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阶段,在我们具有优秀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国度里,建筑师们的设计思想正在受到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我们的建筑文化怎么发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发展的演绎规律对建筑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现代建筑文化的三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3)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当今商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现代视觉设计在社会经济形态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对现代视觉设计的影响,将是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传统人文意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精髓,在现代视觉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建筑与文化》2009,(8):115-115
关注话题: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形态在当今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建筑设计领域一直关注传统的、现代的以及两者之间交融共生的主题,这其中不仅要思考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以及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力问题;也要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优化重组原则和如何避免误读传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
传统文化对我国高校设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少传统文化的设计教育就相当于缺少必要的基础。文章从当下高校设计教育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设计教育中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整个文化发展的脉络,对中国的传统民居设计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通过对传统民居设计的形""质"和"数"三个方面阐释了"天人合一"对传统民居设计的影响。目的就是能使人们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思想更好的应用到现代建筑中。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西风渐进对中国园林设计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英 《中国园林》2006,22(2):49-54
通过梳理东西方传统发展观的思想脉络,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园林设计观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设计观的发展演变对当前园林设计的影响,结合当前我国园林设计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确立新的设计哲学和设计文化价值内涵,实现设计价值观的转换,将环境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作为设计伦理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适度设计原则和生态设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炎  晏忠 《建材与装饰》2007,(9X):23-24
合和思维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融突和合、化解矛盾、张扬个性、创造新生之特征。因此以合和思维发展中国建筑设计文化符合中国建筑设计文化的发展背景、新发展州和发展规律。合和思维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建筑设计文化的方法论,以和合的时空结构思想来指导中国建筑设计文化的发展,化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中国本上设计文化与令球设计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实现中西设计文化差异的协调与传统设计文化的现代转换,为中国建筑设计文化的发展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中国传统灯具包含了内容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魅力,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精华。中国传统灯具不仅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对当代设计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与文化传承价值。文章以中国传统灯具设计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文化对灯具设计的影响的研究为重点,以灯具设计发展的历史为坐标,总结中国历代传统灯具的特点,寻找其外在形态下内在的文化影响因素,从而为现代灯具设计及其他产品设计提供借鉴,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9.
传统图形的意象美及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时代的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影响、日益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和互融,使人们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中国传统美学博大精深,意象美贯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始终,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影响更是明显。旨在对中国传统图形中的意象美及其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颖 《百年建筑》2005,(8):34-35
中华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本来具有独特的东方血统,但目前在存量、增量都如此巨大的城市建筑物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具有现代东方风格的建筑物,它们多半还是由国外大师设计的。如何拾回我们遗失的传统建筑文化并发扬光大,由中华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举办的“情感建筑与文化回归研讨会”于2005年7月15日下午在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别墅召开。会上邀请了一些知名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和专业媒体,共同探讨中国住宅建设中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情感建筑的发展、住宅产业发展与文化回归、生态建筑等问题,借以引起行业及社会对建筑文化回归的重视和对中国现代民族建筑风格的思考,并进行合理的兼容。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4)
传统文化和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设计的发展中无处不在。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笔者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设计才有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一、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传统文化涉及面很广,内容十分丰富,它们直接、间接地对建筑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由于过去一度对传统文化采取一概排斥、否定的态度,使得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优秀的传统建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之精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扬,从而导致今日建筑“西化”的严重泛滥,民族文化的解体,优秀传统的消失,意味着一个民族正在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建筑文化就得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山东大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富而久远,其建筑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文化对它起着主导作用,后又受到大运河的开通而带来的南.北文化和德日的侵略带进外来文化的冲击,另外,东夷文化代表地—莒县地区有很多建筑意蕴等待挖掘和利用。认识.总结建筑文化的外在特征,追究其深层根源,破译它们的文化内涵,采用多种方式弘扬本土历史,文脉和传统文化,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延续固有的建筑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4)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动画艺术的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动画角色对于动画作品价值与文化寓意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动画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充分应用我国传统艺术元素,使动画角色设计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提升动画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动画角色设计是动画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角色设计,能够有效实现文化与艺术的结合。该文对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效用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佳 《山西建筑》2008,34(1):204-205
从雕塑作品以及工业产品的文化艺术和它们所处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它的影响方面,阐述了设计作品的文化体现,并且在它们的比较中得到一些对产品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设计艺术是扎根于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现代标志是在五千年来儒、道、释等审美哲学基础之上,创造而成的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之蕴意的设计。本文以时代的文化发展与标志设计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现代标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构,升华及融合的过程,通过源与流的关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静 《现代装饰》2006,(3):134-137
民居设计反映了一定社会文化形态的影响。南城是我国东部沿海依山而建的古老城镇,古称凤凰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们长期以来的商业活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孕育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古镇民居建筑的选址、布局、装饰特点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古朴素雅,自成风格,在海州湾一带沿海地区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陈炤  杨祖贵  罗谦 《建筑科学》2006,22(6):95-98
地域文化是历史文脉和传统文化的积淀,设计中应注重对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有目的地保持本土建筑文化并维护其原有特质,将传统地域文化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性和时代感的设计作品。本文分析了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手法和实例,并对保持设计的地域特色,发展地域性设计文化提出了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球化发展对传统文化或多或少也产生了一些冲击,世界文化一体化,观念认识不断更新发展,人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招贴设计领域,传统文化也被排挤到“边缘文化”的境地中。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3)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装饰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与缩影,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标志,承担着设计元素的职能。同时,传统装饰符号也是对过去的整合、传承,它们特有的基本属性在装饰设计中体现着文化的底蕴,同时也体现着人类文化的情感投入。在装饰设计中,整体的造型、单体的符号都体现了民族的理念,体现了价值观与审美观。古代人对装饰美的追求、对艺术的传承和多元化的设计都体现在传统的装饰符号中。装饰符号的历史内涵备受现代社会和人们的重视,民族的、传统的装饰符号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文章研究的重点是中国传统装饰符号在不同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对于将来装饰设计的创新、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