁试验,供试品种早造为杂优稻“优Ⅰ439”,晚造“优Ⅰ63”。亏水处理分别在四个生育阶段进行,即分蘖期、幼穗分化发育期(即拔节至孕穗)、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均以三种亏水水平处理,即“轻度亏水…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分析了水和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胁迫对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分蘖期受旱主要降低穗数,对粒数及千粒重影响较小;拔节孕穗期受旱主要降低粒数,但对千粒重影响不大,中度以上的受旱对穗数仍有一定的影响;抽穗开花期受旱粒数及千粒重降低明显,此阶段受轻、中旱对穗数无多大影响;乳熟期受旱主要降低千粒重,但对穗数、粒数已无多大影响。分蘖、拔节孕穗期的轻、中度连旱对穗数有一定影响;两个阶段以上的轻、中度连旱对粒数及千粒重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胁迫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分蘖期,乳熟期,两个阶段以上的轻、中度连旱减产程度明显高于单一阶段同一受旱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温室油桃为试验材料,探明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水和施肥水平对油桃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90%θf)、W2(75%θf)、W3(60%θf)(θf为田间持水量),当任一水分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f时开始统一灌水;设置3个NPK施肥水平:F1(130%F2)、F2(N 200 kg...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蔬菜园区经验水肥管理制度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作物水肥利用效率,探讨了滴灌和膜下沟灌两种灌水技术下,节水减氮对番茄根区深层渗漏量、番茄耗水量、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60%~80%园区经验灌水量的条件下,番茄耗水量降低了17%~4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59%,灌水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而在50%园区经验施氮量的条件下,番茄增产9%~17%、氮肥利用效率提高12%~35%;滴灌与膜下沟灌相比,春夏茬各试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均值分别提高6.9%、8.4%和8.2%,秋冬茬分别提高4.1%、4.9%和5.3%。综合分析表明,与园区经验水氮用量相比,80%的经验灌水量、50%的经验施氮量不会显著降低产量,但可以显著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滴灌与膜下沟灌相比能减少深层渗漏量,减少水肥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淹水处理对寒地水稻生长规律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水稻淹水试验模拟洪涝胁迫状态,分析不同淹水深度和淹水历时条件下拔节孕穗期水稻的分蘖、株高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淹水深度为1/3 h时,茎蘖消亡幅度小于对照处理,淹水历时7 d比淹水历时3 d的茎蘖消亡幅度小。淹水深度为2/3 h和3/3 h时,随着淹水历时的延长,茎蘖消亡幅度逐渐增大。淹水深度逐渐增加,水稻株高增长幅度越大,淹水历时越长,水稻株高增幅越明显,株高最大增加15.4 cm,比对照处理增高5.8 cm。长时间没顶淹涝(3/3 h~7 d处理)对水稻产量危害最大,产量降低46.63%。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寒地水稻洪涝致灾的阈值指标和洪涝灾害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集节水灌溉和高效施肥技术于一体,其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省力、提质增效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经济林果、蔬菜花卉等种植园区,实现了水肥的高效利用.基于此,首先论述水肥一体化技术特点,然后分析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构架和组成,最后展望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省中西部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对该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农户纯收益和土壤中氮素累积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农业的施肥管理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技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肥施氮水平,冬小麦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高肥水平,春玉米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在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在90cm土层出现累积。在春玉米农田,硝态氮在50cm土层出现累积。另外,随着施氮量的提高,100cm土体硝态氮储量在2010年和2011年间出现盈余。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在该区合理灌溉的前提下,冬小麦合理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夏玉米合理施氮量为180kg/hm2左右,春玉米合理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设施塔菜花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灌水施肥处理,开展水肥耦合对设施塔菜花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等影响研究,通过对设施塔菜花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灌水量等指标的监测,分析水肥耦合对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响应机制.结果 表明:灌水施肥对设施塔菜花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以及可溶性糖、果实水分、叶绿素及Ve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全生育期内各处理耗水量在135.45~159.68 mm,日均耗水强度在1.01~1.19 mm/d;灌溉以及水肥交互响应对塔菜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2N2(高水中肥)处理最大,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4%~61%、7%~60%,高水中肥处理可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灌水量、施肥量以及水肥交互响应对塔菜花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肥料偏生产力以W2N1处理最大,较其他处理增加54%~171%,高水低肥处理可提高塔菜花的肥料的利用率;综合观测成果提出设施塔菜花适宜土壤水分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适宜追肥量为230 kg/hm2,研究成果对指导北京地区果蔬种植及灌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茎蘖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吸氮量及产量对稻田施用氨基酸水溶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施用氨基酸水溶肥,能够有效减少施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有力促进水稻生长指标的改善及产量的增长.总的来说,氨基酸水溶肥的使用,能够保证减氮的前提下,实现水稻一定程度增产的目标.本研究旨在为氨基酸水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