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酵香肠中乳酸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肠的配料中加入乳酸菌菌种,经过发酵可以制成具有稳定的微生物特性和典型的发酵香味的发酵香肠。可明显改善制品的风味,提高制品营养价值,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2.
发酵香肠中的菌种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从发酵香肠混合发酵剂中分离菌株 ,确定用于发酵香肠生产的菌株名称 ,并研究了其生理生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中 3 2MRS的生长速度最快 ,3MRS的生长速度最慢 ;2种葡萄球菌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在筛选的菌株中 3MR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5℃ ,其余 6种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相似文献   

3.
传统发酵肉成熟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添加戊糖片球菌、木糖葡萄球菌(1∶1)复合发酵剂的发酵肉与自然发酵肉成熟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理化性质及质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添加发酵剂的发酵肉(实验组)与自然发酵肉(对照组)相比,酵母菌和肠肝菌数量无显著差异,而细菌菌落总数、乳酸菌、葡萄球菌数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实验组发酵肉的最终pH值、水分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等理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质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添加发酵剂的发酵肉在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风味品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自然发酵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马肉发酵香肠的品质,添加发酵剂和猕猴桃蛋白酶,促进其发酵成熟和肌肉蛋白质的降解。以新鲜马肉和马脂肪为原料,分别设计三个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两组为处理组;对照组不采取处理,而两个处理组添加2%的发酵剂和0.05%的猕猴桃蛋白酶,并在相应条件下进行发酵,检测其总氮、非蛋白氮等指标,并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其肌肉蛋白质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灌肠后(0 d)各组总氮含量为3.09 g/100 g左右,而加工结束后(28 d),对照组(CK组)、发酵组(A组)、猕猴桃蛋白酶组(B组)总氮含量分别是3.41 g/100 g、3.85 g/100 g及4.15 g/100 g,说明总氮含量明显上升,并且发酵剂和猕猴桃蛋白酶的影响显著;28 d CK组、A组、B组非蛋白氮含量分别为0.42 g/100 g、0.52 g/100 g、0.65 g/100 g,与0 d非蛋白氮含量0.22 g/100 g相比,CK组上升1.9倍,A组上升2.4倍,B组上升2.9倍;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A组与B组肌浆蛋白逐渐发生降解,大分子条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酵剂对马肉发酵香肠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猕猴桃蛋白酶对肌浆蛋白的影响显著,并比发酵剂大,但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
发酵香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筛选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剂,以猪肉为原料进行发酵制备乳酸发酵香肠。确定了最佳培养基:MRS培养基上的菌落相对多,且菌落较大,较为适合菌种生长,PYG培养基次之,LAB培养基菌落数目相对少。确定了最适工艺条件:乳糖添加量0.9%、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0h。制品色泽均匀,瘦肉切面呈玫瑰红色,香味浓郁纯正,有发酵型乳酸香肠持有的酸味,润滑的质构,口感舒适。  相似文献   

6.
卢士玲  李开雄 《肉类研究》2006,20(12):12-14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发酵剂作用下,在发酵香肠的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的构成和数量的变化,得出了微生物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3种复合型发酵剂(VBL-97、VBM-60、SHI-59)和1种单一型发酵剂(BOM-13)生产发酵香肠,研究不同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组发酵香肠在发酵和成熟过程中,乳酸菌始终保持为优势菌,当达到成熟时,乳酸菌数在7.21~8.13 lgcfu/g范围内,葡萄球菌(除BOM-13外)高于5.50 lgcfu/g,肠杆菌科菌数低于3.00 lgcfu/g。BOM-13型发酵剂由单一清酒乳杆菌组成,发酵和成熟时间长于其他三组,所以成品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0.84 mg/100 g)和非蛋白氮值(NPN,0.46%)高于其它3组产品。由此可知由于发酵剂组成不同,相应地发酵条件(温度和时间)和成熟时间亦不同,但最终四种发酵剂都可生产出高品质产品(p H值5.3;AW0.82;NPN值高;TBARS值1.0 mg/kg;乳酸菌为优势菌且7.0 lgcfu/g;肠杆菌科菌3.0lgcfu/g)。VBL-97型发酵剂产酸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强,而BOM-13型发酵香肠蛋白分解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中式发酵香肠用发酵剂混合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将玫瑰色微球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嗜酸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采用正交试验法组合为 9组发酵剂 ,考察了发酵肠的 pH值、水分含量、乳酸菌活菌数、感官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混合球菌更适合于作为发酵肠的发酵剂。经优化组合 ,筛选出了由葡萄球菌、干酪乳杆菌、玫瑰色微球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等混合菌制备的发酵剂 ,是符合发酵肠GMP要求的快速发酵剂 ,且经济合理 ,并赋予产品良好的风味。发酵条件 :37℃ ,RH >80 % ,2 0h。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里脊发酵火腿发酵理化特性变化及储藏过程微生物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在发酵火腿加工过程中始终处于优势菌状态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较高水平的乳酸菌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改善了产品品质,提高了产品的保藏性。谷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及丙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实验组脂肪酸中C18:1 的含量下降,而C18:2 和C18:3 -α含量增加。发酵所营造的酸性环境促进了亚硝酸盐的分解, 大大降低了亚硝酸盐的残留量,TVB-N、TBA 在发酵和贮藏期间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BHT)为阳性对照,研究不同质量分数(0.01%、0.05%、0.10%)香蕉花提取物(banana flower extract,BFE)对牦牛肉发酵香肠理化品质的影响,评价香肠在发酵和贮藏过程中pH值、水分含量、色泽、保水性、质构、流变学特性、菌落总数、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BFE添加量为0.10%的发酵牦牛肉香肠具有更强的保水能力及抑菌能力,增加BFE添加量会降低发酵香肠的质构特性和储能模量。发酵过程中各处理组共计检测出醇、醛、酸、酯等七大类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014%。综上所述,BF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0.10%添加量的效果最好,可显著改善牦牛肉发酵香肠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以及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从发酵香肠、腊肠、火腿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德氏乳杆菌,并建立了一套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低胆固醇发酵肉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手于胆固醇的危害和低胆固醇发酵肉制品研发的意义,对于目前国内外乳酸菌发酵降低胆固醇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同时提出了现存的问题。表明低胆固醇发酵肉制品研发的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一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多个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得到120多株乳酸菌,通过对分离菌株发酵适应性和发酵特性研究,从分离菌株中优选出1株能够进行单菌株发酵的乳酸菌I9.对I9的形态特征、菌落形态特征和Gram染色、过氧化氢酶反应以及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表明,I9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16SrRNA序列分析也证实了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不同比例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的复合发酵剂的生长活性、产酸能力、耐盐及耐亚硝酸盐特性,筛选最佳复配比例的混合发酵剂并制作发酵香肠。旨在探究复合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理化品质及生物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复合比为1:1时,具有较好的生长、产酸、耐盐及耐亚硝酸盐能力。接种1:1的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制备的香肠pH值下降速率快于单一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发酵结束混合组pH值降为4.9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一组(P<0.05);pH值下降改变了蛋白质与水分结合能力、促使香肠Aw随之降低,使得混合组Aw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相比香肠色泽,3组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后期混合组尸胺和组胺检出量均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由研究结果可知添加复合发酵剂有助于提高香肠安全性、缩短发酵成熟周期。  相似文献   

17.
18.
肉用乳酸菌发酵剂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4种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出112株乳酸菌,通过考察菌株的发酵特性和耐受性,最终获得一株性能优良的菌株T1-1。该菌株在添加8 g/dL NaCl和150 mg/kgNaNO2的MR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且能耐受80℃水浴10 min。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9.
商业发酵剂对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M-52、SHI-59、VBM-60复合型商业发酵剂生产发酵香肠,以不添加发酵剂作为对照组,在成熟第0、1、4、7、10天检测4 组香肠的pH值、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含量、酸价、亚硝酸盐含量、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色差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考察不同商业发酵剂对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终点时,4 组发酵香肠的pH值均小于5.0,亚硝酸盐含量低于30 mg/kg,充分保证了发酵香肠的安全性;NPN含量、aw和失重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3 种商业发酵剂均有助于发酵香肠中蛋白质的分解,加快成熟进程;SBM-52和VBM-60组香肠的酸价低于对照组,表明SBM-52和VBM-60具有较好的抑制脂肪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接种植物乳杆菌6003和蔗糖添加量(0.4%和1.5%)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杆菌6003,可加速发酵过程中pH值的降低;发酵香肠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香肠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在发酵过程中迅速增加(P<0.05),在贮藏期间显著减少后趋于平稳,且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显著高于自然发酵香肠(P<0.05);此外,接种后的发酵香肠具有更高的硬度及总体可接受度评分,颜色无显著变化。发酵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发酵香肠的pH值和可滴定酸度无显著变化,黏聚性、亮度值、红度值和水分活度显著降低,黄度值、TBARs值、TVB-N含量、硬度、咀嚼度和胶着度显著升高;不同添加量蔗糖对发酵香肠相关参数的影响较小。因此,选择蔗糖添加量0.4%和植物乳杆菌6003接种量7(lg(CFU/g))的方法生产发酵香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