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小尾寒羊、同羊、内蒙细毛羊作受体,根据季节设计不同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繁殖季节设计三个组,(Ⅰ)栓+PG组,(Ⅱ)栓组,(Ⅲ)PG组。非繁殖季节设计四个组(Ⅰ)栓+PG组,(Ⅱ)栓+PMSG组,(Ⅲ)栓组,(Ⅳ)PG+PMSG组。结果表明:(1)在繁殖季节,同一处理品种间同期发情率及受体利用率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非繁殖季节,同羊和内蒙细毛羊同期发情率和受体利用率很低。选用小尾寒羊作受体比较理想。(2)单独使用阴道海绵栓或与其它激素配合诱导母羊发情效果优于用PG组或PG+PMSG组,在非繁殖季节使用孕激素诱导  相似文献   

2.
根据池沼公鱼的活动与繁殖习性,设计了一种北方水域冰下捕捞池沼公鱼的网具,通过2012—2013年的实际应用,证明该网具具有方便、实用、经济、高效等优点。在北方池沼公鱼移植成功的水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凌剑 《油气储运》2005,(10):24-25
亲鱼来源一是在繁殖季节前,从天然水域中捕获。二是从人工养殖的成鳜鱼中挑选。为确保繁殖效果,亲鱼选择最好在秋、冬季节,水温稳定在1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2022年11月及2023年2月在鄱阳湖松门山南部砂坑水域开展了大规模长江江豚应急救护行动,本文利用救护期间获得的体检数据及后续在该水域实施的长江江豚声学考察成果,首次描述了该水域长江江豚的群体结构和生长状况。该水域长江江豚群体雌雄比约为0.58,妊娠率约为27.8%;平均体长(135.01±16.95) cm,平均体质量(42.37±14.71) kg,平均最大体围(88.32±9.32) cm,平均体质指数(22.83±4.72) kg/m2,平均体围指数65.88%±5.86%,平均腋下脂肪层厚度(2.51±0.55) cm,平均肛围脂肪厚度(2.47±0.31) cm,平均最大体围脂肪层厚度(2.08±0.34) cm;群体结构中年轻个体占比较大,雄性占比较多,种群呈现增长型;该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密度大于2头/km2,种群数量约39~111头。整体上看,该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健康状态良好,有很好的繁殖潜力,对该水域及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的关注及保护应加强。  相似文献   

5.
1991年,淳安县水产局为充分利用千岛湖水域资源,拓宽渔业生产门路,开始从太湖采集新银鱼受精卵投放到千岛湖6个湖湾水域试行养殖。1992年9月,进行考察引养结果,采用灯光引诱、水面手抄(捞海网),捕获4~6cm银鱼标本288尾。确认太湖新银鱼受精卵引养于千岛湖已在广阔水域繁殖了后代。1994年千岛湖银鱼群出现在东南湖区至新安江大坝附近的万余亩水域,并逐渐形成了小鱼沉。  相似文献   

6.
选择了鄱阳湖湿地具有不同水域特征的常湖池(控湖)、蚌湖(半控湖)和泗洲头(开放水域)的典型优势植被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生物量、碳含量、植被净初值生产力和释氧量在不同水域特征下的分布特征,基于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量化水域特征对植被固碳能力的影响,揭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控湖的常湖池、半控湖的蚌湖、开放水域的泗洲头植被碳密度分别为17.98、13.06、16.74 t/hm2,植被固碳量分别为2623.21、25651.62、14344.81 t。常湖池不同植被间固碳能力差异较小,泗洲头和蚌湖不同植被固碳能力差异较大。ABT分析则表明,水域条件、土壤有机碳含量是植被根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水文梯度是植被地上碳含量和碳密度的首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找出适合莲雾扦插繁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适宜浓度,分析了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嘌呤(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莲雾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莲雾插枝繁殖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也有不同影响。与CK对比,IAA和NAA促进莲雾扦插繁殖(包括生根与新梢生长)的最佳浓度均为150mg/L,IBA和6-BA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0mg/L和90mg/L,其中,150mg/L IAA对莲雾扦插繁殖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高原山地气候(高山环境)具有全年气温低、积温不足、生长季较短、地形险峻陡峭、土壤贫瘠、风力强劲、强紫外线辐射等不利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在这种环境下,高山植物类型大多以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传粉及种子传播等方面受到了限制。生长在高原山地下的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必须进行相关行为进化,以适应严酷的高山环境,因此,高山植物在其整个繁殖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繁殖策略。文章根据近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高山植物繁殖策略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山植物的繁殖方式,以期对我国高山植物繁殖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尼罗河水系,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鱼类良种,具有耐低温(下限8℃,上限42℃)、耐低氧,抗病力强,食性杂,肉白厚实,肉质鲜嫩,无肌间刺的优点,受消费者欢迎。但因其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养殖中常出现密度过大,商品规格小的情况。同时因其繁殖速度快,在封闭水域养殖过程中,极易种群失控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养殖效果。因此,寻求控制罗非鱼繁殖过度的方法,是提高其养殖效益的关键技术举措。  相似文献   

10.
投放市场的新自交系,采用单穗繁殖继混合繁殖和混合繁殖方法产生的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的整齐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比后者整齐度面。同一繁殖方法随繁殖世代的增加而整齐度下降。单穗继混合繁殖法是育种研究和生产单位繁殖自交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太子河流域水体中总大肠菌群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雪英  伦小文  李玉双  翟羽新  胡晓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90-15791,15795
[目的]研究太子河流域水体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探讨大肠菌群污染状况及其与理化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于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0月)对太子河流域8个干流断面和6个支流断面地表水进行采样,采用滤膜法监测水体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结合理化分析监测指标COD、NH3-N、TP确定出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结果]太子河干/支流监测断面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数量在丰水期为9.2×103~1.7×106cfu/L,平水期为4.0×102~6.3×105cfu/L,总大肠菌群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总体上丰水期各断面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含量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大肠菌群对数值与COD和NH3-N含量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结论]太子河干/支流监测断面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2.
鸭绿江花羔红点鲑的生长模型和生活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特殊VBGF生长模型对鸭绿江花羔红点鲑的生长进行拟合。经检验表明;特殊VBGF生长模型可较好地反映鸭绿江花羔红点鲑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应用r-k选择型理论,根据主要生态学参数判断出鸭绿江花羔红点鲑的生活史类型属r-选择型。  相似文献   

13.
辽东半岛及其沿海岛屿的淡水鱼类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区主要冷水水域调查,得知的冷水鱼为5目7科11种,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及支流中,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超过13℃,食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趋于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不同湖泊禁捕策略对3种鲌类的种群动态与生态位重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全年禁捕湖泊西凉湖与季节性禁捕湖泊斧头湖为研究地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ulter 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为研究对象,分析鱼类单位捕捞努力生物量、单位捕捞努力质量、全长、体质量与肥满度指数等种群动力参数;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鲌类的食物来源及贡献率,比较不同禁捕策略湖泊中的3种鲌类的时空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宽度及重叠指数。结果表明:全年禁捕湖泊中的3种鲌类的单位捕捞努力生物量显著高于季节性禁捕湖泊,且全长分布范围比季节性禁捕湖泊更广;季节性禁捕湖泊中,3种鲌类的时空生态位显著重叠;全年禁渔湖泊中,3种鲌类具有更广的营养生态位宽度。研究结果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捕制度的完善和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在空间上竞争的种间关系,明确主要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青狮潭水库的水环境治理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青狮潭水库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各种鱼类的重要程度,通过平均拥挤度(x*)、Shannon指数及Pianka指数分析主要鱼类的生态位宽度(Bij)和生态位重叠(Qij),并以冗余分析(RDA)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青狮潭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主要鱼类分别有16和13种,其中,丰水期以高体鳑鲏、、齐氏罗非鱼、斑鳜和尼罗罗非鱼为优势种,枯水期以鲫、马口鱼、高体鳑鲏、斑鳜和鲤为优势种。青狮潭水库丰水期、枯水期主要鱼类的Bij范围是0.11~1.58和0.04~1.64,其中,广生态位种(Bij≥2.0)丰水期为齐氏罗非鱼、枯水期为,丰水期中生态位种(2.0>Bij≥1.0)有5种、枯水期有8种,丰水期窄生态位种(1.0>Bij>0)有10种、枯水期有4种。丰水期和枯水期主要鱼类的Qij差异明显,其中,丰水期Qij显著的种对有41对,占总种对数的34.17%,重叠程度相对较高;枯水期主要鱼类重叠程度较低,种对间Qij显著的只有19对,占总种对数的24.36%。RDA分析结果显示,水深和总磷是影响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生态位分化的直接因素,主要鱼类受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生态位分化现象。【结论】不同季节和空间下青狮潭水库不同食性鱼类的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杂食性鱼类的Bij都较大,即杂食性鱼类较其他食性鱼类占据更广的生态位,且杂食性鱼类与植食性鱼类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鸭绿江流域进行实地野外调查和对以往在该地区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确定本地区种子植物112科498属1 230种.对这一地区的种子植物从属、种两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系属温带性质,特有现象明显,地理联系广泛.该区系以东亚地区特别是与日本相关的一些成分为主体,还有相当数量的北半球温带成分和少量寒带性质的成分.针对物种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中国鸭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三峡船闸上下引航道的鱼类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于2018年1月、5月、10月和2019年5月对靖江溪(区域Ⅰ)、上引航道(区域Ⅱ)、下引航道(区域Ⅲ)和三斗坪(区域Ⅳ)等区域开展水声学调查。将探测目标声学强度换算成鱼类体长,结果显示,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Ⅳ的鱼类体长主要集中在2.5~5.0 cm,区域Ⅲ的鱼类体长集中在7.0~20.0 cm。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和区域Ⅳ的平均鱼类密度分别为(99.53±47.78)、(57.37±33.45)、(61.51±1.72)和(30.61±15.75)ind./1000 m3,区域Ⅰ和区域Ⅱ低水位期鱼类密度显著大于高水位期,区域Ⅲ低水位期鱼类密度显著小于高水位期。区域Ⅰ和区域Ⅱ鱼类在不同水位期均倾向于中层偏下水体,区域Ⅲ鱼类在高水位期集中分布于6 m以上水层,低水位期集中分布于8 m以下水层。三峡船闸上下引航道鱼类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三峡库区水位变动及过闸通航船舶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浑河底栖动物种类,评价浑河的水体质量。[方法]2016年7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对浑河水域8个采样点(实际为6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以此推测该区域水体质量。[结果]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底栖动物3门5纲8目10科32种,其中出现最多的类群是水生昆虫,占种类数量的68%,环节动物占13%,软体动物占16%,其他节肢动物占3%。浑河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在丰水期时,东洲区水域污染严重,下游污染较轻;在枯水期时,中游和下游进行施工和蓄水等处理,改变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其种类和数量不符合季节的改变。人为活动因素对部分河流附近环境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季节性的变化;枯水期整体水质稍好于丰水期。[结论]该研究为维持浑河生态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纪书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12-1714
[目的]建立冬枣的离体快繁体系。[方法]分别以休眠期一年生冬枣枝条茎段、生长季新梢茎段及水培休眠期一年生枝条幼芽为材料筛选最佳外植体,并对其进行增殖及生根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水培休眠期一年生枝条幼芽为冬枣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继代培养30d后,MS+AC 0.3g/L+BA1.5mg/L+KT 0.5mg/L+CM 50ml/L增殖培养基中组培苗生长最快,苗高达到(4.55±0.40)cm,且组培苗生长健壮,叶色正常;1/2MS+IBA1.5mg/L培养基中组培苗产生的根系数量最多,且根最长,培养21d后根系数量达(5.90+0.73)条,培养42d后新生根长度达(4.50+0.31)cm。[结论]冬枣外植体的最佳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AC 0.3g/L+BA 1.5+KT 0.5+CM 50ml/L和0.5MS+IBA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