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以及社会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作用,为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提供有效措施。方法于2017年1月和3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和烟台市各抽取一所高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0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评定。结果 CES-D与ASLEC评分呈正相关(r=0.271,P0.05),CES-D评分与SSRS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127、-0.239、-0.215,P均0.05)。主观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P0.01);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P0.05或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之间起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在青少年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描述性调查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德阳市163所学校的71 137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简版(CD-RICS-10)、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评定其心理韧性、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并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心理韧性在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1)CD-RICS-10评分与PHQ-9、SBQ-R评分均呈负相关(r=-0.305、-0.268,P均<0.01);(2)心理韧性在抑郁症状与自杀风险间起调节作用(β=-0.100,t=-31.716,P<0.01);(3)在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心理韧性均在抑郁症状与自杀风险间起调节作用(β=-0.086、-0.084,t=-17.502、-18.839,P均<0.01)。结论 心理韧性可以缓解青少年高水平抑郁症状对自杀风险的影响,这种效应在男性和女性青少年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社交能力及其与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社交能力、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6名大学生被试施测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得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TSBI)。结果:(1)心理控制源三个变量中,内控性(I)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社交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P)及机遇(C)与抑郁、焦虑均呈正相关,而与社交能力呈负相关;(2)社交能力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心理控制源与社交能力是影响抑郁的中介因素,研究这两个中介因素与抑郁的关系对于探讨抑郁障碍心理干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伴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后,其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本文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40例患者以个性化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比较护理前后HAMD评分、UPDRS评分...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所致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心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所见的冠心病所致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格、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在儿童期受虐待与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 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选取徐州市 3 所高校的 2 420 名大学生,使用焦 虑自评量表(SA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进行评估。采用 Pearson 相关和多重线性 回归分析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焦虑、抑郁与人格、社会支持、生活事件、虐待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儿 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焦虑、抑郁形成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共发放问卷 2 42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 374 份, 有效回收率为 98.1%。结果 2 374 名大学生中,有 929 名(39.1%)在儿童期遭受过虐待。儿童期受 虐待大学生的 BDI 评分、SAS 评分与 PRCA 总分、ASLEC 评分、神经质评分呈正相关(r=0.366~0.632, P< 0.001),与 SSRS 总分、外向性评分、开放性评分、友善性评分和谨慎性评分呈负相关(r=-0.440~ -0.128,P< 0.001)。NEO-FFI-R 各分量表评分、SSRS 总分、ASLEC 评分、PRCA 总分两两之间存在相关 性(r=-0.515~-0.065、0.220~0.456;P< 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受虐待对大学生人格、生活 事件、社会支持、焦虑、抑郁有直接影响(P< 0.05);人格对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焦虑、抑郁有直接影响 (P< 0.01);社会支持对生活事件有直接影响(P< 0.01),对焦虑、抑郁无直接影响;生活事件对焦虑、抑 郁有直接影响(P< 0.05)。模型的拟合指数中,卡方 / 自由度为 3.361,简约调整适配度指数为 0.648、简 约调整比较适配指数为 0.712、简约调整规准适配指数为 0.696;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为 0.049,适配度 指数为 0.952,调整后适配度指数为 0.930;规准适配指数为 0.925、相对适配指数为 0.900、增量拟合指数 为 0.946、非规准适配指数为 0.928、比较适配指数为 0.946,模型适配度良好。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大学 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在儿童期虐待和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之 间发挥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负性情绪、心理弹性与乳腺癌根治术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文版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并用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SAS、SDS、FoP-QSF、CD-RISC与PTGI的关系。结果 1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PTGI评分为(57.60±6.12)分,不同分值的SAS、SDS、FoP-Q-SF、CD-RISC的患者其PTG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SAS、SDS、FoP-Q-SF与PTGI均呈负相关(P<0.05),CD-RISC与PTGI呈正相关(P<0.05)。结论 负性情绪、心理弹性与乳腺癌根治术创伤后成长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可通过降低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弹性,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负性生活事件与晚发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对负性生活事件与晚发抑郁障碍关系的5项研究进行评价,包括4项病例对照研究,1项队列研究.结果 研究组411例,对照组1 493例.晚发抑郁障碍组与对照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OR =2.97,95% CI (2.27,3.89),Z=7.95,P< 0.000 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为晚发抑郁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对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调节作用,为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按照上海市某区该学年初高中生的比例和学校类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6所初中和3所高中的5491名青少年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青少...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其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和高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生活事件量表对1 818名中学生进行了抑郁症状调查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有肯定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8.6%,其中男生为22.66%,女生为14.78%,男生高于女生( χ2=24.52,P<0.01);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5.89%、初二15.48%、初三17.26%、高一14.33%、高二24.70%、高三25.67%,高二和高三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中和高一学生(χ2=33.40,P<0.01).负性生活事件的总分与抑郁症状的总分呈正相关;出现频率最高的生活事件是明显的学习压力或考试失败,对学生影响程度也最高,其次是受到批评.结论 中学生中抑郁症状是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创伤骨折患者焦虑、抑郁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创伤骨折后焦虑、抑郁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治疗、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由心理咨询师及经过相关知识培训的医护人员实施心理干预(主要用合理情绪疗法),连续3~4周,1次/周,40min/次左右,干预前后2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急性创伤骨折病人焦虑、抑郁状态,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同时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13.
童年创伤(Childhood Trauma,CT)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虽然各国学者对其概念的理解及定义的阐述各不相同,但对其产生的长期、有害的后果是一致认同的.童年创伤会导致人的一生,包括从医学问题到犯罪行为等一系列有害后果.本文将从童年创伤所致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及行为问题这两方面,进行童年创伤与犯罪之间关系的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救治医务人员抑郁症状与急性应激反应、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参加武汉新冠肺炎救治45 d的167名医务人员进行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和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自评;以PHQ-9≥10分为抑郁症状阳性分界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留守初中生群体的心理韧性和表达抑制在自尊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双重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自尊量表(S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情绪调节问卷(ERQ)对82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留守初中生的焦虑水平更高,自尊及心理韧性水平更低,更多使用表达抑制策略(Ps<0.01);(2)自尊、心理韧性与焦虑情绪呈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与焦虑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s<0.01);(3)心理韧性和表达抑制在留守初中生自尊与焦虑之间起双重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量分别占总效应的26.81%和15.30%,且二者的中介效应差异不显著。结论 自尊既可以直接影响留守初中生的焦虑情绪,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表达抑制的双重中介间接影响焦虑情绪。提示通过增强留守初中生的自尊感和心理韧性水平,同时鼓励或教会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有益于减轻焦虑情绪,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述情障碍是指个体在情感体验、情感识别和情感表达中存在困难和不足,是精神疾病的影响因素之一。童年创伤、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等社会心理因素与述情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童年创伤、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述情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深入探究相关心理因素在述情障碍中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伴自伤行为的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所感知的家庭功能健康状况与其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为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且伴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女生为研究组(n=50),选取年龄和家庭结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女生为对照组(n=42)。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第2版(BDI-I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童年创伤问卷(CTQ)评定两组抑郁程度、家庭功能和童年创伤经历。结果除行为控制维度外,研究组FAD其余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CTQ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FAD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体功能评分与CTQ中躯体忽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评分均呈正相关(r=0.285~0.677,P0.05或0.01);FAD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行为控制、总体功能评分与CTQ中躯体虐待、性虐待评分均呈正相关(r=0.232~0.470,P0.05或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情感忽视评分与家庭总体功能正向关联(β=0.318,P0.05)。结论伴自伤行为的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所感知的家庭功能健康状况较差,可能与其童年创伤经历有关,尤其与情感忽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述情障碍在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症状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以及贝克抑郁量表(BDI)对湖南省某高校4 3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伴儿童期创伤组述情障碍与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不伴儿童期创伤组(t=15.48,P0.001;t=12.82,P0.001)。儿童期创伤总分及各维度与述情障碍总分及各维度、抑郁之间显著正相关(P均0.05)。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6%。儿童期创伤中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可以直接预测抑郁(β=0.229,0.123,0.082;P0.001),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间接预测抑郁(β=0.178,0.094,0.035;P0.001)。结论:大学生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症状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抑郁是大学生心理不适的主要原因,其抑郁程度因专业、年龄、性别和地域而呈现出不同差别。抑郁心理主要是认知脆弱性和特定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调适抑郁心理的有效方法是认知法、内观法和森田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及其抗抑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62例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分为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组(A组,85例)和无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组(B组,77例);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及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抑郁症筛查,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对确诊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每日早晨服百忧解20mg,连续用药4周,观察其疗效。结果A、B两组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6·5%、3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百忧解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总有效率为59·9%。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应用百忧解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