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需要借助人文情感元素的添加等手段,实现品牌形象的巩固与提升,而与非遗的跨界,不失为时尚品牌提升价值的良方。以皮具文创开发为主线,通过提炼瓯越非遗元素与多种可塑性材料进行时尚皮具的融合设计和再造,将品牌产品情感化、个性化、艺术化、科技化,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个性化追求。以“元素性、故事性、传承性”的文化消费理念将品牌推向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并让“非遗”发扬光大,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2.
曾勤  刘星豪  周橙旻 《家具》2022,(6):53-58+3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我国非遗文化传承,并推动我国家居产品设计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社会背景、政策及消费环境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检索筛选与文献知识图谱分析,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家居产品设计的趋势与市场发展态势;阐述了当前国内研究者将非遗元素应用于室内软装设计、大型公共空间规划以及单体家居产品开发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分析非遗文化与家居设计的可能性与结合点,总结出非遗在家居产品设计实践中结合数字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的发展路径,提出通过带有文化元素的家居产品设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家居设计实践传播传承非遗文化,同时挖掘家居设计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将非遗文化元素和传统工艺应用于现代设计尤其是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不是哗众取宠,更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在深刻理解非遗文化内涵和熟练掌握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与现代服饰结合进行创意设计,将非遗的艺术语言融入现代时尚中,满足人们对时尚与审美需求,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传统非遗文化和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正加大力度发展文创旅游的背景下,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年轻人新兴的时尚消费产品“盲盒”,通过实践融合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惠安女民俗元素,设计开发出集创新性、生活审美性、实用性、功能性为一体的旅游文创盲盒产品,赋予闽南非遗文化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幸雪  厉莉  许才国 《丝绸》2022,59(1):69-77
伴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复兴和时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刺绣元素日益受到时装品牌的青睐,但融入刺绣元素的时尚产品消费仍缺少动力.为促进刺绣元素的时尚设计研发与消费需求精准融合,文章基于关联式模型,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归纳了四种刺绣元素时尚价值感知类型,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消费群体的人口统计信息与时尚价值感知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多民族优秀传统服装元素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下,对傈僳族民族服饰的艺术风格、工艺手法以及民族代表元素等进行进入研究,再结合现代婚庆产品的设计进行创新同时传承民族文化,为当代服装元素带来新的视角与构思。  相似文献   

7.
宾森 《服装设计师》2023,(1):117-122
在“文化IP”越来越受到追捧的背景下,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时尚产品也日渐成为新生代消费者彰显自我文化自信和归属感中所乐于使用的一种方式,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国潮”热。“国潮”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是中国本土品牌根植民族文化基因,打造多样化文创产品而带来的一种消费潮流和风尚。本文拟通过计算机领域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针对当下“国潮”时尚文化中出现的高频率关键词进行分析,借此对当下“国潮”时尚文化进行反思,为中国“国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浓缩了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进程,精炼了一个民族生产生活的方式,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民族服饰元素代表了个性化的审美追求,符合潮流化的服饰设计需求和个性化消费理念,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融合可行性较高;民族服饰元素属于小众化的文化形式,能够在视觉体验上形成强烈冲击,有望成为服装设计领域的时尚引领。本文通过分析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融合的意义、原则,提出有效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9.
探讨时尚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吉祥元素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简述了传统年画吉祥元素的风格特点,通过融入当代时尚元素、现代科技、艺术价值等手段进行互融创新设计与构建,形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生活创意化设计的时尚纺织实用产品。运用中华民族传统年画吉祥元素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文化意境等进行二次互融创新设计转化,产生新的时尚非物质文化遗产纺织系列产品设计款式。认为以创意设计引领的年画设计可提升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瞬息变化的消费动向推动着时尚流行,通过对消费市场的不断关注和分析,时尚设计师尝试把握时代精神,将其引入到产品中。而纺织和化学品制造商更先行一步,为预测到的时尚流行趋势提供适当的面料和织物整理产品。纺织和时尚机构共同革新设计、材质、色泽及整理。整理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元素,一方面它可以减弱纤维在漂白、染色和印花工序中  相似文献   

11.
花山岩画是壮族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掐丝珐琅非遗技艺传承了民族文化。花山岩画元素运用到掐丝珐琅产品创新中,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播和活态传承保护,文化与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传统纹样是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发扬鄂伦春族传统纹样的市场价值,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对其传统纹样的题材、色彩与图形构建等艺术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消费市场提取鄂伦春族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云卷纹样和其他纹样五个类别,结合市场已有的鄂伦春族文创等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发现在传统纹样依附的产品类目方面单一,结合当前Z时代消费者审美以及消费喜好,从传统美学视角出发,对鄂伦春族传统艺术纹样进行多元化产品设计研究,研究结果可拓展大众消费文化市场,为其他民族传统艺术提供应用探索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南京绒花是江苏非遗传统手工艺之一,其在不同的时期遵循着不同的时尚体系。文章从时尚美学角度出发,分析南京绒花传统文化内涵与服饰相融合的时尚美学表达方式,探寻南京绒花在当代时尚产业中的发展路线与在礼服中的设计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郭星星 《中华纸业》2023,(22):67-69
非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体系庞大,其中的多种文化元素给纸质包装设计带来了许多启示。本文将从非遗文化与纸质包装设计的彼此融合及非遗文化元素在纸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探索如何将非遗文化更好地应用到纸质包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从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视角出发研究了当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非遗的多样化保护,梳理了不同视角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内容,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非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还原、建立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基因图谱、建立非遗动态影像库;进而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倡导形成“非遗挖掘与保护-非遗整理与研究-非遗资源库建立-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新模式;最后从建立流动性博物馆、非遗数字化产品设计、制作数字化影像、开展新媒体非遗文化活动四个方面探讨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可持续策略。研究对于从新媒体视角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大批量的工业化产品代替了传统手工制作,导致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关心逐渐降低,致使非遗文化缺少保护或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非遗文化面临着无法传承的问题。为了让非遗文化遗产重新得到大家的认识了解传播,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服装设计本科专业教学中非遗元素的运用,分析了其教学方法、运用方法和设计角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服装设计教学中非遗元素应用的重要性,思考提出了应对教学和非遗元素相结合可切入的多个方法角度。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民族元素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元素为基础,了解民族装饰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当代社会发展和进步对民族化在室内设计中影响的研究。得出中国民族元素与室内设计的关系。通过使用现代手法来表达民族元素设计,在设计时将民族装饰元素中的色彩、形状、肌理等进行元素的提炼进行符号再设计,从"形"到"意"的表达。使其不但能展现出我国民族的特色,同时蕴含着更多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元素。从而研究出中国民族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乡村非遗服饰品为中心,分析了非遗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非遗的艺术元素采集与提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从人体建模、服装结构设计以及面料工艺的模拟、再现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乡村非遗文化以更多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黄永利  邢亚龙 《印染》2023,(2):83-84
时装设计在当代时尚生活中经常反映着民族内在基因,同时也通过融入潮流信息而不断承续和发展,对民族基因提取和应用映射着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认同。通过审美人类学和民族认同心理,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改良设计思维和方法,基于现象学和符号学的承续理念认知剖析时装设计产品中的民族基因构件,从而梳理时尚与传统文化影像下的当代时装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20.
姜宇 《西部皮革》2024,(3):136-138
现如今,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丰富现代服装设计元素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而蒙古族传统服装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其中的造型元素、面料元素、图案元素和色彩元素,都为当代时尚服装设计提供了资源。因此,为了对蒙古族传统服装文化进行传承,也为了当代时尚服装设计的发展,有必要通过深入挖掘传统元素、创新设计工艺、加强宣传推广、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促进其当代时尚服装表演中的再现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