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外切内挂术治疗马蹄形肛瘘4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蹄形高位肛瘘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肛瘘,瘘管呈环形、半环形,外口多在肛门两侧,内口多在肛门后正中。我院肛肠科采用外口切除、内口挂线、瘘管旷置术治疗马蹄形肛瘘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复杂性肛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3年的持续随访。结果切缝内口引流术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切开挂线术,瘘管摘除缝合术以及切缝内口引流术的低位痊愈率相对于高位痊愈率明显偏高,而瘘管旷置术以及切开挂线术的低位痊愈率明显低于高位肛瘘痊愈率,切开挂线术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切缝内口引流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建议采用切缝内口引流术或瘘管摘除缝合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建议采用切开挂线术或瘘管旷置术,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口切开、瘘管主道内端挂线术并中药熏洗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高位肛瘘提出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高位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内口切开、瘘管主道内端挂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详细观察患者疼痛、分泌物、愈合时间、愈合后伤口疤痕面积、肛门功能、疗效、复发情况以及客观化评定指标,如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等。结果:2组病例在疗效、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但在愈合时间、疼痛、分泌物、肛门外观情况、肛门功能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内口切开、瘘管主道内端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痛苦轻、愈合时间短、肛门功能及外形保持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脓肿及肛瘘分型,然后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RI显示高位肛瘘15例,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9例,高位单纯性肛瘘6例;诊断低位肛瘘45例,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25例,低位单纯性肛瘘20例。MRI诊断瘘管97个、支管18个、72个内口、70个外口及9个脓肿;与手术结果相比,MRI诊断瘘管的准确率为95.1%(97/102),检出内口的阳性率为94.7%(72/76),MRI显示外口位置、数目及肛周脓肿范围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分辨率3.0 T MRI术前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肛瘘提供较全面的解剖和病理信息,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解剖学切除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思奋  罗湛滨  任东林 《广东医学》2001,22(12):1098-1099
目的 探索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 应用解剖学原理,行瘘管切除、保留括约肌、内口缝合、创面开放术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45例一期治愈,1例二期治愈,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解剖学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于相浩 《中外医疗》2016,(12):108-109
目的:分析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治疗肛瘘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162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对照组行传统肛瘘完全切除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全部治愈。治疗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创口出血、创口边缘水肿、创面分泌物、肛门功能主观症状、肛门功能就诊情况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肛瘘患者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创口出血、创口边缘水肿等症状,并且使肛门生理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7.
肛瘘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管道。一般具有外口、条索状管道、内口等临床特征。传统治疗方法以挂线或手术切开治疗。但是肛瘘有单纯、复杂,高位和低位之分,所以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近年来,医务工作者为保全肛门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的功能,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对手术方法做了不断的改进,现综述如下。1低位单纯肛瘘1.1切开引流是大多数肛瘘人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者用探针由外口探入内口后沿探针将管道用手术刀或电刀切开,清除瘘管基底的肉芽及腐败组织,放置引流,促进伤口愈合。过石胜[1]用CO2激光将瘘管切开引流治疗300例,治愈率100%。金伟森等[2]对皮下瘘及黏膜下瘘采用切开引流术。1.2切除缝合自瘘管外口至内口将瘘管管壁全部切除,再将创面全层缝合。此法适合外口、管道、内口清晰的单纯性肛瘘。具有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少肛门缺损及瘢痕形成、缩短疗程、减轻疼痛等优点。但是容易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延期愈合。朱镇宇等[3]在外口以探针为中心作一梭形口,用缝针将梭形切口近探侧的组织缝扎固定于探针上,从外口锐性潜行分离探针周围的瘘管组织(不切开皮肤)至内口处,间断缝闭管道至肛管处开口,从外口置入一乳胶片引流条。12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内口截根加管道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24例。结果在治疗24例高位性肛瘘患者中,单纯性高位肛瘘1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6例,全部治愈,术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肛门形状完整,生理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内口截根加管道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治愈率高,疗程短,痛苦少,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又达到治疗的目的,为保存括约肌而治愈肛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肛管直肠环大部离断术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高位单纯性肛瘘诊断标准的病例68例,采用直接切开瘘管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 68例患者均一次成功治愈.结论 此方法具有术后痛苦小,损伤小,复发率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瘘管切除加内口结扎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2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术,对照组行传统肛瘘完全切除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全部治愈。治疗组患者的创面出血、创口边缘水肿、肛瘘复发、肛门功能主观症状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低位肛瘘患者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术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创面出血、创口边缘水肿、肛瘘复发等症状,并且使肛门生理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8.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