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据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一种太阳能聚光器,可在大面积上收集太阳光,并将太阳光集中在边缘。使用这种聚光器,只需在一块玻璃平板周围装上太阳能电池,就可以收集整个玻璃板的太阳光来进行发电。聚焦的太阳光可使每个太阳能电池的电能增大40倍。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建筑整合式双焦点微型聚光器。光学模拟结果显示,在双焦点无交错式镜场布局下,聚光器的光学效率最高,外墙安装和屋顶安装的光学效率分别为62.5%和63.6%。集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聚光器凭借追踪阳光和散热面积小的优势,相比平板集热器具有更高的集热效率。聚光器安装在屋顶时的日均集热效率为24.3%,安装在外墙时为22.0%,均比平板集热器高10%以上。在满足冬季用水温度的条件下,所设计的聚光器安装在外墙或屋顶时的集热效率均优于平板集热器。  相似文献   

3.
家用太阳能聚光器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家用太阳能聚光器的使用特点,设计了一种由讯号单元、控制单元、执行单元、蓄电池组组成的太阳能聚光器自动跟踪系统,该系统采用一维驱动、二维跟踪的伺服机构,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建筑外墙安装的微型聚光器在高层建筑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结合太阳辐射资源和聚光器光学效率,提出了计算加权平均光学效率的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双焦点微型聚光器在不同安装方式下的光学性能。对4个城市全年加权平均光学效率的计算结果显示:双焦点微型聚光器安装于建筑外墙时,夏季效率最低,冬季效率最高;安装地纬度对不同安装方式下聚光器的光学性能有较大影响。此外,基于光学模拟结果,分析了安装于聚光器端部的反射膜对余弦损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设计一种应用于高倍聚光光伏系统中的具有高光学效率、轻量化、低高宽比和良好的光照均匀性的高倍聚光器,采用SMS(simultaneous multiple surfaces)设计方法,应用光束扩展原理和边界光线原理,同时设计具有全内反射功能的光学表面和具折射功能的光学表面,编写数值计算程序,优化各光学表面的轮廓,完成...  相似文献   

6.
为指明动态采光指标的先进性并倡导在建筑采光设计案例中应用动态指标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说明在评价天然光表现时动态采光指标较之静态指标(采光系数)更为合理;进而,以广州的天气数据为计算条件,基于Daysim动态采光模拟结果,使用DF/DA/UDI指标针对4种不同立面类型进行了采光效果排序并与基于采光系数的排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了动态采光指标在方案择优方面的优越性.此外,分析了不同窗墙比、遮阳悬挑尺寸建筑立面的有效采光范围与眩光出现概率,相关结果可纳为设计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采光系数用于评价建筑采光存在不足,推荐在建筑采光分析中使用动态采光指标;将DA指标值不低于DA_300 lx[50%]的范围定义为有效采光区域,该量值可以较好地反映侧窗采光的有效范围.  相似文献   

7.
三角锥型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换热性能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涡发生器做为一种有效的被动式强化传热方法,因简单易于实现而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采用三角锥型纵向涡发生器,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此纵向涡发生器的油浸式变压器散热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三角锥型纵向涡发生器攻角、高度及排列方式对变压器散热片散热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自然对流情况下,在三角锥型纵向涡发生器的最佳攻角为90°和最佳高度为10 mm时,能够最大幅度提高自然对流换热效率,可提高其自然对流换热系数6.89%左右.  相似文献   

8.
结合2×2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制作,实验研究了拉锥速度、耦合长度、火焰位置3个关键制作参数对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和附加损耗影响。当拉锥速度控制在150μm/s时,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和附加损耗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在拉锥长度较短的区间内,插入损耗与拉锥长度基本成线性关系;制作低损耗耦合器,火焰存在最佳高度为5.75 mm。  相似文献   

9.
用微机电测系统对直锥型旋风器流场进行了全面的测定,得到了三维速度分布图;并与既有的流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供理论计算用的流场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0.
水平遮阳板不同遮阳角度对太阳辐射的遮阳效果会产生不同影响。为了使尺寸与材料固定的建筑外遮阳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时能够满足遮阳需求在不同季节的变化,需要采用遮阳角度可随之进行调节的外遮阳设计,以满足对遮阳效果的要求。以南京地区典型气象年气象为依据,对该地区住宅建筑南向外墙遮阳板不同遮阳角度下的遮阳系数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得出当地南向水平外遮阳的遮阳效果在不同季节及全天不同时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用实验方法对一台新型热管散热器进行了变工况性能测试研究.人工环境实验室的空气处理机组模拟环境温度(即冷侧进风温度),用电加热装置调节散热器热侧(热管蒸发段)空气进口温度.冷侧进风温度在5-41.5℃范围调节,热侧进风温度在20-55℃范围调节,得出散热功率与冷热侧进风温差有关而与进出风温度范围无关;对充液率分别为35%和25%热管散热器进行变工况实验研究,得出了热管散热器充液率25%时性能优于充液率35%时性能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小直径热虹吸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小直径热虹吸管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管运行时,管内流型及流型变化对热管壁面温度有影响.表面温度波动大;热源温度对热管内流型有影响,热源温度越高,冷凝段温差越小;热源温度低时.热管长度对表面温度影响大:加热段长度越长,热管表面温度越高;热管传输功率并不随热源温度升高而线型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热管结构形式不够灵活、分液不均等问题,同时将机械泵热管在解决大阻力复杂回路散热问题时的优势应用到远距离、大功率的能量输运上,提出了复杂热管系统。理论分析了该热管系统的结构部件,搭建了复杂热管系统用于空调冷量回收的实验台。在空调表冷器前后空气温差驱动下,复杂热管将表冷器后空气冷量回收用以预冷却表冷器前热空气,使表冷器负荷减少30%以上。初步证实了复杂热管系统在工业及民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对电子元器件散热和太阳能应用中的小热管内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作了分析 ,进行了小直径圆型和扁型热虹吸管 ( 4× 0 8、 6× 0 8、 8× 1 0mm)传热性能试验 ,热管壁面温度的波动和热管传热能力与热管内汽液两相流动及流型变化有关 .高热源温度时 ,热管传输功率大 ,流型为塞状流 ;低热源温度时 ,流型为条状流 ;扁型热管传热功率比圆型热管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螺旋分选机螺距试验,槽底面形状试验,旋转方向及槽的横截面形状试验、确定了适合处理煤矿的螺旋分选机结构参数,实验室及工业试验表明,新型螺旋分选机处理煤矿,具有较好的降灰脱硫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聚光太阳电池联合温差发电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并搭建一套小型聚光太阳电池联合背板温差发电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推导了该系统输出功率的数学表达式,并在室外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强,太阳电池短路电流ISC呈近似线性升高,高辐射强度下的增长率比低辐射强度时小;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UOC高于空冷对照组相对应的测量值,日平均高0.16 V,温差发电芯片的最大输出功率出现在辐射强度曲线的下行段,为0.52 W,一天的输出电量为2.9 W·h.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高倍聚光系统下砷化镓电池性能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基于室内模拟光源条件下进行的,对室外条件下的研究相对较少.设计并搭建了一小型菲涅尔聚光光伏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了室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菲涅尔聚光光伏系统几何聚光比为500,13:00太阳辐射强度达到峰值948 W/m2时,聚光后单片电池的短路电流放大253倍,开路电压增加了0.34 V,电池背板温度为86.6 ℃,短路电流此时达到峰值,开路电压由于芯片温度升高影响并未达到峰值,峰值出现在10:30时,峰值为2.85 V,比太阳辐射强度达到峰值时的开路电压增加了0.03 V,此时电池背板温度为74.4 ℃.  相似文献   

18.
Falcon选矿机的分选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alcon选矿机是一种新型的离心分选机.为研究其分选机理,以Falcon SB离心分选机为例,建立了球形颗粒在离心分选机分层区和分选区的动力学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在Falcon SB分层区,高强度离心加速度是实现微细颗粒快速沉降的关键因素;分选区内独特的流态化反冲水形成流态化床层,使得微细高密度颗粒穿过床层沉积到来复圈槽中,而低密度颗粒所受的离心力较小,加上难以克服反冲水的作用而进入尾矿,从而实现了不同密度微细颗粒的有效分选.采用Falcon SB40选矿机分选一0.074mm电路板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入料浓度为40g/L,给料速度为160L/h,反冲水压力为0.01MPa,滚筒旋转频率为50Hz时,一次分选获得金属富集体的品位为76.89%,回收率82.19%,综合效率80.77%.  相似文献   

19.
竹纤维增强塑料埋地管道应用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点.随着管道制备工艺的发展和高分子材料在管道中的应用,竹纤维增强塑料管材,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管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竹纤维增强塑料管材的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了管材的埋地试验,两者结果差异甚小,均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