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非酮症性高血糖可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偏侧舞蹈症是其少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研究表明,舞蹈症是一种锥体外系症状,患者常突然发病,主要为累及头面部及肢体的不自主运动,通常由对侧基底节或其联系纤维的病变所致~([1-2])。舞蹈症可由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神经变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中毒等引起~([2])。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由Bidwell等首次报道~([3])。HCNH主  相似文献   

2.
局限于身体一侧的舞蹈症称偏身舞蹈症,属于不自主运动,为锥体外系病变导致[1].锥体外系症状通常指基底节病变导致的姿势、运动异常[2].偏身舞蹈症表现为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病例,常在突然发生偏瘫的肢体迅速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出现无目的、粗大的舞蹈样动作,少数患者可在正常肢体逐渐出现舞蹈样动作[3-4].多数急性起病,少数亦可在数周内逐渐出现,大多继发于基底节的血管性损害,亦可为风湿性舞蹈病或Huntington舞蹈病的一部分,少数病因为颅内肿瘤或变性疾病等[5].我科收治1例由急性脑梗死所致的偏身舞蹈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所致偏身舞蹈症为糖尿病少见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单侧肢体受累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面肌不自主抽搐及挤眉弄眼等。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对其认识不足,结合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1岁,主诉"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走路时似"醉酒步态",当时未在意,第二天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幅度较  相似文献   

4.
<正> 舞蹈症是一种不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不规则、无节律和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病情严重时肢体可有粗大的频繁动作而表现为投掷症。病变位于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网状部、丘脑底核等部位,绝大多数位于尾状核头部,而苍白球部位的病变相对较少。偏侧舞蹈属于舞蹈症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对糖尿病性非酮症偏身舞蹈症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糖尿病性非酮症偏身舞蹈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诊疗经过,结合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的相关文献进行进一步探讨。结果糖尿病性非酮症偏身舞蹈症是一种建立在糖尿病并发症基础上的特殊类型的脑部疾病,易与精神障碍、癫痫等疾病混淆,常表现为非酮症性高血糖,单侧或双侧肢体的不自主运动,MRI或CT提示对侧基底节区T1高密度影,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控制血糖,改善脑功能有助于后期康复。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未知血糖异常的患者,并发锥体外系症状,应考虑糖尿病性舞蹈症,及早干预治疗。及时诊断、及早控制血糖并给予氟哌啶醇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应用后预后良好,如单纯控制血糖而不使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患者症状亦能逐渐改善,控制血糖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上舞蹈症可见于亨廷顿舞蹈病、`小舞蹈病等,少见病因有脑血管病、中毒等累及基底节区等。但还有一种极少见情况为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不合并酮症酸中毒及脑血管病的情况下发生偏侧肢体舞蹈样症状,称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2013~2014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3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反应、预后总结如下,加强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  相似文献   

7.
戴永锋 《内科》2013,8(4):380-38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伴偏侧舞蹈症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例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伴偏侧舞蹈症的病因、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伴偏侧舞蹈症发病年龄在55岁以上,多伴有脑卒中史、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仅2例在丘脑,其中脑梗死17例,脑出血2例,于相应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后,合并使用氟哌啶醇,疗效较为显著。结论脑血管病伴偏侧舞蹈症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表现为对侧基底节区损伤,运用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良好,多在1周内恢复,整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偏身舞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23例老年偏身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0例,年龄65~85(75.25±10.25)岁;既往高血压20例,脑梗死8例,吸烟15例;18例伴肢体无力,21例伴肢体肌张力减低。对症治疗以多巴胺能拮抗剂为主。结果23例患者中,2例非酮症性高血糖,病灶在豆状核;21例脑卒中,其中12例(57.1%)脑梗死,9例(42.9%)脑出血,病灶在丘脑4例、豆状核5例、尾状核9例、额叶3例;所有患者病灶都位于体征对侧,经病因及对症治疗后,治愈21例(91.3%),好转2例(8.7%)。结论老年偏身舞蹈症多见于脑血管疾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灶多位于对侧基底节区,考虑与基底节区递质失衡有关;以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非酮症性高血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偏瘫、偏侧舞蹈症等,其中偏侧舞蹈症是一组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偏侧舞蹈症病因复杂,临床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缺血缺氧性疾病及系统性病变等,而由非酮症性高血糖导致的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少见.2000-2010年我院收治非酮症性高血糖患者10例,现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预后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丘脑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丘脑出血1例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200240)王筱敏男患,于1995年6月19日以“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4天”入院。1995年6月16日患者于睡眠之后出现右侧上下肢不自主运动,呈舞蹈样,睡眠时减轻。伴有轻度头晕,构音不清,行...  相似文献   

11.
偏侧舞蹈症是指因近端及远端肌肉收缩而引起的肢体快速、不能控制、无目的性的扭动,是许多疾病伴发的一种少见症状.对其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国内外对老年人出现的偏侧舞蹈症研究不多,一般认为老年人偏侧舞蹈症主要由动脉硬化导致的微血管病引起.  相似文献   

12.
偏侧舞蹈症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和(或)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的临床综合征,将我院收治的2例急性脑梗死并偏身舞蹈症为首发症状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 1994年~ 2 0 0 1年 2月诊治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 9例 ,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9例中男 4例 ,女 5例。年龄 5 8岁~ 80岁 ,平均 6 7岁。反复发作 2例。曾有高血压病史 6例 ,糖尿病 3例 ,冠心病 2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左或右侧肢体不自主无规则的运动。其中波及肢体远端幅度不大的不自主运动 4例 ,波及整个肢体粗大的挥舞样不自主运动 5例 ,伴挤眉弄眼、噘嘴歪嘴等不自主面部怪异多变动作 4例 ,肌力大致正常 ,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弱 ,病理反射阴性。所有病例均做头颅CT检查。其中 5例表现为基底节区小面积低密度灶 ,1例…  相似文献   

14.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HC-NH)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影像学特点为症状肢体对侧基底节区CT及MRI T1加权序列高信号.作者报道了1例老年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患者,并动态追踪了其影像学变化,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影像学变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突发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老年突发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转归特点。结果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15例,颞叶腔隙性梗死2例,臣脑或壳核或内囊前肢少量出血6例;合并糖尿病20例。经病因及对症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老年突发偏侧舞蹈症患者常见的病因是基底节区微脑血管病;其临床特点是锥体束受累轻微,缺血明显多于出血,多伴有糖尿病,可能与糖尿病致微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偏侧舞蹈症是局限于一侧肢体的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可为风湿性舞蹈病或亨廷顿病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基底节血管性损伤所致.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造成锥体外系损伤时,表现为偏侧舞蹈症,其发生率较低,临床少见,但若诊治不当则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大家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5月3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分析。结果 3例均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急性起病,2例为突发一侧肢体舞蹈样运动,1例为突发双侧肢体舞蹈样动作;3例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呈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头颅CT显示出现舞蹈样症状肢体的对侧尾状核或豆状核呈高密度影,头颅MRI显示相对应的部位片状T1高信号,T2低信号。所有患者均给予降血糖治疗,其中2例加用氟哌啶醇治疗,症状在3~5 d内改善。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急性起病,与血糖控制欠佳有关,具有特异的影像学改变,通过降血糖,予氟哌啶醇对症治疗,症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卒中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结果舞蹈症状累及左侧上、下肢者13例,右侧上、下肢者9例,单侧肢体者4例。病变部位依次为:尾状核、放射冠区、内囊前肢、丘脑、额颞叶、壳核。病变性质脑梗死23例。脑出血3例。治疗后症状在1~4周内完全控制。结论本病及早治疗预后良好,但在对症治疗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上单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运动较为常见,但单纯由高血糖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者少见,在神经科容易误诊。现分析一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偏侧肢体不自主运动病人临床资料如下。1资料病人,女,80岁。现病史:主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4 d"于2016年4月6日入住我院。于2016年3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未明显重视,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入院时见右侧侧肢体自主运动,持续不解,表现为不规则、快速的不自主运动,不能下地行走。咳嗽痰多,大便干,小便多,夜尿频。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查头CT示多发性脑梗死,未见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运动障碍包括舞蹈症、震颤、肌张力障碍、肌阵挛、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等[1],患病率在1%~4%之间[2-4].血管性舞蹈症是一种不规则、无节律、幅度大的旋转或交叉性快速不自主运动,主要累及肢体,也可累及身体其他部位[4],可分为偏侧舞蹈症、单肢舞蹈症和全身性舞蹈症,患病率约为0.54%[5].其机制可能与基底核神经回路失衡有关,基底核、丘脑与大脑皮质共同构成复杂的直接和间接传导通路,间接通路中的纹状体、丘脑底核等病变可导致基底核输出减少,皮质运动功能受到过度易化,从而出现舞蹈症[6].表现为全身性舞蹈症的双侧额顶叶急性脑梗死罕有报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现报道如下,期望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