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与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诊断为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女童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儿保科体检且身体健康的女童5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女童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遗传多态性。结果两组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uⅡ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位点多态性与ICPP存在一定相关性,Xx基因型最易患病,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ICPP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激素之一,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雌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雌激素受体α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的6q25.1,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显子和第一内含子上,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多态性与很多疾病相关,研究较多的有乳腺癌、骨质疏松以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通过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联的研究,对揭示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Fas基因启动子、第7内含子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胎膜早破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基因型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 ,DNA直接测序方法 ,检测65例胎膜早破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Fas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Fas基因启动子-670A/G、第7内含子995A/C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Fas基因第7内含子995A/C位点多态性在胎膜早破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基因启动子-670A/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2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患者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7,P<0.05),GG基因型者患胎膜早破的风险性明显高于AG、AA基因型者(OR=2.190,95%CI:1.113~4.312).结论 Fas基因-670位点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可能是胎膜早破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Rα)、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方法选取189例乳腺癌患者和374名非癌女性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测序检测ESRα基因rs2234693和rs9340799位点、VDR基因rs10735810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ESRα基因rs9340799位点等位基因G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15.08%)明显低于对照组(22.46%)(P=0.002),与等位基因A相比,经年龄校准的OR=0.580(95%CI=0.413~0.815);ESRα基因单体型CG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13.7%)明显低于对照组(20.6%)(P=0.005),复合基因型CCGG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1.5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61%)(P=0.025),其OR值分别为0.614(95%CI=0.436~0.864)和0.271(95%CI=0.080~0.921)。结论 ESRα基因rs9340799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紧密相关,携带有等位基因G,单体型CG或复合基因型CCGG的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汉族人内皮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外显子7单核苷酸多态性(G894T)和内含子4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插入/缺失多态性(4b/a)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提取80例T2DM患者、92例T2DM并发冠心病患者及119例健康人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测定G894T多态性,用聚合酶链反应-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法测定4b/a多态性。结果3组间G894T多态性基因型(χ2=11.112,P=0.004)和等位基因(χ2=12.262,P=0.002)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3组间4b/a多态性基因分布无差别;携带T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较之GG基因型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升高(OR=3.293,P=0.005)。结论ecNOS基因894位点T等位基因是T2DM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b/a多态性与T2DM或T2DM并发冠心病无关。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激素之一,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雌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雌激素受体α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的6q25.1,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显子和第一内含子上,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多态性与很多疾病相关,研究较多的有乳腺癌、骨质疏松以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通过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联的研究,对揭示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及其受体α(IL-2Rα)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对中国浙江地区145例URSA患者及220例健康对照IL-2(rs6822844)G/T及IL-2Rα(rs2104286)A/G进行分析。结果:URSA组IL-2Rα(rs2104286)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URSA患病风险是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倍(OR=2.06,95%CI:1.34~3.16,P=0.001),AA基因型较AG+GG基因型URSA患病风险增加约1倍(OR=2.27,95%CI:1.40~3.68,P=0.001)。URSA组及对照组IL-2(rs6822844)GG基因型频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Rα(rs2104286)A等位基因可能是浙江地区URSA的遗传易感基因,IL-2(rs6822844)基因多态性与浙江地区URS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7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70例健康女性的雌激素受体β基因rs1256064和rs1256049SNPs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12.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2个SNPs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定律;rs1256064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256049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β基因rs125606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子细胞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RsaⅠ位点多态性与少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对105例壮族少精不育患者(观察组)及140例健康男性(对照组)精子ERβ基因RsaⅠ位点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观察组的突变型基因(AA+AG=70.5%)高于对照组(AA+AG=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ERβ基因RsaⅠ位点多态性与男性少精症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静怡  栾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7):1578-1580,158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Pvu II和Xba I多态性与小乳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收住的年龄18岁~45岁的小乳症的女性患者70例,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两组ERα基因的Xba I和PvuⅡ多态性。结果:ERα基因PvuII基因型分布为:小乳组pp型40%,Pp型47.14%,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14%、6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124)。ERα基因Xba基因型分布为:小乳组xx、Xx与XX分别为77%、21%和0.10%;正常对照组:xx,Xx与XX分别为63%,10%和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小乳组P/p两等位基因的OR值为0.4540(95%CI:0.2093~0.8326),即可能p基因是小乳症的易感基因。隐性基因型pp/P携带者的OR值为5.9048(95%CI:2.3622~14.7604),提示小乳症与pp基因型有关联。小乳组:X/x两等位基因的OR值为0.3054(95%CI:0.1639~0.5688),可能x基因是该疾病的易感基因;隐性基因型xx/X携带者的OR值为1.9176(95%CI:1.9121~4.0317),提示小乳症与xx基因型有关联。结论:ERα基因Pvu II和Xba I多态性与小乳症的发病有关,等位基因p和x可能是小乳症的易感基因,小乳症与pp、xx基因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308(TNFα-308)和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和临床转归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东营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根治术治疗的78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10)和未感染组(n=68);随访3年,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57)和死亡组(n=21),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分析TNFα-308、TLR4基因多态性,并分析TNFα-308、TLR4基因多态性与腹腔感染和临床转归的关联性。结果 感染组TNFα-308 GG基因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未感染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308位点GG基因型(OR=1.401,95%CI:1.043~1.897)发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风险升高(P<0.05)。死亡组TNFα-308 GG基因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生存组,AA基因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代谢酶CYP17、CYP19、SULT1A1基因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短臂重复多态性方法,检测213例乳腺癌患者和430名正常对照CYP17、CYP19、SUL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应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单个基因、多个基因联合及雌激素暴露因素对乳腺癌的危险度.结果CYP17变异等位基因A2病例组的频率为49.8%,对照组为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LT1A1变异等位基因His病例组的频率为13.6%,高于对照组的频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CYP19(TTTA)10等位基因病例组的频率为12.4%,对照组为8.2%(P=0.02);多基因模型分析显示,携带多个高危险基因显著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携带SULT1A1 His及CYP19(TTTA)10等位基因与乳腺癌危险性相关;高雌激素暴露因素如累计行经年数长、初潮年龄早以及体重指数、腰臀比高等均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参与雌激素合成与代谢的多个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单倍型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1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对TGF-β1基因-509C/T、869T/C(Leu10Pro)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用SHEsis软件分析TGF-β1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结果 TGF-β1基因869T/C(Leu10Pro)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03倍(OR=1.603,95%CI:1.116~2.064);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TGF-β1基因-509C/T、869T/C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着强烈的连锁不平衡(|D′|=0.891),与-509C/869T单倍型携带者比较,-509T/869C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风险(OR=1.643,95%CI:1.183~2.310)。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和-509T/869C单倍型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受体(SUR1)不同基因型在我国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分布,探索与G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型。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SUR1基因型,确定多态性。结果:孕妇出现SUR1"cc"型,与GDM病情较重密切相关(P=0.005,RR=25.128)。结论:SUR124内含子"cc"基因型与GDM病情较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第2号内含子中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和第2号外显子 800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了251名武汉地区汉族健康者IL-1RN(VNTR)和IL-1RN( 8006)多态性,同时检测其血脂、IL-1和IL-1Ra水平。结果 IL-1RN(VNTR)的等位基因以Ⅰ型最为常见,其次为Ⅱ型,Ⅳ型较为罕见;IL-1RN( 8006)的等位基因以T型最为常见,其次为C型;IL-1RN(VNTR)的等位基因Ⅱ总是伴随着IL-1RN( 8006)的等位基因C而出现;这两种多态性的分布在男女间差异不显著,且与血脂、IL-1和IL-1Ra水平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IL-1RN内含子2和外显子2中均存在基因多态性,其等位基因间存在连锁不平衡;这两种多态性与血脂、IL-1和IL-1Ra水平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及其受体α(IL-2Rα)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对中国浙江地区145例URSA患者及220例健康对照IL-2(rs6822844)G/T及IL-2Rα(rs2104286)A/G进行分析。结果:URSA组IL-2Rα(rs2104286)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URSA患病风险是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倍(OR=2.06,95%CI:1.34~3.16,P=0.001),AA基因型较AG+GG基因型URSA患病风险增加约1倍(OR=2.27,95%CI:1.40~3.68,P=0.001)。URSA组及对照组IL-2(rs6822844)GG基因型频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Rα(rs2104286)A等位基因可能是浙江地区URSA的遗传易感基因,IL-2(rs6822844)基因多态性与浙江地区URS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CYP17基因编码的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在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中作用关键,CYP17基因5'端.34碱基T->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位于调控区,可能有调控体内雄激素、雌激素的作用,A2A2型基因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增高有关、携带A1等位基因的妇女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可能更高、携带A2型等位基因卵巢癌患者死亡风险可能较A1A1型增加、携带A2等位基因的妇女可能患乳腺癌风险较高、携带A2等位基因的前列腺癌患者存活时间可能更长、携带CYP17基因A2等位点的女性乳腺癌的患者服用他莫西芬更易发生肝脏脂肪变性.CYP17基因多态性参与某些致病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F基因-173位点G/C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广东籍汉族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9例(内异症组)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者49例(对照组)的MIF基因-173位点G/C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①内异症组MIF基因-173位点GG、GC、CC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3.06%、34.69%、12.25%;对照组MIF基因-173位点GG、GC、CC 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23%、32.65%、6.12%,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IF基因-173位点G、C等位基因型在内异症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41%、29.5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7.55%、22.45%,两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基因-173位点G/C多态性可能与广东汉族妇女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拣蛋白相关受体1(sortilin-related receptor 1,SORL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高分辨溶解曲线(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PCR-HRM)技术结合测序验证法,分别对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243例正常对照(对照组)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分析SORLl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8%、47.9%和19.3%,对照组分别为32.1%、47.3%和20.6%,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942);T2DM组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7%和43.3%,对照组分别为55.8%和44.2%,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4)。结论 SORL1基因rs2070045多态性与T2DM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血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法 设计7对引物,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和DNA序列分析了3个PKU家族共13个成员的PAH基因。结果 PCR-SSCP分析发现,其中2个家族的子女及其父母有电泳条带异常。测序结果示两多态性位点均在内含子10上。结论 2种突变类型可能为单核苷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