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剪切波速判别地震液化势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阐述了剪切波速判别地震液化势的可行性, 对目前国内外各种剪切波速判别地震液化势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 指出公式(6)是一实用、可靠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兆焱  袁晓铭  孙锐 《岩土力学》2019,40(9):3603-3609
液化临界值与砂层深度的关系是液化判别方法的基本表征,但对比分析表明,现有液化判别方法的临界曲线有不同的表现模式,甚至定性相反。以Seed-Idriss模型为基础,推导出了砂层埋深对液化势影响的理论解答,提出了砂层埋深与液化临界值的普遍关系,得到了液化判别临界曲线的变化模式和一般规律。结果表明:一般而言,随砂层深度增加,水平地震剪应力和土体抗液化强度同时增大,但前者增大速率大于后者,液化势及液化临界值与砂层深度呈正相关关系;液化临界值与砂层深度呈非线性递增关系,浅埋处饱和砂层液化势递增较为剧烈,深埋处趋于平缓;我国规范CPT液化判别公式的液化临界值与砂层深度呈递减关系,存在定性错误,需要纠正;现有一些液化判别公式中,液化临界值与砂层深度呈线性递增关系,定性正确但模型需要改进。所得结果可为液化判别方法正确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宏观液化势判定手段在砂土液化综合评判中的运用,提出液化评判不仅要运用定值准则的概念与方法,而且还应结合各种宏观液化势判定手段进行综合评判。文中还针对水下孔的水位取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砂土地震液化势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砂土地震液化的工程实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二级评判方法对砂土的液化势进行了评价,并同其它评判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二维场地液化势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佘跃心 《岩土力学》2004,25(10):1569-157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场地液化势预测模型。场地液化势的空间数据结构特征可由不同参数的自回归神经网络(GRNN)来模拟。该预测模型的一个重要参数spread可用地质统计学(Kriging)方法中的交叉验证技术来确定。研究表明,在最优spread参数条件下GRNN能够较好地映射场地液化势数据结构特征。用GRNN模型预测结果与经典的Kriging估计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十分吻合。GRNN模型可以用于二维空间数据的预测及基于GIS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MonteCarlo模拟方法用于砂土液化势评估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建立了评判砂土液化的随机模拟模型和概率分布函数, 以及随机模拟的流程框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对营前特大桥桥位区的砂土液化的综合评判为例子,提出砂土液化必须运用定值准则的概念与方法并结合各种宏观液化势判定手段进行综合评判,文中还针对水下孔的水位取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粉土液化的影响因素,选取粉土的平均粒径,相对密度,标准贯入击数和上覆有效压力作为评价指标,构造粉土液化的模糊识别模式。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模糊识别模式具有很好的映射能力,是粉土液化势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汤皓  陈国兴  李方明 《岩土力学》2006,27(Z1):1007-1012
采用组件式GIS (COMGIS)技术开发了结合BP神经网络分析模型的场地地震液化势评价系统,调用水平成层土地震反应分析程序SHAKE91实现设定地震下地震动影响场的模拟。在VB下调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来完成场地地震液化势评价模型在COMGIS系统中的模块化;利用GIS技术对评价结果,即液化势等级进行空间复合,给出场地潜在的地层液化势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SHAKE91应用程序在系统菜单下可直接调用,实现地震动影响场计算的模块化;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场地地震液化势评价中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系统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使评价结果与场地信息进行空间匹配,实现目标场地潜在地震液化势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0.
轻亚粘土液化机制的动三轴特征与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轻亚粘土的动三轴液化试验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方程的建立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轻亚粘土液化的实质以及振次(N)与固结比(K_0)、粘聚力(Cd)、内摩擦角(φd)变化规律。并指出Cd、φd值减小主要是由于结构破坏和薄膜水转化成自由水作用的结果。同时,提出轻亚粘土的液化势是随振动强度和历时而变化的动态液化势,是轻亚粘土液化的一种特殊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平原区密集分布的农田供水井开采量评价方法——“面井法”,推导出了稳定流状态下,基坑出水量计算的一种新方法——“面井法”,并与“大井法”进行比较.“面井法”计算的基坑水位降深总大于“大井法”计算的基坑水位降深,而出水量则小于“大井法”计算的基坑出水量.“面井法”也定义了基坑等效半径,但形式唯一,简单易记.对于矩形(包括条形、方形)基坑,等效半径计算值总大于“大井法”计算值,而圆形基坑二者相等.由于“面井法”的推导是在整个基坑面积上积分的,其计算结果更能代表整个基坑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竖向荷载下桩基础弹性分析的改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杨敏 《岩土力学》2006,27(8):1403-1406
将Randolph剪切位移方法中桩身位移与桩端位移的函数关系简化为一多项式,并与Poulos积分方程中土体柔度系数矩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竖向受荷单桩弹性分析的改进计算方法,从而避免了Poulos积分方程法中的差分运算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矩阵运算,同时比Randolph方法更能准确模拟桩身剪切应力的分布,并将单桩的改进计算方法应用于群桩分析。将改进的计算方法与Poulos、Randolph方法以及Chow混合方法的单桩和群桩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可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洪新 《岩土力学》2013,34(7):1874-1880
传统的分层总和法不能考虑地基三维变形,计算基础沉降的误差非常大。为了减小分层总和法修正系数的范围,基于侧限压缩试验的e-p曲线,推导了能够考虑三维变形的柔性基础沉降算法。只要把传统算法的分层压缩量乘以一个修正系数,新算法就可以在分层总和法基础上考虑地基土的侧向变形。进一步地,通过调整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推导了条形刚性基础沉降的近似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考虑三维变形的沉降算法可以解决传统分层总和法在计算小尺寸基础时沉降过小的问题。计算表明,小尺寸刚性基础沉降计算结果比传统分层总和法大,大尺寸刚性基础沉降计算结果比传统分层总和法小,这可能是导致分层总和法修正系数范围过大的原因之一。应用文中方法有希望减小分层总和法的一部分误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当今岩土工程设计的一个趋势,分项系数的标定是确定设计参数的关键。岩土材料强度分项系数需反映材料参数的变异性,现有理论方法如安全系数校核法、一次二阶矩校核法、验算点校核法等理论标定方法,没有明确说明分项系数如何降低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提出岩土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标准差反馈标定法,该方法在目标可靠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均值的调整对标准差调整的抵消作用,确定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由此确定的分项系数能充分反映强度参数的离散性。通过算例对该标定方法的实现进行了说明,并与验算点校核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标准差反馈标定法比验算点校核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寻找隐伏岩体的好方法:岩浆热场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伏岩体对于热液矿床找矿是非常重要的。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物探(磁法、电法、重力、地震等)方法应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本文介绍的岩浆热场法,是专门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岩浆热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的一种,它以感知温度场的差别为目的,没有多解性是它最大的优点。它以岩浆热场理论为基础,以各种能够恢复古温度场的方法为手段。能够感知岩浆热场温度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其中的五种:接触变质带法、煤质和煤级法、伊利石结晶度法、牙形石色变度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等。接触变质带是岩浆热场直接的具体的体现,传统的接触变质带范围有限(一般不超过1km)。但是,如果考虑到极低级变质作用,将大大扩展接触变质带的范围(达6~8km)。煤质和煤级是煤田地质部门应用得非常娴熟的方法,中国无烟煤分布区大多与岩浆热场有关,是隐伏岩体的良好指示剂。伊利石结晶度、牙形石色变度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是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指标。在上述各种方法中,笔者推荐镜质体反射率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精确、适用、经济、快速的特点。与物探方法比较,该方法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移植到岩石学和矿床学部门,与磁法、电法、重力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响应矩阵法所形成的约束条件矩阵较嵌入法要小的多,加之直接实现管理决策目标,是管理模型建立及求解的有效方法。重点单值法对奇点的处理和时域上拉普拉斯变换解法,使边界元法较其他数值法更适于求解响应函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剩余推力法的地震滑坡永久位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剩余推力法思想 ,结合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 ,考虑了由于动力作用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对一种最为常见的边坡灾害滑坡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估算地震动力永久位移的方法。对一实例用该法和快速拉格朗日元 (FLAC3D)进行对比计算 ,结果表明两者的结果基本接近 ,前者要保守一些。这就使得应用剩余推力法这一常规方法对滑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动力时程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
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计算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和确定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是地球化学找矿研究特别是矿床原生晕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地学者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分带指数法、广义衬值法、浓集重心法、浓集指数法、比重指数法、含量梯度法等,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认为计算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时,不宜采用传统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而应采用广义衬值法、浓集重心法或比重指数法。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新的沉降推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铁路等工程中通常利用实测沉降资料推算最终沉降,双曲线是最常用的一种沉降推算方法。工程实践表明,常规双曲线法即增量双曲线法推算沉降往往小于实际沉降,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沉降资料。依托大量监测工程,在增量双曲线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量双曲线法和TS双曲线法。工程实践表明,这两种新的双曲线法推算沉降与增量双曲线法推算沉降基本相同,可用于较短预压时间的沉降推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