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中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临床上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选择合适的脑血管病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诊断及防治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薛慎伍  邓丕兰 《临床荟萃》1994,9(17):801-802
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直接与治疗后血压及实验室各项指标改善的程度相关。以前曾报道大多为治疗前后疗效的对比分析,而高溶量稀释(Hd)后血压及实验室指标改变与缺血性中风预后的关系报道尚少。本文随机选择了近年来住院的284例患者对出院前血压、血脂、血糖、血球压积、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白细胞(NC)等项指标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压对脑梗塞急性期的影响:附3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保持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稳定,对于保证脑灌注压,减少脑细胞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发病时血压与脑梗塞患者病情轻重的关系、CT所示脑梗塞面积大小、发病后血压下降对病情预后的关系、血压降低的因素以及稳定血压的措施等诸多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4年来我们收治的350例脑梗塞患者,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4 h 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2009年-2013年就诊的2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对照组为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分析两组患者24 h 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结果:两组对比分析,患者的收缩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特点有动脉压差增大、血压变异系数降低等,可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分析白细胞介素6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6-03有关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表达、作用及意义的文献,检索词“Interleukin-6,IschemiaCerebrovascularDisease;Interleukin-6,IschemiaStrock”,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22篇相关文献,其中23篇文章符合要求。资料综合: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既有促炎作用又有抗炎作用,脑缺血后白细胞介素6高水平表达出现于脑组织、脑脊液和外周血清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及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结论: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病灶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有关外泌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外泌体是细胞膜向内凹陷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携带多种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与信号转导,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外泌体可作为多种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在病情、预后、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诊断、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杨彦林  吕振英 《临床荟萃》1996,11(6):256-257
血压可以受生理、病理、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初入地处海拔1500~1800米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中老年进行血压监测。分析研究了血压变化以及并发心脑血管病症的规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水肿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凝血因子Ⅳ、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炎性反应、内皮素、水通道蛋白等多种因素,介导和参与了缺血性脑水肿损伤的分子病理学过程,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促进或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我国更是处于十分严峻的形势。近年来脑缺血在病理生理、临床、实验形容报道较多,本文就近十年来的文献作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以上,而几乎所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都以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为病理基础,因此,预测颅内外血管病变成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最直接的方法,明确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是全脑血管造影,但因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 2 4小时无创伤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 ,对 4 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测量。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 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 P<0 .0 1) ,而且血压夜间下降率收缩压为 6% ,舒张压为 7% ,均小于 10 % ,夜间 /白天收缩压为 0 .95 ,夜间 /白天舒张压为 0 .94 ,比正常值增高。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减少 ,为“非杓型”改变。  相似文献   

12.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5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4例健康者血浆Hcy水平,同时记录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压、血糖,分析其关系。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高于对照组。②脑血管病组中高Hcy血症者和正常Hcy者的入院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和血压、血糖正常者的入院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并且增加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和高血压性脑病等。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多在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的基础上,由于脑血管痉挛或血压急骤下降、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狭窄、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原因,造成暂时性脑缺血,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数天内血压的控制一直有不同见解,综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控制是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和神经功能恢复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cuteischemicstroke,hypertension,hypotension,neurologicaldefection,progn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12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功能缺失,预后”。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预后相关的文献,排除综述类文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3篇关于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功能恢复之间关系的文献,并选取了其中16篇,排除的17篇文献中,9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8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16篇文献中,7项临床实验(共计8445例患者)涉及脑卒中急性期药物控制血压与功能恢复的影响,2项临床实验(共计76例患者)为观察应用药物提高血压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7项研究为脑卒中急性期动态血压观测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共计19912例患者)。结论:尚无充分证据支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进行非选择病例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利于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的监护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斌  高芳 《新医学》2003,34(10):646-647
1引言脑血管病是当今病死率甚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全国每年脑血管病新发病例约150万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多数,而脑梗死占一半以上,有报告高达70%。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是急性脑梗死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及新疗法不断问世,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病死率及致残率已有所下降。然而对于某些重症脑梗死,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闭塞等引起的重症脑梗死患者其病死率仍较高,因此,对重症脑梗死人必须进行系统的密切监护,针对病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其病死率与致残率。2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以及Hcy对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5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4例健康者血浆Hcy水平,同时记录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脑血管病组测量血压、血糖、Hcy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18,P<0.01),病例组(16.76±14.77)μmol/L高于对照组(10.49±3.43)μmol/L。②脑血管病组中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和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脑血管病组中高Hcy血症者和正常Hcy者的入院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和血压、血糖正常者的入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脑血管病组做血压、血糖、Hcy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Hcy与脑卒中入院评分存在线性关系。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并且增加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血压与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力  王兆禹 《临床荟萃》2004,19(23):1370-1372
血压与心率变异这个问题早在多年前就有很多人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生理因素(如性别、年龄、昼夜、肥胖、吸烟等)、病理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等)以及降压治疗对其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数天内血压的控制一直有不同见解,综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控制是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血压和神经功能恢复相关的章,检索词“acute ischemics stroke,hvpertension,hypotension,neurological defection,prognosis”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12的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功能缺失,预后”。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预后相关的献,排除综述类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3篇关于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功能恢复之间关系的献,并选取了其中16篇,排除的17篇献中,9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8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16篇献中,7项临床实验(共计8445例患)涉及脑卒中急性期药物控制血压与功能恢复的影响,2项临床实验(共计76例患)为观察应用药物提高血压对脑卒中患的预后影响,7项研究为脑卒中急性期动态血压观测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共计19912例患)。结论:尚无充分证据支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进行非选择病例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和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川芎嗪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影响神经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钙超载、增加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