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鲁迅先生说:"(读书写作)如蜜蜂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梁启超主张:教学生读书,要紧的是使学生涵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练出善读书的脑力;教学生做学问,是要学生找着方法去自求.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文主要靠兴趣,即要对学习语文本身感兴趣,获得认知的乐趣.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把读书变成一种嗜好,嗜好的读书就是一种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就是要让学生嗜好语文,真正有了这种兴趣,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就能如饥似渴地学习语文,就有可能在求真知、求新知中达到创造性学习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创造性地读书.  相似文献   

3.
从营造读书氛围、坚守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读物、保证阅读的有效时间、开辟读书园地,搭建书香平等多方面推行书香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古有“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更灯火五更鸡”等勤勉读书的事例,今有伟人毛泽东熟读诗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典范.读书是人一生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读书也是人一生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尤其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当今物质文化日益丰富,很多人仅仅把读书停留在学生时代,一旦跨入社会,就很少读书.而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就在浩瀚的书籍当中,我们就是希望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文科教与学的水源木本。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不愿读书,不会读书。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劳动者,在文科教学中积极进行指导读书法探索:课前泛读、初读;课内细读、精读;课后温读、扩读。  相似文献   

6.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充实。近年来,营造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成为教育改革重点。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时代正是读书的黄金时间,在童年时代为他们铺设一条经由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为成就学生书香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7.
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媒体技术愈发发达,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忽略了读书,并且这种意识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前应在学生中重新树立勤于读书的风气,养成勤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  相似文献   

9.
在课改的大形势下,诵读文本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学生在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逐步增加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又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渐渐学到读书的方法。我本人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略谈读书     
多年以前,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那时的爱好兴趣,可能就是书了.可如今,各种先进的东西充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所以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爱读书了.因为,音响视频的东西更直观、更具吸引力.那么我们现在究竟还需不需要读书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熟语说“活到老,学到老”,不读怎么学?我们需要读书,学生更要读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喜欢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的读书状况令人焦虑,而传统的举措效应又不断弱化。文章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一中职教育目标出发,提出在中职学生中实施读书认证制度的思路,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践,证明了这一举措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阅读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陈文斌 《决策探索》2009,(18):72-72
在课改的大形势下,诵读文本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学生在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逐步增加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又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渐渐学到读书的方法。我本人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以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爱读书、会读书、形成阅读习惯、提供阅读舞台等,为中学图书馆开展学生读者的教育与引导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以来,荣昌安富中学努力探索以阅读课为载体,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和师生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是各班每周安排一堂阅读课,上课地点在阅览室,上课方式是学生自由选取书籍自由阅读,每堂课由有丰富阅读经验的老师指导,作业是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忆,考查方式是提交阅读推荐、文学评论、读书总结、专题研究论文等.经过三年的实践,全校学生逐渐养成了爱读书,善于从书中吸取精神食粮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书香治班     
2010年9月,我们年级组迎来了一个新的一年级。迎来送往中,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探索自己教学、育人中的经验的不足,意识到一年级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习惯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让学生愿读书,爱读书。
  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养性,读书可以美情,读书可以怡心。我们看到的是,读书还可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一、历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历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都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完成。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不喜欢听也得听,不喜欢记笔记也得记,不喜欢读书也得读书。因为上语文课就是三部曲——读书,听讲,记笔记。常常是语文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头脑发胀。教师常念叨:没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精心构思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现将自己的做法呈现如下: 一、让学生每天坚持读书十分钟,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每月开展阅读交流,每学期评选书香学生 读书能提高修养,这是颠补不灭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文科教与学的水源木本.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不愿读书,不会读书.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劳动者,在文科教学中积极进行"指导读书法"探索:课前泛读、初读;课内细读、精读;课后温读、扩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