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湖蓝藻打捞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惠  朱喜 《江苏水利》2009,(7):35-35,37
蓝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5亿年以上,但近期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是由于严重的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引起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污染日渐严重,1990年太湖以蓝藻为主的藻类(以下简称蓝藻)第一次爆发后便年年爆发,而2007年在贡湖(太湖北部的湖湾)取水口附近产生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和"湖泛"(严重污染的底泥在厌氧状态下发生强烈生化反应的俗称)的联合作用使湖水发臭,形成供水危机.  相似文献   

2.
《江苏水利》2012,(10):50-50
1990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太湖水污染和富营养日益严重,蓝藻年年爆发。尤其是2007年夏天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湖水大面积发臭,严重影响了市民的饮用水安全,引发了震惊全国的供水危机,敲响了治理蓝藻的警钟,全市吹响治理蓝藻保护水源的“集结号”。五年来,我市举全市之力,多措并举,强化蓝藻治理和“湖泛”防控,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到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科学化监测预警、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王鸿涌 《中国水利》2010,(23):39-40,36
<正>一、压力与挑战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流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就是国家财赋重地,著名的江南水乡。太湖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流域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  相似文献   

4.
太湖蓝藻监测及暴发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及时掌握太湖蓝藻发生和暴发状况,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和太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以1996-2008年太湖各湖区藻类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蓝藻历史变化状况,对太湖13 a的藻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的构成、数量和季节变化,以及蓝藻暴发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太湖9个湖区分区进行蓝藻暴发特征分析,探讨治理蓝藻水华的措施.结...  相似文献   

5.
太湖蓝藻成因分析与清淤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氮磷比和温度对太湖蓝藻生长与消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质量浓度的TN、TP是太湖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适宜的氯磷比是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的内因,25℃左右的水温是太湖蓝藻暴发的突变点。针对太湖传统清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高频微幅振动清淤的湖泊淤泥疏浚新技术和清淤与淤灌相结合的综合清淤方案。  相似文献   

6.
河湖疏浚底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湖众多,底泥污染状况严重,环保疏浚是治理污染河湖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将河湖疏浚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是今后必然的选择。在对我国河湖底泥污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底泥脱水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余水处理中各项技术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并总结了不同类型污染底泥的处理处置途径,最后提出了河湖疏浚底泥治理的研究展望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太湖2007—2017年蓝藻暴发治理效果欠佳,每年蓝藻暴发面积仍然很大,2017年的最大暴发面积超过2007年最大暴发面积43%,藻密度全湖普遍增加的现状,分析了太湖蓝藻暴发治理效果和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消除富营养化和在2049年之前分水域消除蓝藻暴发的目标及实现此目标的技术集成综合对策,包括消除富营养化、消除蓝藻暴发和恢复湿地三大措施,建议再次修编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等,使太湖治理由目前的治理富营养化转入治理富营养化与消除蓝藻暴发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湖水源地水环境预测状况的分析,反映了水体中富营养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对蓝藻的影响程度,为预警水源地蓝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底泥污染治理是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阐述了原位、异位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同时考虑到底泥富含有用成分,对国内外各种底泥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太湖蓝藻暴发已成为重要水污染事件,是太湖面临的重大水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因素加剧了其严重性。为了预测未来由于气候变化对太湖蓝藻暴发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开展了蓝藻生境对气候变化响应关系的研究。基于大量实测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与气候变化情景计算,总结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流域气候变化呈现出气温增高、风速略有下降、日照减少、降雨增多、湿度降低等趋势。气候变化是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气温与风速变化是影响太湖藻类生长的敏感气象因子。气温升高导致的蓝藻暴发风险平均10年将增加约2%,风速降低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平均每5年增加约3.5%。结合蓝藻对敏感因子响应关系的试验结果,提出了截污减排、适当清除底泥、打捞蓝藻、调水引流、修复生态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太湖TN、TP、蓝藻生物量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探明太湖蓝藻、TP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建议,为下阶段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水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底泥中污染物质会重新释放,严重威胁上覆水体的水质,开展河道底泥处置工作,是保障生态河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处置方式难以实现生态环保,底泥中的有益成分无法有效利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底泥处置现状,系统梳理了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分析了适用于底泥再利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了底泥资源化处理的展望及建议,可为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量不断增多,污泥的处理处置以及资源化利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对污泥资源化方式进行概述和分类的基础上,从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地域特征等方面对不同污泥处置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系统探讨和分析了我国各种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的特点及不足。分析认为,我国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投产项目呈显著上升趋势,同时,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而浙江、江苏、山东三省远高于其他省份。最后针对我国污泥资源化处置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污泥资源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对太湖疏浚底泥处置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底泥疏浚工程传统排泥场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太湖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特点,以及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提出了将太湖疏浚底泥用于湖滨带生态修复基底和排泥场淤泥循环利用的两种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底,无锡地区因蓝藻暴发导致供水危机,太湖一度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无锡市委、市政府立即行动起来,举全市之力,打响了截污、清淤、抗击蓝藻的持久战。  相似文献   

16.
蒋益  庄杨  徐焯俊  谈新锋 《陕西水利》2022,(4):175-176+179
疏浚底泥的劣根性导致其消纳难题长期存在,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老运河位于常州市远东煤炭公司东南侧河道至中国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西南侧河道的区间范围内设置河道底泥检测点,对底泥进行检测。结合底泥分析结果 ,选用合理固化脱水方式,科学规划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提升广西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解决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202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广西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本文结合南宁市、北海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实施情况,重点对广西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现状、主要利用方向、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为全面推进我区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宿迁市水环境现状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沂沭泗流域下游,南依洪泽湖,北傍骆马湖.新沂河横亘东西.亦杭大运河、淮沭河纵贯南北.水域面各达23.33万hm^2,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914.9mm,  相似文献   

19.
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从广义角度系统研究、总结了黄河泥沙利用的方式和途径,认为其具有减沙作用的持久性、利用能力的波动性、时空分布的不均性、利用目的的辅助性和利用区域的局限性等特点。通过研究近期加固大堤、淤筑村台、淤填堤河串沟、供水引沙、放淤改土、砌体材料与建筑砂料等多种途径利用泥沙的潜力,提出了促进泥沙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延庆当前污泥处理现状及污泥性质进行分析,对现今运用比较普遍的污泥处理技术进行比较,推荐采用有氧堆肥工艺解决延庆地区污泥处理问题。并对有氧堆肥工艺流程及原理做进一步阐述。研究表明,污泥堆肥处理技术是一项兼具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工艺,在处理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同时,也将污泥资源化,变废为宝,其产生的堆肥产品能够被农田循环利用,且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多种利用价值。对延庆生态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符合延庆生态县建设要求及远期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