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咨客,女性,25岁,经常感觉眼睛变小,反复为此纠结。个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在本次咨询中患者被诊断为躯体变形障碍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建议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鼓励咨客规律运动,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采用辩证行为治疗(DBT)调整咨客认知、稳定情绪、改善人际技能;工作上建议选择人际压力小的工作环境,如影像学类临床辅助科室。  相似文献   

2.
咨客是一名18岁高三女生,自幼便秘,恋爱受挫后出现胸口痛、胃部不适、食物难以下咽、呼吸不畅等症状,在压力下表现明显。身体检查无异常,倾诉后可迅速缓解,但因症状反复而休学1年。咨客表现出的所有症状都曾在其奶奶身上出现过。该咨客被诊断为转换障碍,躯体症状是在心理作用及焦虑的驱使下产生的,应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具体做法是鼓励咨客运动并使用药物改善焦虑与躯体症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让咨客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运用正念疗法改善强迫思维;规律作息,避免学业及人际压力。  相似文献   

3.
一名45岁女性咨客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她认为身边亲人虐待自己、想侵占自己的财产,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对待;曾在遭受情感挫折时有过短暂幻听,两次在半睡半醒时有过短暂幻视;相信前世今生、潜意识催眠;感到"从潜意识中排出了深海生物,全身换血获得新生";与婆婆生气后感到肚子里充满气体。该咨客被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应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具体做法是鼓励咨客进行运动,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及正念疗法改善认知、减轻压力,学习应对策略,避免工作压力及复杂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通过报道病例诊疗全过程,呈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合并酒精使用障碍的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案。咨客,男性,55岁。12岁时目睹母亲自杀的全过程,随后出现恐惧、孤独、失眠、回避谈论创伤相关话题、反复出现与创伤相关的梦境、易激惹、疼痛及酗酒等一系列情绪、认知、躯体及行为改变,并持续至今。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近1年和妻子离婚后症状加重而前来咨询。经过本次咨询,被诊断为PTSD合并酒精使用障碍。建议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方法,鼓励咨客进行规律运动,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改善情绪、缓解疼痛;心理治疗方面,推荐延迟暴露疗法和认知调整;社会资源方面,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咨客积极寻找工作,创造挽回其前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咨客是一名26岁大专学历的已婚未育男性,事业单位职员。从初中开始参与小额赌博,逐渐加大赌注,反复戒赌失败,目前欠下巨额赌债,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感到内疚后悔。咨客本次咨询的目的是想了解如何才能彻底戒除赌瘾。该咨客被诊断为赌博障碍,属于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容易复发,应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具体做法是鼓励咨客发展健康的爱好来激活大脑;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让咨客直面赌博的严重后果,认识到自己作为儿子、丈夫的责任和义务;使用动机面询激发咨客为家人和未来孩子戒赌的决心;鼓励患者认真工作,回归家庭,脱离赌博圈子,按时复诊。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是通过报道病例诊疗过程,呈现口吃共病强迫症的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咨客是一位23岁的未婚男性,自幼口吃,在应激和焦虑状态下加重,影响工作和社交。咨客自高中二年级开始时出现反复数钱、反复计算的行为,被诊断为强迫症,予以SSRIs类药物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得到改善,但出现嗜睡、情绪烦躁等,减少思瑞康剂量后,出现失眠,焦虑加重影响口吃,伴有心慌、紧张、进食后腹泻等。咨客被诊断为口吃共病强迫症,建议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方法,通过积极运动缓解压力,继续服用百忧解,降低思瑞康剂量,减轻嗜睡,予以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弥补思瑞康减量带来的焦虑。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减压;社会学方面,继续从事会计等人际交往较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躯体变形障碍的咨客进行案例报告,目的是提高精神科临床工作者的临床访谈技巧、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咨客17岁,未婚男性,因为对自己的相貌不满意、自卑来访。咨客在学习环境转换后,出现对外貌的过度关注,伴情绪差。咨客被诊断为躯体变形障碍。建议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方法,生物治疗方面,给予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改善咨客的焦虑抑郁情绪和认知。心理治疗方面,采用正念减压和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咨客学会放松,纠正认知偏差。社会资源方面,鼓励家属积极关注咨客的优点,加强校园内课业管理,促进咨客自信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患者,女性,18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6. 47。因反复厌食及暴食、烦躁4月入院。患者在当地某中学复读,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压力大,常通过吃甜食减压。在一次学校体检中,患者无法接受自己49 kg的体重,开始节食减肥,每天仅进食少量鸡蛋、蔬菜和水果。一周后,患者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每天都纠结于食物和肥胖等问题。后患者偶然看到蛋糕便产生了强烈的食欲并出现暴食行为,事后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是通过报道病例诊疗过程,呈现依赖型人格障碍共病持续性抑郁障碍的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咨客为一名17岁的未婚男性,父母溺爱且凡事包办,咨客不能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困难,生活懒散被动,情绪低落伴自伤行为,沉迷游戏,部分言语脱离现实,学业和日常生活明显受损。经本次咨询,咨客被诊断为依赖型人格障碍共病持续性抑郁障碍。建议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方法。鼓励咨客进行规律运动,使用哌甲酯缓释片作为SSRIs类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增效剂改善情绪和注意力,提高动力;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社会资源,继续休学一段时间,待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交功能进一步改善后再恢复学业,为将来谋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一位39岁未婚未育女性咨客主诉出汗多、眼皮跳、乳腺癌术后担忧结婚、生育、房子以及自己的健康。咨客存在焦虑和强迫型人格特质的遗传倾向,并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完美,缺少弹性等特征。咨客自10年前开始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和病变。在1年前受到乳腺癌打击之后,焦虑症状加重,影响睡眠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医生的诊断是适应障碍伴焦虑共病强迫型人格特质,同时因为咨客的焦虑均与主题线相关,遂与广泛性焦虑障碍进行鉴别。在干预措施上,应采用药物治疗、运动减压、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减压治疗等。此外,医生还建议咨客选择压力比较小、不突击、不加夜班的工作作为社会学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