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3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ASD组)与3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ASD组分别于封堵术前及封堵术后6个月行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对照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SD组封堵治疗前三维右心室射血分数、三维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三维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舒张末面积、右心室收缩末面积及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SD组封堵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封堵前(P<0.05).结论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定量评估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研究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集59例ASD患者(其中封堵术28例,修补术31例)及33例正常对照者的左心室全容积成像,测量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比较手术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 ASD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ASD封堵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修补组较术前改善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SD患者术前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降低,术后封堵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修补组较术前改善但仍降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具体机制一直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H2O2方法:选取24只9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胚胎干细胞组、H体外预处理小鼠胚胎干细胞对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2O2预处理胚胎干细胞组,每组8只,所有小鼠制备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分别于尾静脉分别注入150μL的PBS、150μL的胚胎干细胞(1×106)、150μL的H2O2预处理胚胎干细胞(1×106结果与结论:与心肌梗死组比较,胚胎干细胞组和H )。移植后第3周超声测量各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取心肌组织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计算平均胶原容积分数。2O2预处理胚胎干细胞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全心质量/体质量、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平均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P <0.05);与胚胎干细胞组比较,H2O2预处理胚胎干细胞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全心质量/体质量、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平均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P<0.05)。所以体外H2O2预处理胚胎干细胞减轻了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各年龄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后对心脏几何形态学及右心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98-06/2008-10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109例,男53例,女56例,年龄3.5-70岁.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年龄≤7岁,n=31),青少年组(年龄8-18岁,n=42)和成人组(年龄>18岁,n=36).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各年龄段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收缩末期左房横径、右房横径、右房横径左房横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内径及左右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各组房间隔缺损封堵后6个月,右房、右室内径、肺动脉内径缩小,右房横径/左房横径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左、右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P< 0.05-0.01);但儿童组心脏重构逆转及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大于青少年组及成人组(P<0.05),青少年组和成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对不同年龄患者均能有效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但儿童阶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左心容积、功能.方法 32例完成治疗(封堵或修补)的ASD患者(ASD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及30名健康志愿者(NOR组)作为研究对象.NOR组及ASD组(术前一周内、术后15 d)行常规及RT-3DE检查,对三维图像进行容积参数分析,分析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SD组治疗前LVEDV、LVESV、LVSV低于NOR组(P<0.05),LVEF与NOR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DV、LVESV、LVSV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LVEDV、LVESV、LVSV、LVEF与NO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D患者治疗前左心容量较正常人减低,但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正常,治疗后左心容量恢复正常;RT-3DE评价左心容积、功能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探讨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65例ASD患者按PHA程度分成轻、中、重度三组,并选取同一时期就诊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分别对ASD各组于手术前、后及对照组进行RT-3DE检查,应用TomTec 4D RV软件分析出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右心室容积-时间曲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三组术前RVEDV、RVESV、RVSV均大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组术前RVEF、TAPSE均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2)三组术后RVEDV、RVESV、RVSV均大于对照组(P<0.05),RVEF、TAPSE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3)三组术后RVEDV、RVESV、RVSV均小于术前(P<0.05);轻、中度组术后RVEF、TAPSE均小于术前(P<0.05),重度组均大于术前(P<0.05)。结论RT-3DE可精准、快速、无创的评估ASD合并PAH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基质溶素-2(ST2)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hBNP治疗。对比两组患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可溶性ST-2、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PCI术后心率(HR)、呼吸(RR)、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5);血清可溶性ST2、CK、CK-MB、cTnI水平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51%比53.85%,P<0.05),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1%比89.05%,P<0.05)。结论 rhBNP可稳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可溶性ST2水平,延缓左室重构,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与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右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以明确检测血浆BNP对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糖尿病心力衰竭75例为糖尿病心衰组,以同期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75例为糖尿病单纯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B型脑钠肽、右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心衰组血浆B型脑钠肽明显高于糖尿病单纯组和对照组(P均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显著增高,但糖尿病单纯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心衰组血浆B型钠尿肽与右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可作为糖尿病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辅助生化指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右心室形态及功能.方法 选取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7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ASD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右室舒张末容积(IEDVRV)、右室收缩末容积(IESVRV)、右室每搏量(ISVRV)、右室射血分数(RVEF),同时对ASD患者通过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心导管测得平均肺动脉收缩压(PAMP),两者分别与三维右心室舒张及收缩末容积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ASD组三维右心室舒张末容积(IEDVRv)、三维右心室收缩末容积(IESVRv)、三维右心室每搏输出量(ISVRV)及三维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大于对照组(P<0.05),ASD组单心动周期三维右室容积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对照组低,两组均在心动周期40%处出现最大变化值,且三维右心室形态相关参数(IEDVRV、IESVRv)与右心导管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PAMP)及通过三尖瓣反流测得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正相关.结论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能够更准确、快速地反映ASD患者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改变,通过右室容积的变化可以无创地间接判断出肺动脉压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伴轻、中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行封堵介入术前后右室收缩功能.方法 63例ASD患者按PAH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并选取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运用RT-3DE技术测量ASD患者封堵术前、术后及健康人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量(RVSV)、射血分数(RVEF).结果 (1)两组ASD患者术前的RVEDV、RVESV、RVSV、RVEF,术后RVEDV、RVESV、RVSV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 (2)两组ASD患者术后的RVEDV、RVESV、RVEF均小于术前(均P<0.05).(3) ASD中度PAH组术前、术后的RVEDV、RVESV、RVSV均大于轻度PAH组(均P<0.05). (4) ASD合并轻度、中度PAH患者封堵术后的RVEF无明显差别.结论 RT-3DE可用于评价ASD患者封堵治疗前后右室功能;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右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可在术后短期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测定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5例成功进行介入封堵的伴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右心室前后径(RV)、右心房左右径(RA)、主肺动脉内径(MPA)、肺动脉收缩压(PASP);应用TMAD技术测量各时间点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处、室间隔处及二者连线中点处相对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收缩期峰值位移(T1、T2、Tm),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点RA、RV、MPA、PASP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T1、Tm较术前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患者经介入封堵治疗,既改善了右心系统的几何结构,又改善了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室Tei指数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室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成人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右室Tei指数;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并于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上述检查。结果24例患者术后右心变小,肺动脉压降低,主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左室长轴切面右室径/左室径之比变小。术后1d Tei指数轻度升高,1个月左右上升到最大值,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6个月Tei指数降低,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Tei指数可用以评价成人ASD封堵术后右室功能的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14g讨速度矢量成像技术(VVI)无创性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左室长轴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采集23例正常对照组,23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Amplatzer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及术后左心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VVl分析软件对左心室各心肌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期的速度(SVmax),应变(SSmax)、应变率(SSRmax)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左心室心肌长轴方向SVmax、SSmax、SSRmax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封堵术后,左心室心肌长轴方向SVmax、SSmax、SSRmax虽仍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但较术前升高(Pd0.05)。【结论】VVI技术能够客观、敏感的反应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入组3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即NOR组)及1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病例组,即ASD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所有研究对象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相关参数,并以体表面积加以校正。ASD组右心室相关参数与导管所测心腔压力、校正房间隔缺损最大径(IASD)对照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ASD组校正后的右心室舒张末容积(IEDVRV)、右心室收缩末容积(IESVR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ISVRV)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P〈0.01,P〈0.001,P〈0.05)。且其右心室形态相关参数(IEDVRV、IESVRV、ISVRV)与右心导管所测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以与肺动脉舒张压相关性最为显著(r=0.79,r=0.61,r=0.83,均P〈0.01);与IASD呈正相关(r=0.57,P〈0.05;r=0.60,P〈0.01;r=0.55,P〈0.05);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7,r=-0.50,r=-0.52,均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的左向右分流导致了肺动脉压力的进行性增高及与之平行的右心室容量进行性增大。右心室形态学的改变使右心室收缩力增强,并导致左心室形态学改变以及左心室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患者主动脉缩窄的特点以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诊断、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主动脉缩窄患者102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EF)数值将其分为EF降低组(EF〈60%)及EF正常组(EF≥60%),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表现,总结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主动脉缩窄的特点。对EF降低组中手术者分别于术后1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随诊,并与术前对比。结果 EF降低组17例,经增强CT或手术证实,超声确诊15例,误诊2例。EF降低组与EF正常组相比,孤立型主动脉缩窄多见,往往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重度增大、左心室心内膜回声粗糙、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增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5、13.246、32.750、8.330,P均〈0.05);两组在狭窄程度、缩窄形态、室间隔及室壁增厚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2,χ2=0.222、0.678,P均〉0.05)。EF降低组中12例患者经手术矫治并术后超声随诊,术后1 d、1个月、6个月各时段狭窄修复处内径及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69、-9.987、-11.265,t=6.463、5.108、5.632,t=4.986、5.713、7.219,P均〈0.05)。左心室EF值在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17,P〉0.05);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9、-9.198,P均〈0.05),术后6个月左心室EF值均值〉60%。结论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主动脉缩窄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7 d、术后6个月心脏二维结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评价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62例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缺血后适应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再灌注后8 min内不作任何干预,缺血后适应组再灌注后1 min内以4~6 atm低压充盈球囊,阻断血流1 min,然后收缩球囊,开放血流1 min,反复4次。术后7 d、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二维结构和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评价参数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特征包括“罪犯血管”、缺血时间、临床用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2)术后7 d,后适应组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心输出量、LVEF、WMSI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后适应组LVEF显著提高[(56.35±8.44)%vs.(51.19±11.22)%,P<0.05],WMSI显著下降(1.20±0.09 vs.1.44±0.10,P<0.01),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心输出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术后6个月与术后7 d比较,对照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55.64±7.42)mm vs.(51.60±6.19)mm,P<0.05],WMSI增加(1.44±0.10 vs.1.33±0.12,P<0.01),LVEF下降,但无显著差异;后适应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118.62±20.84)ml vs.(106.21±24.40)ml,P<0.05],心输出量增加[(4.25±0.78)L/min vs.(3.87±0.66)L/min,P<0.05],WMSI下降(1.20±0.09 vs.1.28±0.10, P<0.01),LVEF较前提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缺血后适应能改善再灌注术后6个月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然而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随访研究来进一步肯定其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及组织多普勒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者(PAH组)24例,其中PAH轻度组10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6例;正常对照组16例。术前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右室舒张末容量、收缩末容量,计算右室射血分数,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处游离壁组织收缩期速度及舒张早期、舒张晚期运动速度。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PAH组右室舒张末容量、收缩末容量增大,射血分数减低(P〈0.01)。②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心功能呈逐渐下降趋势;右心室三维容积曲线逐渐低平,收缩峰值后移。③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在重度肺动脉压力时下降。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及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能有效评估右室整体功能,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术前、术中,术后2d和2个月对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右房和右室大小,右心功能和肺动脉内径。结果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2d和2个月,房间隔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正常。术后2d,右心房上下径和左右径、右室前后径、右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个月右室的前后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不仅能评价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还能有效地跟踪检测术后右心功能和肺动脉内径的情况,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效果和预后提供有效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8例继发孔型ASD成功进行封堵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RVE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峰、A峰)和三尖瓣口反流压差,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应变率显像测量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和舒张晚期应变率.结果 封堵术后LVED、LVEF、E峰和A峰增大RVED减小;SPAP降低.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期应变率除室间隔及后壁应变率术后3 d、1个月降低,术后3个月增加外,其余均增强.结论 ASD封堵术后心肌舒缩功能增强,而室间隔与后壁舒缩功能的应变率指标呈先弱后强的变化是其功能改变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