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为提高该地区创伤的防范与急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0-03~2014-10台州市博爱医院、台州市立医院及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27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时间、创伤原因、创伤部位、ISS分值、创伤严重程度、死亡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8.35%;21~50岁的中青年占75.90%;农民工是创伤的主要群体,占45.32%;7~10月伤员占67.27%,其中7:00~8:59、11:30~13:59、18:00~19:59为创伤发生的高峰时段;交通伤占创伤原因的35.97%,高处坠落占25.18%,台风伤占19.06%;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占38.13%;ISS评分为(10.78±2.79)分,重症伤员占35.72%,死亡组ISS评分(22.81±7.52)分;死亡原因以头颈部创伤为主,占35.29%。结论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农民工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台风伤,集中在7~10月,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但头颈部外伤为主要死因,且死亡病例ISS评分相对较高,故需要多方面加强宣传预防及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门市中心城区严重创伤患者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及急救措施、效果。方法:对2005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 092例AIS≥3分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资料显示受伤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受伤原因排第一的是道路交通伤,受伤部位及病死率最高的是颅脑外伤和多发伤,存活出院1 007例,死亡85例;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后,争取救治时间,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改进急诊救治模式,创建生命绿色通道,形成高效快捷的急救路径,对颅脑外伤和多发伤等实施紧急的专业化治疗和护理,可缩短检查和术前准备时间,争取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120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本院几年来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死亡6例。死亡原因MODS、ARDS、脑疝、失血性休克。结论提高院前、院内的急救水平,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适当的处理,是降低腹部创伤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对创伤患者死亡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探讨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RISS)对创伤患者死亡的评估价值,为减少或预防创伤死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ISS法对164例创伤死亡者进行评估。结果:以颅脑伤为主死亡者最多(133例,占81.10%),其RISS平均值(33.97分)低于非颅脑伤为主死亡者(35.39分),但无论是以颅脑伤为主还是以非颅脑伤为主,均显示死亡患者在RISS值25分~49分值段所占比例最大,而以颅脑伤为主死亡者尤为突出。随着患者RISS值升高,其平均存活时间缩短,平均输血量及日平均费用增加。年龄较大、伤后就诊不及时和诊断与治疗失误,是导致低分值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RISS法对创伤患者死亡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它能正确地判别由伤情严重度本身所导致的死亡,或由医源性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本可防止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何艳宏  胡菊妹 《疾病监测》2012,27(5):415-4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伤害就诊情况,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浙江省伤害监测点湖州市第一医院门急诊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41~50岁是伤害最高发的年龄段,占伤害病例的22.2%;体力劳动者是伤害高发人群;跌伤、坠落伤占各年龄段人群伤害发生的第1位,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交通伤;伤害程度以轻微浅表伤和中等程度为主,致死率较低。 结论 伤害发生有一定的年龄、职业特征,存在规律性,应充分利用监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急诊外科为各类创伤患者的首诊科室,探讨如何提高急诊外科抢救成功率,减少外伤死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外科34例死亡病例.结果:青壮年男性为急诊外科死亡高危人群,交通伤是急诊外科死亡第一致病病因.死亡主要原因是颅脑损伤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结论:应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外科的联系,进一步普及创伤现场急救的知识,急诊外科医师应掌握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入抢救室之时就应该是准备输血的开始.急诊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现场和转运途中的救治措施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出车接诊96例严重创伤病人的院前现场抢救及转运途中救护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安全送入医院88例,死亡8例.结论:严重多发性创伤病人,做好现场的抢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护工作,是提高院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1年深圳市龙岗区工伤中骨关节多发性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可能造成工伤中骨关节多发性创伤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策略。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在深圳市社保局工伤鉴定办鉴定的工伤骨关节多发性创伤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226例骨关节多发性创伤病例中,男性占87%(197例)。20—40岁组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占82%),受伤种类以高处坠落、摔倒、重物砸伤、车祸及机器压伤为主,建筑、家私业(木工)为发生骨关节多发性创伤的主要行业。结论为提高干预效果,针对深圳市龙岗区工伤中骨科多发性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建议采用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和教育干预“四管”齐下的综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佛山地区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5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眼外伤的男女性别比为5.3∶1,多发年龄段是21~50岁,以撞击伤、拳击伤为主,工人、农民及学生患者分别占39.3%、31.1%和17.2%,59.5%的眼外伤发生在工作场所.结论:眼外伤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工人、农民及学生是高危人群,应重视眼外伤的预防知识宣传和眼外伤发生后的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交道路交通伤害情况,为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山区3所医院的急诊伤害监测资料.结果:交通伤6274例,男女性别比为2.15∶1,平均年龄(33.2+18.7)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为街区(60.7%)和公路(32.1%);伤害严重程度以中等程度和轻微浅表伤为主;预后以经医院处理后回家为主;3.91%的交通伤患者在伤害发生之前有饮酒行为.结论: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存在一定规律,应充分利用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使其成为广东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诊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门诊2009年~2010年临床诊断的894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的儿童占88.03%;职业分布以散居、幼托儿童为主,散居儿童占54.36%,幼托儿童占40.2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9∶1;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4~7月份,均为散发性病例,住院41例,大多数为轻症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季节差异,应结合其流行高峰和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疫情,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东莞市镇区创伤院前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5年创伤院前死亡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创伤院前主要致死原因是交通伤(73.3%),其次是坠落伤(12.6%);现场或送医院已经死亡214例(75.1%),途中死亡13例(4.6%),急诊科死亡58例(20.4%);91.2%的患者是多发伤;急救反应时间为15.3min。结论:尽快健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努力提高急救人员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普及全民的急救意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6月急诊创伤死亡病例68例,观察并记录创伤患者的性别与死亡年龄分布、创伤原因、受伤部位、直接死因、救治方法、创伤至死亡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患者死亡年龄以青中年年龄段最多;死亡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刀伤、其它伤;主要创伤器官排位分别为头部、胸部、腹部;直接死亡原因有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它;救治方法有扩容补液、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支持、心肺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时间多在现场至伤后1h内。急诊创伤死亡患者年龄结构、受伤原因等较前有显著区别,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改变观念;临床急救工作要更偏重于严重创伤患者,综合评估和分析急救工作相关因素,制定合理有效抢救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抢救质量,降低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陈晓华  王立  邹利群 《华西医学》2006,21(1):150-151
目的: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方法:回顾2003年6月~2004年8月间收治的736例急性中毒患者,统计其中毒种类、原因、年龄、性别、患者职业、时间季节分布。结果:女多于男,安眠药中毒居首位,以城镇女青年为主;酒精中毒居第二位,以男性青年为主;农药中毒居第三位,以农民为主;30岁以下为急性中毒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10654例创伤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广州市院前急救中创伤流行病学特点,为创伤急救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由本院院前急救及急诊科急救的10 654例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男性70.96%,青壮年(21~50岁)79.23%。城市边缘地带62.86%,中心城区占37.14%。交通伤39.18%,治安事件伤32.67%,工业外伤12.91%。院内ISS评分≥16分37.98%,其中交通伤37.74%,治安事件伤24.39%,工业外伤21.71%。损伤部位:肢体伤67.51%,头颈伤58.64%,多发伤41.77%,胸腹部伤39.41%。现场死亡361例,其中交通伤46.81%,治安事件伤28.81%,工业外伤14.40%;致死性损伤部位:多发伤42.66%,头颈伤34.07%,胸腹部伤15.79%。结论城市边缘地带逐渐成为大城市创伤高发区域,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且有年轻化趋势,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治安事件伤、工业外伤。一些针对性的专职化急救措施和模式可能提高创伤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54例,其中治愈130例,死亡24例;非手术治疗6例,其中治愈4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8例.结论:全面、动态的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B超、CT检查,是诊断腹部闭合伤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致命伤所在,合理安排多发伤手术顺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订降低当地外来人口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 结果 共报告11 697 例外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7.74±14.68)岁,男女性别比为3.14:1;外来人口伤害患者前3 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0.27%)、挫伤或擦伤(30.67%)、颅脑外的其他骨折(7.96%),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0.63%)、跌倒或坠落(22.81%)和钝器伤(22.29%);有51.1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85.12%的伤害发生在一线操作人员。 结论 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主要是15~50岁的职业人群,职业伤害以刀或锐器伤为主。外来人口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职业伤害预防。  相似文献   

18.
2079例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抢救的交通伤患者2079例,按年龄、季节、外伤类型、外伤死亡原因、病死率等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分布:年龄≤14岁,占1.3%;14~39岁939例,占45.2%;40~59岁865例,占41.6%;60~79岁176例,占8.5%;≥80岁71例,占3.4%。②按季度统计:1季度383例,占18.4%;2季度555例,占26.7%;3季度619例,占29.8%;4季度522例,占25.1%。以3季度交通伤发生病例数最多。③9年来交通伤病例数占各种外伤病例的65.2%,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④交通伤中损害部位最多的为颅脑和各种骨折,分别占总数的56.2%和15.7%;颅脑外伤和多发伤为交通伤常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总数的56.4%和33.7%。结论:通过对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加强急诊创伤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作者就1985年1月-1995年1月间经急诊诊治的胸部创伤1000例的临床资料作了统计分析,表明其致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其中紧急手术处理136例,包括胸部手术98例,合并伤同时手术38例,结果存活796例,死亡190例,自动出院14例。死亡病例中,多发性损伤占70%(共133例);现场和转运途中死亡62例(32.6%),死于就诊或手术期者110例(57.8%),住院后死亡18例。鉴于胸伤和其他多发伤的现状,加强公路沿线的创伤急救并建立城市创伤急救中心,对提高创伤存活率和减少致残率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铁军  熊宁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90-1791
[目的]了解珠三角镇区院前死亡的特点及死亡的规律.为提高院前急诊患者急救水平和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搜集本院2002年12月20日至2006年4月20日,经本院急诊科出诊,急救245例院前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外科组161例,其中:129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占80.1%.内科组84例,其中猝死63例占75%,死亡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53.48%,且以男性为主.呼叫到达现场平均反应时间:11.56 min.[结论]珠三角镇区院前死亡以创伤、猝死为主;且主要为:男性、青壮年.刨伤专科救治力量与水平急待加强,重视院前急救,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特别应加强普及基本生命支持为主的群众急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