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E2F-1蛋白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0例原发性胃癌癌组织与癌旁黏膜中E2F-1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对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对照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2F-1在癌组织与癌旁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5%(58/80)和30.0%(24/80),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5%(9/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癌组织、癌旁黏膜中E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2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超表达,E2F-1的反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VEGF-C和MMP-7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6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癌周区域淋巴结中VEGF-C及MMP-7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C和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及癌旁组织;在区域淋巴结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癌转移组(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C,MMP-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MMP-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VEGF-C和MMP-7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申颖  童仕伦 《腹部外科》2012,25(6):377-379
目的 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TAT-1在50例胃癌、50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用同样的方法检测三种组织来源的样本中磷酸化STAT-1的表达差异.结果 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STA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2%和16%,STAT-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8.132、x2=35.609,P<0.05);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9,P>0.05).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里磷酸化STA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6%和28%;磷酸化STAT-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06、x2=27.444,P<0.05):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19,P>0.05).结论 STAT-1和P-STAT-1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r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7例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srA的表达。 结果:胃癌组织中MsrA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01);胃癌组织MsrA mRNA相对量的中位数为3.757,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srA mRNA相对量的中位数为5.240,胃癌组织中MsrA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6)。 结论:胃癌组织中Msr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下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5%(50/68),高于癌旁组织(13.3%,2/15)和正常胃黏膜(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本组胃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63.3%,其中Omi/HtrA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2.0%和61.1%,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并不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胃癌腹腔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腹腔冲洗液中游离胃癌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中Cx4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腹腔脱落胃癌细胞Cx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x4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5/75)和100%(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脱落胃癌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8.6%(29/75),脱落胃癌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72.4%(21/29),显著高于原发胃癌组织(P<0.01).腹腔脱落胃癌细胞Cx4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 Cx43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0例胃癌、癌旁和远癌黏膜中RUNX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结果:RUNX3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膜和细胞浆上,在6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胃黏膜组织中,RUNX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3 %(35/60),85.0 %(51/60),98.3 %(59/60),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弥漫型胃癌的RUNX3表达明显低于肠型胃癌(40.0 %vs67.5 %,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RUNX3表达明显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47.2 %vs75.0 %,P<0.05);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TNM分期分组间RUNX3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非癌胃黏膜组织相比,RUNX3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3(Integin-β3)和Fa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48例胃癌组织及12例正常胃黏膜中Integrin-β3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Integrin-β3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72.9%比25.0%,P<0.01);正常胃黏膜中Fas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83.3%比33.3%,P<0.01);Integin-β3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Fas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均>0.05).胃癌组织中Integrin-β3与Fas表达具有显著等级负相关(r=-0.429,P<0.01).结论 htegrin-β3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RANKL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ANKL蛋白在胃癌诊断、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26例癌旁膜组织、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中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5例胃癌组织中RANKL蛋白表达阳性21例(47%)。在直径≥5cm肿瘤、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Ⅱ、Ⅲ、Ⅳ期胃癌中RANKL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6例癌旁粘膜中RANKL蛋白呈弱阳性表达5例,正常胃粘膜中RANKL蛋白呈阴性表达。RANK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检测RANKL蛋白表达有助于胃癌的诊断、浸润转移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中ZBTB8A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ZBTBSAmRNA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与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GC803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10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和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ZBTB8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ZBTB8AmRNA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和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00138±0.00015、0.00158±0.00021和0.00036±0.000055,其在SGC7901和MGC803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GES.1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ZBTB8AmRNA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0152±0.0126、0.0070±0.0061和0.0079±0.0036,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后两者(均P〈0.01),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BTB8A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分型和组织分型无关(均P〉0.05)。结论ZBTB8A可能是胃癌潜在的致癌因子,并参与胃腺癌细胞分化、浸润和转移等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yndecan-1和MM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82例胃癌、18例异型增生及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yndecan-1和MMP-1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Syndecan-1表达阳性率为57.32%(47/82),胃异型增生组织为83.33%(15/18),正常胃黏膜组织均呈Syndecan-1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Syndecan-1表达与正常胃黏膜上皮、胃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1)。胃癌组织的MMP-1表达阳性率为98.78%(81/82),其中强阳性表达占45例(54.88%);胃异型增生组织MMP-1阳性率为88.89%(16/18),无强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组织MMP-1表达阳性率为5.56%(2/36)。胃癌组织的MMP-1表达与正常胃黏膜上皮、胃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1)。Syndecan-1表达的减弱、MMP-1表达的增强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静脉侵犯、淋巴管仇犯、浸润深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Syndecan-1表达与MMP-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Syndecan-1和MMP-1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9例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中Rho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①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RhoA:P=0.008;Snail:P=0.000)和正常胃黏膜组织(RhoA:P=0.010;Snail:P=0.000)中的表达阳性率;Rho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而Snail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Rho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均有关(P〈0.05)。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RhoA蛋白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03,P=0.005)。④肿瘤TNM分期、RhoA及Snail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均为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RhoA/Snail信号途径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穿孔素和颗粒酶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08-2009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V法,检测穿孔素(PFP)和颗粒酶(GrB)在胃切缘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GrB在切缘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rB(+)与GrB(-)胃癌组织所对应同一病人的胃切缘组织、癌旁组织GrB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以PFP细胞作为阳性对照,无论GrB表达与否,发现PFP蛋白在切缘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组织胃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均未见表达;(4)GrB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阳性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0)。PFP在所有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中为阴性表达;(5)GrB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合相应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GrB表达的原发肿瘤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起到抑制作用。结论 GrB(+)胃癌细胞与PFP非共表达,未能证实GrB(+)胃癌细胞具有淋巴样细胞分化表型。GrB可能参与胃癌发生的全过程,是胃癌形成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4.
黏着斑激酶的高表达与人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区域淋巴结标本中FAK的表达情况。结果FAK表达强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78.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及癌旁组织(20.0%),P〈0.01,正常胃黏膜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表达强阳性率在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患者中分别是68.8%(22/32)和33.3%(6/1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有转移的淋巴结中和无转移的淋巴结中分别是87.2%(136/156)和40.9%(18/4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FAK表达强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浸润深度越深,细胞分化越低,表达强阳性率越高(P〈0.05);与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 FAK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FAK表达增高是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利于治疗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胃动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胃动素蛋白的表达,对胃癌组织中胃动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胃动素蛋白表达水平(1 206.43±631.67)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890.55±98.67)和癌旁组织(922.75±265.99),P<0.01,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胃动素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动素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动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并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LCε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25例胃癌手术标本及其癌旁胃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LCε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41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LCε1mRNA表达水平。分析PLCε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LCε1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6%(67/125)和24.0%(3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5.9%(27/41)的胃癌组织中PCLε1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胃黏膜上调2倍以上。PLCε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1)。PLCε1阴性与阳性表达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O%和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多因素分析显示,PLCε1表达并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PLCε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多配体蛋白聚糖-1 (Syndecans-1,SD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乳腺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经病理学检查未被浸润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选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和人乳腺癌上皮细胞系MCF-7,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HBL-100细胞和MCF-7细胞中SDC-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HBL-100细胞和MCF-7细胞中SDC-1蛋白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并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DC-1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SDC-1阳性表达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DC-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中SDC-1 mRNA、SDC-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人乳腺癌上皮细胞系MCF-7(P均<0.05);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DC-1表达情况差异显著,且乳腺癌组织中SDC-1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2(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行胃癌根治手术病人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18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XCL12、CXCR7表达水平,分析CXCL12、CXCR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CXCL12/CXCR7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CXCL12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2.22%,癌旁正常组织为3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7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8.89%,癌旁正常组织为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2、CXCR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瘤直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不同的胃癌病人癌组织中CXCL12+CXCR7+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CXCL12/CXCR7病人的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2阳性CXCR7阳性病人的1年生存率较低(P0.05)。结论 CXCL12、CXCR7在胃癌病人中呈高表达,CXCL12/CXCR7生物学轴与胃癌病人的肿瘤直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hTERT、hMSH2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和Hp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W-S法检测93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p感染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3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TERT、hMSH2的表达情况.结果 (1)胃癌组织hTERT阳性率为79.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2.6%(P<0.01);Hp感染组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非感染组(P<0.01);(2)胃癌组织hMSH2阳性率为6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8.7%(P<0.01);Hp感染组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Hp诱导的端粒酶的表达增高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 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otch1和其配体DLL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otch1,DLL4,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Notch1,DLL4,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0.01)及远处转移(P<0.05)有关;DLL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P<0.05)有关,上述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ch1,DLL4,VEGF蛋白的表达三者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s=0.355,rs=0.367,rs=0.334;均P<0.05)。
结论:Notch1/DLL4受体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它们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