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无线链路状态的高度时变性,终端任务的卸载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导致任务时延恶化,甚至任务失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可靠端边协同的时延保障模型.首先,基于嵌入式马尔可夫理论分析了任务卸载时延的统计特征;然后,基于网络演算理论推导出设备端任务计算时延的概率分布;最后,提出面向时延与可靠性感知的性能评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与面向平均时延或平均速率最优的决策方案相比,所提方案能够提升具有特定时延需求的任务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适应网络拥塞的网络端到端时延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到端时延是评估计算机网络QoS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基于网络端到端时延的组成,通过分析传统模型对网络拥塞的局限性和研究单个节点排队时延模型,提出了网络端到端时延估算模型,并利用OPNET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可以对不同网络情况的时延进行估算,从而有效指导网络规划.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网络结构及其流量工程与QoS保证机制.在Linux系统的IPv6网络下设计以TCP和UDP为业务模型,利用NS2平台对非MPLS网络和MPLS网络进行仿真,并以吞吐量、端到端时延、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对QoS性能进行分析.实验证明利用MPLS-TE技术在IP网中能进一步优化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无线多跳网络中链路调度机制与用户公平性和时延保证特性的关系。为保障多用户业务公平性并减少用户的端到端时延,引入了“链路调度周期”和“链路跳数度”的概念。基于用户调度机会公平性最优化问题模型,通过寻求次优解的方案提出一种用户公平性与时延保证链路调度算法。算法充分考虑了无线多跳网络的空间复用和链路物理特性,保证了系统吞吐量性能。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一定系统吞吐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公平性和端到端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延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端到端网络时延测量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给出了实现网络时延测量的几种方法,介绍了基于ICMP、TCP、UDP等几种网络通信协议的网络时延测量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分析,对各种各种测量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随机时延和数据丢包造成网络控制系统性能下降甚至使得系统不稳定.为了提高网络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双端Smith预估随机时延补偿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在控制器端和执行器端分别引入Smith预估器,将随机时延补偿控制问题转换为模型匹配问题.然后,设计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使Smith预估模型和真实模型相匹配,实现对随机时延的完全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对网络时延进行有效补偿,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用于无线Ad Hoc网络性能评估的排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一种描述无线Ad Hoc网络的排队网络模型,介绍了在无线Ad Hoc网络中应用的IEEE 802.11 DCF协议。对该协议下无线Ad Hoc网络的饱和吞吐量和实际服务时延性能,通过采用二维离散时间Markov链和M/G/1排队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对不同业务负荷情况下,网络的平均端-端时延进行了评估和仿真,实验表明仿真结果与分析结果相近,说明排队模型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因传输控制协议(TCP)链接重置而产生的冗余数据,提出在端到端数据传输路径的最后一跳监控TCP重置消息,在继续转发这个消息前丢弃该TCP链接的缓存数据,从而减少冗余数据的转发. 为验证该机制的有效性,基于NS 2构建了一个长期演进网络模型,并进行了广泛的实验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减少系统丢包率,提高网络吞吐率并降低分组的平均时延和平均抖动,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 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时延、数据传输不可靠甚至传输中断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引力势场的路由选择算法RAGPF.RAGPF算法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大小、历史传输成功率来建立势场模型,进而确定一条最优路径;数据流会被平均场强值最大的路径所吸引传输,最终流向sink节点.仿真结果表明,在平均端到端时延与网络数据包投递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线网络中的路由协议以被动方式处理网络拥塞,可能导致更多的数据丢失、更长的时延和更大的网络开销问题,提出了可用于认知网络的具有业务感知能力的路由协议(Traffic-Aware Cognitive Routing,TACR).TACR通过应用基于维纳过程的预测方法,利用局部探测信息使节点快速、准确地感知到网络中业务状态的变化,从而优化了网络路由,均衡了网络负载.同时,TACR引入分布式Q学习算法,根据网络状态自适应地调整路由生存期,提高了路由对业务分布的自适应性.在合理的开销下,对典型场景中TACR的性能进行分析,证明了TACR性能的优越.仿真结果表明:在重负荷时,与已有协议对比,TACR的平均端到端时延减小约40%,丢包率降低约10%,网络开销减小约27%。  相似文献   

11.
BEB冲突分解算法时延性能计算机仿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TLAB设计计算机程序对阻塞式信道条件下的随机多址接入系统MAC协议中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BEB)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得到了在多种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冲突分解效率和终端接入时延性能的数值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具有长传播时延的多址系统 (如卫星通信系统 ) ,提出了主动重发的随机多址协议 .研究结果表明 :在ALOHA系统中 ,这种新协议可以以较小的吞吐量损失得到时延的显著减小 ;而在直扩 /码分多址ALOHA系统中 ,这种新协议可以同时改善系统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 .  相似文献   

13.
针对随机早期检测(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对网络时滞、参数设置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时滞网络的稳定随机早期检测算法(TRED:Time-delay RED)。引入史密斯预估器,以抑制网络时滞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采用瞬时队列长度替代平均队列长度作为拥塞指示,加快系统的响应能力;改进RED算法的丢包概率函数为非线性函数,同时自动调整系统参数,以适应网络环境变化。仿真结果表明,TRED算法能成功补偿网络延时,并在不同的时滞环境、不同程度的拥塞环境中保持稳定的队列长度,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从而保证了良好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动态频谱接入中的多个频谱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物理层频谱感知错误和信道衰落等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预测的动态频谱接入策略.该策略基于交替更新过程的结论,能够在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前提下为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选择可用度较好的信道.推导了该方法的时延性能理论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的随机频谱接入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15.
Aiming at the uplink out-of-synchronization problem due to the long distance and the high delay between the eNodeB and the UE, a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tructure is presented for the 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 super coverage. The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tructure is a new preamble sequence constructed by two different cascading Zadoff-Chu root sequences followed by the expanded cyclic prefix and guard time. Furthermore, the period auto-corre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of the proposed preamble is derived and the coverage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to-correlation of the proposed preamble reaches its peak only when the delay is zero, and the coverage range is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preamble.  相似文献   

16.
随机接入预约CFDAMA-PR MAC协议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地面站采用预测预约方式的卫星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混合式按需/自由分配一预测预约协议(CFDAMA—PR).CFDAMA—PR协议可采用隐式和显式预约请求方式,对采用随机接入预约方式的CFDAMA—PR与R—CFDAMA协议的时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比较.计算机仿真中采用IPP及IFP信源模型,结果表明:在采用随机接入预约方式的情形下,CFDAMA—PR协议实现了更佳的时延/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17.
CDMA作为一种多址接入技术在无线数据网络中已广为应用,文中在多码CDMA和单码CDMA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多码CDMA和单码CDMA在分组数据网络中的随机多址接入模型,并对其吞吐率特性和归一化时延续性进行了分析,在扩频码数目、长度均相等并且匹配滤波器分辨率为1 chip时二者具有相同的吞吐率和归一化时延特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供应商选择问题中面临的不确定情况,以及采购过程中可能遇到随机延迟的现状,应用连续型随机变量离散化的方法,将不同供应商延迟周期的组合问题转化为所有供应商总的延迟周期的组合问题,从而减少了组合的数量.利用卷积公式证明了参数相同和参数互不相同两种情形下,m个服从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求和密度函数,并且利用条件期望估计了每种情景下的延迟成本.最后,给出了所有供应商总延迟周期在不同情形下的延迟成本的算法。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已有TURBO码交织器设计规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交织器——综合型随机交织器.通过计算机仿真,从输出码重、相关系数和延时3个方面性能对常用交织器和新交织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型交织器获得的纠错性能优于其它交织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量机器类终端同步入网时因重传带来的功耗急剧增加问题,以第i个时隙内进行第j次随机接入的用户数 作为状态变量,给出了带功率攀升机制的多信道S-ALOHA的暂态性能分析办法(尤其是功耗与时延模型)及其接入强度稳定时的近似形式。以3GPP机器类通信两种业务模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性能分析办法及其近似形式的正确性,给出了用户数、退避区间、最大重传次数对功率攀升机制的性能影响,提出了适当增大退避窗口以时延换取能耗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