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水福 《中国电梯》2009,(16):14-15
中国电梯30年的发展变化,实在令人惊叹:1980年全国生产电梯2249台;2008年我国电梯产量达25万台,目前全国在用电梯突破100万台,这是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回首过去,感慨万千。而发源于西子湖畔的西子联合也伴随着中国电梯业一路前行,不断成长,从一个只能修修配配的农机厂发展到资产过百亿的集团公司,员工也从十几人增至近万人,年销售收入从3万元增至125亿元。  相似文献   

2.
张乾康 《中国电梯》2009,(16):52-52
在历史的长河里,3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在改革开放的中国,30年,却是风云激荡的疾行年;在我的人生中,30年,风雨兼程,岁月如歌。 飞亚电梯30年了,我与电梯同行也30年了。 我们厂成立于1978年,当时是国营商办工厂。  相似文献   

3.
王友林 《中国电梯》2009,(16):13-13
从1980年到2009年,中国电梯业走过了快速发展的30年;《中国电梯》作为中国电梯发展的重要见证及信息、技术交流的平台,也迎来了第300期出版的重要里程碑时刻;而作为电梯行业的一员,我与“康力”,也走过了探索和发展的13个年头。  相似文献   

4.
孙立新 《中国电梯》2009,(16):29-29
30年前,上海电梯厂、天津电梯厂等八大电梯企业奠定了中国电梯工业的基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梯工业逐步发展和壮大。中国电梯杂志伴随我们电梯界同仁亲历与见证了中国电梯工业的成长史。  相似文献   

5.
刘伟亭 《中国电梯》2005,16(16):51-53
1986年,中国电梯协会信息委员会华东电梯信息网召开了首届年会,20年过去了,华东信息网年会经久不衰,从未间断,这些得益于华东地区电梯企业的兴旺发达,得益于华东网组长单位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副组长单位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和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的辛勤工作,更得益于华东网每个成员的热情参与。在这20年的发展中,华东电梯行业在我国电梯行业的地位可以用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程礼源先生在18届年会上总结的9个第一来概括:①电梯市场量第一;②电梯制造企业最多,生产能力也是最强的;⑤电梯生产量和销售量第一;④外商参与投资的企业数量最多;⑤配套厂数量全国第一;⑥自动扶梯产量第一;⑦电梯维保量最多;⑥电梯出口量最大;⑨电梯信息量最大。回顾中国电梯协会信息委员会华东电梯信息网年会简史,华东网展示和促进了华东电梯行业的发展。在这20年中,青丝生白发,春雨催新茅,回顾20年的历程,能听到老知交的声音,更能觅见新朋友的身影。为历年信息网工作做出贡献的上海三菱姚志秋、刘伟亭、孙杰,苏州迅达关肇钧、陈霞雪、华娟娟,杨燕华、诸宝鑫;上海房屋周号文、陈龙、唐军等老领导、老同志仍活跃在华东网的舞台上。刘伟亭先生作为华东网的老同志,在第20届年会上他的“华东电梯信息网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的发言,使与会者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0年,也是电梯业迅速发展的第30年。30年的岁月,30年的风雨,磨练了一批企业,也成熟了一个行业。南通中尧特雷卡电梯产品有限公司也正是跟随着中国的电梯业一路走来,一路上有过辛酸,更有辉煌。现在的南通中尧特雷卡电梯产品有限公司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来见证她历史上的每个足迹。  相似文献   

7.
张研 《中国电梯》2009,(16):57-57
对于中国100多年的电梯历史来说,入行10年只是弹指瞬间;对于新中国电梯发展30年来说,我只是电梯行业的一个新丁。有幸的是,刚好遇到中国电梯行业10年飞速发展,感谢《中国电梯》给予我这个机会,发表我个人对中国电梯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敬伦 《中国电梯》2009,(16):19-20
过去的30年,是中国电梯业飞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们无锡华美集团崛起壮大的30年。 30多年前,我们是家名不经传的村办小作坊,10来个农村工人靠从事铝标牌加工赚点小钱来维持生计。1984年跨入电梯装饰业,使我们企业实现了根本性的飞跃。当时,迅达上海电梯厂为了实现国产化,试探性的让我们试产不锈钢刻花板。我们不知天高地厚地答应下来,但不锈钢板刻花与铝标牌制作完全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9.
邹家春 《中国电梯》2009,(16):77-77
30年前,我们的电梯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扬征起帆;30年,我们风雨兼程阔步向前。如今电梯行业的电梯年销量早已突破20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装电梯市场和最大的电梯生产国。  相似文献   

10.
孙国和 《中国电梯》2009,(16):30-30
眼睛一睁一闭、一闭一睁,转眼间,与中国电梯打交道已近30年;又因为工作,也有幸与《中国电梯》结缘。甚至有些激动——期盼着她第300个孩子的降临,期待着她依然美丽动人,依然生动喜人,依然潇洒惊人……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超过20层的高层建筑作为都市的基本设施而存在着,在日本国内仅在过去的17年间就建设了约100栋,而东南亚则会建设数倍于此的栋数。然而众所周知,随着大楼的高层化,必需的井道累积空间增加,占据了大楼的基本用途如办公、住宅、店铺等相应空间。例如,50层的写字楼,其中井道及候梯厅所占用的面积可占大楼全部建筑面积的20%,尤其是在一层有达到30%的。  相似文献   

12.
李显平 《中国电梯》2009,(16):63-63
30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仅是沧海一粟,而对于中国电梯行业而言,则昭示了一个全新的蜕变历程——1980~2009年,中国电梯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产业发展奇迹。  相似文献   

13.
赵宏明 《中国电梯》2009,(16):106-106
中国电梯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具进的30年,是技术进步与发展突飞猛进的30年,是中国电梯演变为世界电梯的30年。  相似文献   

14.
刘伟亭 《中国电梯》2009,(16):27-27
1980~2009年的30年间,中国的电梯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衰变盛,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值此回顾30年光辉历程之际,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中国电梯发展的中国电梯人,我要为中国电梯行业的迅猛发展而欢呼!要为中国电梯行业的巨大成就而感到自豪!为曾经作为一个中国电梯人而感到无比幸福!  相似文献   

15.
孙建平 《中国电梯》2006,17(9):39-41
1电梯技术发展和演变 20多年前我们接触的电梯主要是交流双速梯,部分较高档场所用的是带直流发电机组的直流电梯,机房有点像小型发电厂。后来又出现了交流调速电梯,简称ACVV,但由于器件和技术原因,真正成功的交流调速梯也不多。想想现在1块板子加1个变频器加几个接触器,1台相当不错的电梯电控系统就诞生了。大公司能生产优异的电梯,小公司也可利用相当成熟的技术生产不错的电梯。过去1台电梯两个星期没有故障记录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现在1台电梯1年不出故障也是很平常的事,当然除电控方面的进步以外,机械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门系统,现在的门系统基本上是专门厂家生产,门系统故障大大减少。过去的维保和现在的维保内容实际上也有很大的改变,过去维保除一般保养外,很大部分时间花在电梯的修理上。  相似文献   

16.
电梯岁月     
马培忠 《中国电梯》2009,(16):12-12
在电梯界我不是从业最长的,有些老前辈从事电梯可能有五六十年了; 但相对刚踏入电梯之门的业界新秀来说,我从事电梯事业的时间又不算短了。屈指算来,正式开始学习、研究电梯已经10年有余。想当初并不是因为热爱电梯技术、电梯行业而开始,而是因为工作需要,从事电梯设计、研究后而喜欢、而深入。电梯从蜗轮蜗杆传动、交流单速、信号控制,发展到同步无齿轮传动、矩阵变频、智能群控的同时,我们也从对电梯的盲目、无知,成为今天电梯设计、试验、检测和安全管理的合格从业者。  相似文献   

17.
何若泉 《中国电梯》2009,(16):41-42
在历史长河里,30年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电梯行业,中国从发展到壮大的30年,却是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与它相伴十几载,见证它崛起和成长的行业者,我感触良多,收获很大,愿与各位同行人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经历     
张鹤 《中国电梯》2009,(16):47-48
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原常熟市电梯曳引机厂有限公司)起步进入电梯部件领域已经25年了,我们的发展是中国电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穿越25年时光,我们目睹了整个行业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跋涉前行。作为一个与行业发展同龄的参与者,现在回味正是感慨万千,可以说我国的电梯行业是跟随国家改革开放脚步一起前进的行业,是印证我国30年来改革开放、繁荣昌盛、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一个前沿窗口。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已经过去,带走了烦恼和忧愁,留下了微笑和信心。2012终会到来,不是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而是满怀朝气、胸有成竹地踏来,因为这一路上有你——中国电梯杂志通讯员团。  相似文献   

20.
施水平 《中国电梯》2009,(16):98-98
2009年的今天,我们共同迎来了电梯行业快速、辉煌发展的第30个年头,作为通冠这样一个专业为电梯提供关键性安全零部件的钢丝绳厂,我们可以骄傲的说30年辉煌的电梯行业,有我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