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饮食日记管理方案对改善老年食管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2—10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10月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饮食日记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出院后1个月时的体重变化、体重指数变化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营养风险发生率。结果 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体重和体重指数的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饮食日记管理方案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术后出院的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斜形吻合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86例,采用食管斜形端端吻合;对照组77例,采用传统方法横断面端端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对出现吻合口狭窄12例(7.5%)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试验组1例、对照组1例),试验组对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3.5%),而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狭窄9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斜形吻合可以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术后带鼻肠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带鼻肠管出院患者作为实验组,过去50例食管癌术后带鼻肠管出院未进行电话回访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结合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模式。电话回访6月后比较2组患者院外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脱管,堵管发生情况比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食管癌术后带鼻肠管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减少脱管,堵管发生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戴纪刚  闵家新  王静思  张在永 《重庆医学》2012,41(26):2759-2762
目的探讨带蒂胃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食管胃吻合口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该院完成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255例,按单纯随机原则分为机械吻合联合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口组(A组,128例)和单纯机械吻合组(B组,127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255例患者中226例(88.63%)于术后15d出院。在肺部并发症,胸、腹腔感染的发病率和平均住院日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例数A组1例(0.78%),B组7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例数A组8例(6.25%),B组20例(1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带蒂胃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口,能有效地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周旋 《大家健康》2016,(1):287-287
目的:分析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肠造口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任何干预,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随访1~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定时排便、护士用品使用、合理饮食、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水平分别为82.86%、85.71%、91.43%、82.86%,均高于对照组对的20.00%、8.57%、37.14%、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狭窄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角吻合术和管状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后、食管胃颈部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行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颈部吻合的164例食管癌患者,其中三角吻合术84例(A组)、管状吻合术80例(B组),比较两组吻合时间、出血量、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吻合时间、出血量和出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吻合口瘘(4.76%)及吻合口狭窄(2.38%)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11.25%,16.25%)(P0.05),两组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率(60.71%)显著高于B组(31.25%)(P0.05),不满意率(8.33%)低于B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行食管切除后,采用三角吻合方式吻合食管胃颈部,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不增加吻合时间、出血量和其他并发症,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电话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再入院率.方法 将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干预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电话回访,回访时间是6个月;对照组不实施干预.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对2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再入院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出院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并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干预;观察组住院期间均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干预外,在出院后回访5次并进行饮食健康知识教育护理干预;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6个月回访对照组生存率为53.6%(15/28),观察组为85.7%(2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09);12个月回访对照组生存率为14.3%(4/28),观察组为42.9%(1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P=0.018)。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延伸服务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并定期随访,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57-159
目的探讨胃壁结扎在食管胃器械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林州市人民医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948例,根据术中食管胃吻合方式分为观察组(562例)和对照组(386例),对照组患者直接应用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观察组患者先结扎吻合部胃壁再应用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观察术后2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并进行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吻合口狭窄情况,并对2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9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3%(9/386);观察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0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10/562);2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348例,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17例,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9.2%(32/348);观察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514例,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5例,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5.8%(30/514);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56,P<0.05)。结论食管胃吻合前结扎吻合部胃壁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食道癌术后患者采用多途径延续护理和常规电话回访,探析该护理方式对其改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普外科成功行食道癌根治术的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与实验组27例,对照组术后出院时予传统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复查,在其出院后不再做其它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途径延续护理和常规电话回访。对比两组术后饮食依从性、NRS-2002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后,实验组术后饮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NRS-2002评分、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途径延续护理和常规电话回访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食道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从而降低营养不良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吴俊波  吴宇生  林涛 《中外医疗》2013,(29):20-21,4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1例常规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吻合手术组(A组)和71例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导管引流量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是老年食管癌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赵鹏  李刚 《当代医学》2011,17(25):77-78
目的探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7例食管癌病人采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与同期105例采用传统的胃食管单纯吻合法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24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内翻组为2.4%、0%和3.6%;而传统吻合组为9.5%、4.8%和12.4%,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层内翻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明显低于传统吻合组。结论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点,符合食管胃连接的生理需要,减少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7例患者术后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67例行全静脉营养(TP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早期肠内营养肠内不增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安全的,与肠外营养具有相同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作用,胃肠道不适等并发症增高,但胸部并发症减少,并未增加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凝固粉对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近期生存质量及临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确诊为食管癌并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致吞咽障碍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饮食,试验组在普通饮食的基础上加服凝固粉。于治疗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生存质量问卷(EORTC-QLQ-C30)进行评分,测定清蛋白及血红蛋白,记录术后吸入性肺炎、便秘发生率。结果 治疗2、4周后试验组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院1个月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失眠、呼吸困难、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吸入性肺炎、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3.921、4.647,P<0.05)。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SSA评分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呈负相关(r=-0.805、-0.787,P<0.05)。结论 在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干预基础上加用凝固粉,能有效地改善全腔镜食管癌术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底悬吊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明确胃底悬吊的优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3月5日~2013年6月26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257例,术中均使用吻合器行胸内吻合,按术中是否行胃底悬吊分为对照组(132例)和治疗组(125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手术时间、肺不张、包裹性脓胸及术后吻合口狭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胃底悬吊不仅操作简单,且术后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瘘与吻合口出血发生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曾富春  刘胜中  丛伟 《四川医学》2011,32(9):1369-1371
目的总结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组和传统全胃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管状胃组与传统全胃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pTNM分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均多于传统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症、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管状胃组随访期内胸胃综合症、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和死亡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结论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不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明确需要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按分期不同和入院时间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的术后排尿训练,试验组47例给予循证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测残余尿情况。结果对照组残余尿量〈100ml31例,明显低于实验组残余尿量〈100ml41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勇  徐国良  潘锋 《浙江医学》2010,32(12):1770-1772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60例近端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采用两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食管与胃直接吻合31例(直接吻合组),食管与胃之间空肠间置吻合29例(间置吻合组).对两种重建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直接吻合组比较,间置吻合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间置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直接吻合组明显降低(P<0.01),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吻合是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9.
杨宇扬 《吉林医学》2014,(19):74-75
目的:比较食管癌(EC)术中器械吻合(FLVA)和手工分层吻合(LHS)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30例EC患者分为LHS组(118例)和FLVA组(112例),术中分别接受LHS和FLVA。结果:LHS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FLVA组(χ2=3.960 2,P<0.05),FLVA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LHS组(P<0.05),术后死亡率,FLVA组高于LHS组。LHS组综合费用、手术材料费皆显著低于FLVA组(P<0.01),而两组术后住院费相接近(P>0.05),LHS组手术时间则长于FLVA组(P<0.05)。结论:EC手术中,采用LHS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低于FLVA,且综合费用、手术材料费皆较低,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