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中PTEN、Ki-67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内膜癌组织中PTEN、Ki 6 7蛋白的异常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4 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4 2例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Ki 6 7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 (单纯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 ;Ki 6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EN、Ki 6 7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均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 0 5 4 1和 0 4 96 ,P值均<0 0 1)。子宫内膜癌与除不典型增生外的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Ki 6 7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增生组织的Ki 6 7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TEN、Ki 6 7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性 (r =- 0 4 2 8,P <0 0 1)。PTEN、Ki 6 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 (P >0 0 5 )。结论 PTEN、Ki 6 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 ,PTEN基因表达异常及细胞增殖异常与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跨膜型黏蛋白1(Mucin 1,MUC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8例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1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中MUC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α、PR的表达.结果 (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异质表达率分别为27.8%、71.4%和80.4%,差异有显著性(P=0.000).(2)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随着患者绝经的发生、组织学分级、分期的提高和肌层浸润加深,MUC1蛋白异质表达率有增加趋势(P>0.05);ERα、PR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P=0.003,P=0.008),与患者月经状态、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表达与ERα蛋白有的负相关关系,与PR蛋白有部分呈正相关关系,但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异常表达率显著升高,并且与ER、PR有相互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RID1A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孕期、简单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ARID1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孕期、简单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组织中ARID1A蛋白均呈阳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ARID1A蛋白缺失率分别为8.33%(3/36)和41.51%(44/106),较不伴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显著升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RID1A蛋白缺失率较不典型增生显著升高(χ2=13.358,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RID1A蛋白缺失率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ARID1A蛋白缺失率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子宫体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无关。结论 ARID1A蛋白缺失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子宫内膜样腺癌进展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BX2、PAX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内膜、30例复杂伴不典型性增生内膜、82例EA组织中TBX2、PAX9蛋白的表达.结果 TBX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均<0.01),TBX2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均有相关性(P<0.01,P<0.05,P<0.01),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PAX9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P均<0.01),而和复杂伴不典型性增生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杂伴不典型增生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内膜(P均<0.01),PAX9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均有相关性(P<0.01,P<0.01,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TBX2与PAX9蛋白呈正相关(rs=0.427,P<0.01).结论 TBX2和PAX9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其表达可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诊断、分类与子宫内膜增生WHO(2003)分类的关系,探讨β-catenin、Glut-1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EIN诊断及分类标准,对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进行再分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83例子宫内膜增生及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Glut-1及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共检出24例EIN病例,总检出率为28.9%(24/83).24例EIN病例中,来自复杂型不典型性增生16例(66.7%,16/24),但EIN的检出率与不典型增生的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2)β-catenin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中呈正常表达,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异常表达率为10.2%(6/59),而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异常表达率(50%,12/24;66.7%,16/24)分别明显高于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间的异常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lut-1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均呈低表达,而在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3%(14/24)和70.8%(17/24),均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高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TEN蛋白在EIN病例中的失表达率(37.5%,9/24)与子宫内膜样腺癌(62.5%,15/24)、增殖期子宫内膜(2/10)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28.8%,17/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失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和Glut-1蛋白高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二者在区别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是有用的免疫标志物.PTEN蛋白失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极早期事件,但将其作为EIN病变的诊断性标志物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不同r-AFS分期子宫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n=35)和同期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n=40)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各组(期)HIF-1α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差异及与r-AF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异症组异位、在位子宫内膜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86%和77.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52.50%)(χ~2=7.741、4.920,P均0.05),且子宫内异症组子宫内膜HIF-1α阳性表达率随r-AFS分期提高而升高(r=0.363,P0.05)。结论:HIF-1α表达上调可能与子宫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d-1、VEGF-C和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d-1、VEGF-C和EGF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过长、30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d-1、VEGF-C和EGFR蛋白表达。结果Id-1、VEGF-C和EGFR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1),Id-1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1,P0.05,P0.05);VEGF-C和EGFR阳性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Id-1与VEGF-C和EGF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625,P0.01;rs=0.313,P0.008)。结论Id-1蛋白参与VEGF-C和EGFR调控,指示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Fhit、p5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癌组织中Fhit、p53蛋白表达,以及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 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3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7例单纯型增生过长、28例复杂型增生过长、38例子宫内膜癌 组织中Fhit、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增殖症(单纯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 长、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χ2=33.726,P<0.005)。p53蛋白的 阳性表达率也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χ2=58.474,P<0.005)。在腺瘤型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Fhit (χ2=6.571,P=0.037)、p53(χ2=6.915,P=0.03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不 同肌层浸润组Fhit(P=0.033)、p53(P=0.034)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是否绝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 级组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Fhit、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00,P<0.05)。在月 经期内膜的腺上皮细胞胞质中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72%。结论 Fhit、p53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 Fhit基因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和eIF4E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TOR和eIF4E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分别检测17例增殖期宫内膜、64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4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和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OR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中均无强阳性表达,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40%和52.27% ,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中的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TOR强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Ⅱ、Ⅲ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72.41% vs 13.33%,P<0.05).而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eIF4E蛋白在增殖期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4%,73.68%,85.11%和90.91%.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eIF4E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TOR、eIF4E蛋白在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两者可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67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cyclinD1、PCNA和Ki 6 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0例、单纯性增生 30例、复杂性增生 30例、非典型增生 30例和子宫内膜腺癌 4 7例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 6 7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 ,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 3%、16 7%、30 0 %和 5 7 8%。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 (P <0 0 5 ) ,cyclinD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 0 5 ) ,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PCNA和Ki 6 7在非典型增生组标记指数 (LI)高于增生期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组 ,子宫内膜腺癌组高于非典型增生组 (P <0 0 5 ) ,PCNA和Ki 6 7LI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PCNA和Ki 6 7在cyclinD1阳性表达组的LI高于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EDD9(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9)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EDD9在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结果 NEDD9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p=0.22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NEDD9的高表达与肌层浸润≥1/2、FIGO分期III期和ER阴性表达相关(p=0.012,p=0.041及p=0.039)。结论 NEDD9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侵袭,并与其ER表达状态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促红素肝细胞受体A2 (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0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和30例分泌期组织中EphA2、ephrin-A1、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样增生过长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EphA2和ephrin-A1表达水平及MVD值与子宫内膜样腺癌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微血管浸润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phA2和ephrin-A1表达分别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5;r=0.501,P<0.05)。结论: 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和孕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中介素(Intermedin)在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介素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中介素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中介素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中,中介素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FIGO分期呈正相关(P=0.018),与肿瘤的肌层浸润呈正相关(P=0.0004)。中介素的表达与肿瘤的MVD呈正相关(P=0.002)。结论中介素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M7在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MCM7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45岁,P=0.007)、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P=0.0003),并进一步发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中MCM7表达高于受体阳性的肿瘤组织(P=0.002;P=0.021)。结论 MCM7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这一促进作用在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子宫内膜腺癌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VEGF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求从蛋白水平阐明无排卵型功血的出血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VEGF、ER和PR在 2 0例正常增殖期和 6 0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选用微血管密度标记物CD34,测定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 (MVD)。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蛋白和MVD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 (P <0 0 5和P <0 0 1 ) ;而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PR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增殖期 (P <0 0 5和P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 6 6 6 ,P <0 0 5 ) ;与腺上皮PR呈显著性负相关 (r=- 0 6 2 9,P <0 0 5 )。正常增殖期内膜与功血增殖期内膜比较 ,腺上皮VEGF和PR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首次指出病理表现为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的无排卵型功血患者 ,其子宫异常出血与子宫内膜VEGF和PR的表达失调有关。PR间接作用于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 ,使后者分泌减少 ,微血管形成障碍 ,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血管生成等的关系。方法:收集IBC-NST组织1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4的表达情况,并检测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HIF-1α、CD34的表达作为对照;另以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进一步检测HER2 IHC 2+的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情况;分析HIF-1α与乳腺癌分子分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年龄、病理分级以及TNM分期等的关系。结果:在150例IBC-NST中HIF-1α表达阳性率为61. 3%,MVD为28. 37±7. 8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ER2过表达型或三阴性型乳腺癌HIF-1α阳性率均高于Luminal A型或B型,且Luminal B型高于Luminal A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IF-1α阳性组乳腺癌ER、PR阳性率低于HIF-1α阴性组,而HIF-1α阳性组Ki67表达指数、MVD则高于HIF-1α阴性组,且Ⅲ~Ⅳ期乳腺癌HIF-1α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IF-1α阳性与阴性乳腺癌组间HE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病理分级乳腺癌组间HIF-1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IBC-NST不同分子分型中HIF-1α差异表达,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中HIF-1α表达阳性率高,HIF-1α抑制乳腺癌ER、PR表达,提高Ki67增殖指数; HIF-1α对乳腺癌血管生成、肿瘤进展具有促进作用; HIF-1α有望成为乳腺癌(尤其三阴性型)治疗的有效靶点及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浸润≤1/2为11例,>1/2为8例),Ⅱ期9例,Ⅲ、Ⅳ期8例。组织学分级按2000年FIGO子宫内膜腺癌3级分类法: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标本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K2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K2α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 CK2αmRN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K2α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CK2α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结论 CK2α表达或活性增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CK2α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潜在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肿瘤(EIN)病理诊断标准及PTEN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病变51例,按照EIN诊断标准复习切片重新诊断并与原诊断进行比较.同时做免疫组织化学PTEN(EnVision方法)染色,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 经重新诊断,2例原诊断单纯增生者有小灶EIN存在,3例原诊断不典型增生者不足EIN标准.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增生、EIN、子宫内膜样癌PTEN缺失率分别为50.0%(4/8)、50.0%(4/8)、66.7%(16/24)及81.8%(9/11).各组缺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 EIN组织学诊断标准是可行的,但与传统应用的子宫内膜增生分类有一定的差别.PTEN缺失在诊断中有提示作用,但不能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EZH2和RUNX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DM2、EZH2和RUNX3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内膜、30例复杂伴不典型性增生内膜、72例EA组织中MDM2、EZH2和RUNX3蛋白表达。结果 MDM2、EZH2和RUNX3蛋白在E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0.6%(58/72)、83.3%(60/72)、26.4%(19/72),MDM2和EZH2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和各型增生内膜(P均0.05);而RUNX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P0.01)。MDM2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EZH2和RUNX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均有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均无关。EZH2与RUNX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262,P0.05)。结论 MDM2、EZH2和RUNX3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E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反映EA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大肠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的大肠腺癌组织(n=60)、癌旁组织(n=60)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n=20)中HIF-1α和BFGF表达.结果 HIF-1α和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1.7%(37/60),65.0%(39/60)]较癌旁组织[10.0%(6/60),13.3%(8/60)]明显升高(P<0.05),正常肠黏膜组织中未检出HIF-1α和BFGF表达;HIF-1α和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P<0.05):HIF-1α和BFGF在Dukes A、B期(n=3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2%和52.7%,在Dukes C、D期(n=24)分别为83.3%和83.3%(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和BFGF表达具有相关性(r=0.4276,P<0.001).结论 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和BFGF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大肠腺癌的预后有关;HIF-1α和BFGF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大肠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