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泵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窦念涛 《安徽医药》2009,13(6):665-666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CSⅡ)和CSⅡ合用吡格列酮组强化治疗2~4周。结果发现CSⅡ合用吡格列酮胰岛素用量减少(P〈0.01),HoMA-IR下降(P〈0.05),且无严重低血糖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CSⅡ合用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更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巧文 《海峡药学》2010,22(6):118-119
目的评价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协同作用。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1);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15mg.d-1;对照组(n=29);只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BG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已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而血糖控制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胰岛素治疗日剂量大于50单位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胰岛素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8 mg,qd,对照组继续胰岛素治疗,治疗16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lns)、C肽水平及胰岛素日剂量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Flns、C肽水平,胰岛素日剂量也明显减少(P〈0.01),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加吡格列酮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加吡格列酮组治疗1年,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原、空腹真胰岛素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 I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维持良好水平,但组间无差异;治疗后胰岛素原水平和IR两组均明显下降.胰岛素组较磺脲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胰岛素组的真胰岛素水平较磺脲组明显增高.结论对经饮食和运动后血糖不能获得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均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且胰岛素治疗比磺脲类药物能使β细胞的负荷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5.
汤筱池 《中国药业》2010,19(17):60-61
目的比较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口服降糖药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8例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29例给予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HbA1C均控制良好,其中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甘油三酯较对照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口服降糖药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均控制良好,同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5例。西格列汀组行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行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西格列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西格列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7.
谢晓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71-2272
目的:观察使用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肝功、肾功、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观察17例曾使用胰岛素联合一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血糖控制差的病人,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前后之疗效。结果:加用吡格列酮后FBG、2hPG、HbA1C、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肝功、肾功、血脂、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患者降糖效果显著,可以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无明显肝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麦消渴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天麦消渴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 HOMA-β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联合吡格列酮可有效抑制胰岛素抵抗,且能够保护β细胞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检测和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联素以及胰岛素用量,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HbA1c均控制良好,其中观察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良好地控制血糖HbA1c,同时增加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0.
殷雪芹 《海峡药学》2016,(2):107-108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常规指导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对照组仅口服吡格列酮片,联合组采用金芪降糖片+吡格列酮片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指标(FPG、2hPG及HbA1c)和胰岛素指标(FINS、2hINS、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133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监测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咯列酮和常规治疗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尿酸的作用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降低血尿酸作用高于吡咯列酮组和胰岛素组。结论:胰岛素组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无痛风的患者,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胰岛素)和联合用药组(胰岛素+吡格列酮),每组25人,疗程10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的变化,并记录低血糖反应次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联合用药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单药组,且联合用药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两组低血糖反应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胡菊萍  陶冬青  张令晖 《中国药师》2009,12(11):1594-159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格列奈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糖、HbAlc、Fins、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1),并能降低患者血脂(P〈0.05),血压影响不大,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曹春丽  张静  张红梅 《中国药师》2015,(10):1747-1749
摘 要 目的: 探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未达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加用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血糖未达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联合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 联合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沙格列汀组2hPG及HbAlc下降幅度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但FPG下降幅度小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及HOMA-IR的改善优于沙格列汀组(P<0.05),沙格列汀组治疗后BMI无改变(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BMI增加(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沙格列汀更适合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及其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5例,41例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44例给予口服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口服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血糖达标平均天数,二甲双胍日均用量均低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组(P〈0.01)。结论:两组对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有稳定、良好的控制效果,其中口服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胰岛素和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例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外的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而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倒)单用胰岛素,治疗组(28例)予胰岛素+吡格列酮,疗程均为12周。在开始和结束时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甘油三酯。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HbA1c水平则较低(P〈0.01),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体重较治疗前均增加,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T2DM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吡格列酮,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开放的随机研究中,31位血糖控制不稳定的2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接受了恒量的伏格列波糖治疗。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固定剂量为30mg)加伏格列波糖;单一治疗组(控制组)只给予伏格列波糖。疗效用血糖控制(血浆葡萄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来评价。结果显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4周内的血浆葡萄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8.
吡格列酮与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与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磺酰脲类和双胍类治疗而空腹血糖控制不佳(7.0 mmol·L-1≤空腹血糖(FBG)≤13.0 mmol·L-1)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吡格列酮15 mg·d-1组与罗格列酮4mg·d-1组,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12周后,2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总费用合计为189.84元、罗格列酮组为440.16元,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吡格列酮与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相似,但吡格列酮的费用明显低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9.
联合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科住院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结果:本研究选取的FBG、2hPG、HbAlc指标值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与吡格列酮联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不但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值,而且患者依从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逸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54+58-54,58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对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T2DM)诊断并伴有超重的患者68例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口服吡格列酮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患者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提高,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变化,未出现肝功能损害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结论:吡格列酮对提高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