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庆科技》2005,(1):14-14
1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10所农业高等院校的200多名领导、专家,和科技部、农业部的领导,在北京联合倡议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全国农业科研一盘棋,以大幅提升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报告是科研项目的重要产出形式,是科技人员为了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文献,是向提供经费和资助的部门或组织汇报其研究设计或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科技报告是科研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201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内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科技报告制度体系的设计,并对甘肃省科技报告制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科技报告的概念、类型、特点及作用,介绍了世界科技强国重视科技报告制度情况和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新进展,提出了推进河南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创新体系下的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各高校针对自身特点和优势,在体制、人事、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对科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造成了科技管理创新相对滞后,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论国家科学交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交流,是个体或组织之间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相互传递并获取科学信息的过程或活动.科学交流对于科学发展具有衔接继承、激励启智、智力整合、造势辐射、聚才育人等功能.就世界范围而言,国家科学交流体系近年来呈现制度化、综合化、社会化、超域化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我国的国家科学交流体系,应当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由于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因而它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推动。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化的水平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我国正在农业、工业、科技、国防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加速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实施科学数据共享 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性,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创新资源共事机制和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科技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意见”,并将实施科学数据共事工程,实现科学数据的共事管理与有效使用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数据作为信息时代一种最基本、影响面最宽的科技创新资源,具有显著的科技推动能力、投资引向价值、应用增值潜力和决策支持作用,它能够从根本上满足科技进步与创新、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等多种需求,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全球性科技活动不断增强,导致全球范围内对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交流、互通和深度使用的强烈需求和高度依赖。面对科技创新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我国实施科学数据资源的共事机制,发挥科学数据的最大价值,是增强国家科技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信息时代全球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农业知识创新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历史使命,确保21世纪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建设国家农业知识创新体系。一、必要性、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机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其弊端集中表现为:一是观念陈旧,致使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二是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和支持系统严重错位、扭曲,资源供给渠道单一、狭窄,供给量严重不足。三是结构性失衡,研究重点过份偏向于种植业产品(特别是粮、棉)…  相似文献   

10.
11.
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管理改革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与管理改革的基本特征为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科技自身发展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按照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规划,组织  相似文献   

12.
《汕头科技》2005,(1):22-23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精神,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水平,推进我国科技信用体系建设,现就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推进信用管理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3.
李飞  黄新春  赵慧 《实验室科学》2023,(6):151-154+158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承担人才培养、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组织模式单一、资源投入不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作用发挥不够。面向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结合高校实际,从战略任务和战略方向两个层级,构建科研实验室体系。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同一评估周期相互独立,强化实体化建设,实行预警或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目标性和竞争性两套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化的手段,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激发科研实验室的创新活力,对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科技查新存在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重复使用、软科学研究评价缺失等问题,从科技查新角度分析了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利用科技报告数据库充实科技查新检索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经过20年改革以后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新闻题,进入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经济、农产品国际竞争对农业科技的新需求,百年来国际上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历程、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我国加快建设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的新发展环境,实现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目标,要求我国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随着区域纷纷争创创新高地及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日益重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未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不仅代表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平台,也是区域性的创新高地。未来我国将规划建设更多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充分发挥其战略引领和区域协同效应,要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形成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从建设目标、组成与结构、布局体系及政策体系方面探讨了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科技促进发展》2014,(3):20-30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以服务国家目标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企业在全国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活动规模中占主体的格局初步形成,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逐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所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素基本齐备,运行效能不断提高。但同时,我国科技发展模式进入由速度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换的新阶段,面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仍须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2014年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http://www.nstrs.cn/)正式上线,面向公众和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到我写本文时,上线的科技报告一共有10600份。这个数目还在增加中。更多的细节可以上线查阅。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因此,我国能否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至关紧要。所谓“高效率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数量尽可能多、水平尽可能高、价值尽可能大的科技创新成果。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还穷还落后。要想尽快赶上并超过他们,我们搞科技创新就必须要求高效率。笔者自196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以来,致力科技创新30多年,历经坎坷和摩擦碰撞,对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方面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