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比较Sirius、Oculyzer、AS-OCT和A超对近视患者角膜最薄点厚度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03/04在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眼科近视眼激光部行飞秒激光辅助LASIK患者81例162眼,用Sirius、Oculyzer、AS-OCT和A超四种仪器分别测量以上患者的角膜最薄点厚度,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超、Sirius、Oculyzer、AS-OCT测量结果分别为537.91±24.12、538.12±22.64、538.20±23.74、527.04±23.11μm(P<0.01)。AS-OCT的测量结果明显小于其他三种方法测量结果,A超、Sirius、Oculyzer之间无差异。将A超、Sirius、Oculyzer、AS-OCT测得的角膜厚度最薄点数值进行两两相关分析, 表明四种方法测量角膜最薄点厚度均有高度相关性(r=0.920、0.914、0.951、0.908、0.929、0.919,均P<0.001)。A超分别与Sirius、Oculyzer、AS-OCT测量角膜最薄点厚度在95%CI为-18.77~18.33、-19.79~19.19、-3.79~25.53μm,结合 Bland-Altman 图,提示Sirius、Oculyzer、AS-OCT分别与A超间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与 A 超测得的角膜最薄点厚度结果相比,AS-OCT 测量的结果偏薄。四种方法测量的角膜厚度最薄点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但95%的一致性界限较宽,临床使用中两者可以相互参考,不能替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scan Ⅱ测量近视患者85例(170眼)的CCT,用配对t检验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分析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A超、Sirius、RTVue-OCT和OrbscanⅡ测得的CCT值分别为(531.77±34.98)μm、(531.84±35.86)μm、(521.34±34.43)μm、(530.78±41.00)μm,RTVue-OCT的测量值最小,与其他3种测量仪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他3种仪器测量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线性相关显示4种测量方法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均为P=0.0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4种测量方法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4种仪器均可以作为CCT的测量工具,但相互替代使用需要慎重。RTVue-OCT测量的CCT值较小,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张鸿瑫  蒋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9):1801-1804
目的:利用LenstarLS900,OrbscanⅡ系统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探讨三种测量方法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近视眼患者35例70眼分别用Lenstar LS900,OrbscanⅡ及A超角膜测厚仪依次重复测量CCT3次,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方法测量CCT之间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三种测量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一致性检验采用Bland-Alt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enstar LS900,OrbscanⅡ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得的近视眼患者CCT均数分别为542.75±40.06,528.74±39.59,538.54±40.93μm。Lenstar LS900的测量值较A超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大4.21±8.78μm,较OrbscanⅡ测量值大14.01±13.39μm,OrbscanⅡ测量值较A超角膜测厚仪小9.8±10.5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仪器测量结果均具有显著相关性,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测量值呈正相关:r=0.977(P<0.05),r=0.944(P<0.05)。Bland-Altman方法分析: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95%一致性区间上下值为-13.0~21.4μm,1.4%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以外,OrbscanⅡ与A超角膜测厚仪95%一致性区间上下值为-30.5~10.9μm,7.1%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Lenstar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一致性更好。结论:LS900与A超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测量CCT一致性及相关性好,Lenstar LS900可以作为近视患者CCT的非接触式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扫频CASIA SS-1000 OCT与Sirius眼前节分析仪两种仪器测量正常人角膜顶点厚度(CCT)和最薄点角膜厚度(TCT)结果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近视患者34例,均由同一熟练操作者对受检者右眼进行测量,先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再使用SS-1000 OCT重复测量角膜厚度。配对t 检验及Bland-Altman 用于评估SS-1000 OCT 与Sirius眼前节分析仪的角膜顶点及角膜最薄点的一致性。

结果:SS-1000 OCT 及Sirius角膜地形图仪测量CCT 的角膜顶点均值分别为517.62±25.29、518.47±27.23μm。SS-1000 OCT 及Sirius眼前节分析仪CCT 的角膜最薄点均值分别为513.53±25.06、515.32±26.69μm。两者角膜顶点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角膜最薄点的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设备测量的角膜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9、0.965,均P<0.05)。做Bland-Altman分析,角膜顶点厚度的95%一致性界限为(-14.22μm,12.52μm),角膜最薄点厚度的95%一致性界限为(-15.61μm,12.03μm),4%(3/68)的点在95%一致性的界限外,但角膜最薄点的一致性差异更大。

结论:SS-1000 OCT 测量CCT与Sirius眼前节分析仪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考虑相互替代,但角膜最薄点还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 Tomey OA-2000、IOL Master700 及 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 选取青岛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 56 例(112眼),分别用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双眼CCT,对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 眼的CCT测量结果:A超角膜测厚仪为(542.23±26.88) μm,Tomey OA-2000为(521.75±26.51)μm,IOL Master 700为(519.53±28.15)μm。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37,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 与 A 超角膜测厚仪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其中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值较Tomey OA-2000厚(20.48±8.16)μm,两者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18.96~22.01 μm;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CCT值较IOL Master 700厚(22.71±10.39)μm,两者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 20.76 ~ 24.65 μ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超角膜测厚仪、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三种仪器测量值均呈高度相关(均为P<0.01)。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测量的CCT值与A超角膜测厚仪相比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测量CCT的结果与A超角膜测厚仪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其结果存在微小的差异,三者之间不能简单地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分析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型超声测厚仪对中央角膜厚度(CCT)测量结果的差异,研究Sirius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屈光手术前175例(175只眼),分别应用Sirius(意大利科以康)和A超(DGH500)进行CCT测量,用SPSS13.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Sirius系统测量的CCT平均值为(534.75±33.757)μm,A超所测CCT平均值为(550.70±35.037)μm。A超比Sirius测量的CCT厚15.95μm,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呈正相关(r=0.954,P=0.00)。因Sirius测量不受操作者影响且样本量较大,便以Sirius所测CCT分3组(1组CCT<500μm,2组CCT500~550μm,3组CCT>550μm),3组结果均为A超比Sirius测量的CCT厚,但都有很好的相关性。1组Sirius系统和A超的CCT分别为(478.96±13.408)μm和(496.70±20.003)μm,r 1=0.823,P=0.000;2组分别为(524.49±14.031)μm和(540.08±16.981)μm,r 2=0.794,P=0.000;3组分别为(571.08±15.769)μm和(586.90±18.952)μm,r 3=0.839,P=0.000。结论用Sirius三维地形图、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屈光手术术前CCT测量,其结果可靠性好、影响因素少且操作简单、无创,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角膜内皮镜SP-1P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重复性,以及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检测CCT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8月至10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矫正近视的患者114例(均纳入右眼),年龄为(22.14±4.83)岁,采用角膜内皮镜SP-1P连续测量3次CCT,同时通过AS-OCT和A超分别测量CCT,测量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进一步应用Bland-Altman法对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角膜内皮镜SP-1P 3次测得的CCT值分别为(521.33±27.90)μm、(521.70±27.83)μm、(521.69±27.6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8,P=0.395);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3次测量间的差值均至少95.6%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内。A超及AS-OCT测得的CCT值分别为(544.50±30.48)μm和(520.75±28.62)μm,其中角膜内皮镜SP-1P和AS-OCT测得的CCT值均较A超所测CCT值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角膜内皮镜SP-1P和AS-OCT测量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 角膜内皮镜SP-1P测量CCT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角膜内皮镜SP-1P和AS-OCT具有同等的准确性及良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替代;但二者测得的CCT值均较A超偏低。  相似文献   

8.
陈蛟  王华  何书喜  罗栋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28-1830
目的:探讨 EX500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EX500 Excimer Laser workstation )术中测量 LASIK 患者中央角膜厚度( central conreal thickness,CCT)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3-01/06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63例120眼患者分别用EX500和A型超声测厚仪进行CCT测量,按A超测量值>550μm,500~550μm,<500μm分为三组。用Moria公司 SBK 微型角膜刀切开角膜瓣后再次分别用EX500和A超进行CCT测量。 EX500进行准分子激光消融,完成后测量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术前 CCT 的平均测量值:A 超为527.9±34.3μm, EX500为528.5±34.6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36,P=0.085)。其中CCT>550μm组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571.4±17.3μm,EX500为572.7±15.7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57, P=0.072)。 CCT 500~550μm组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523.4±13.1μm,EX500为524.2±12.4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4,P=0.058)。CCT<500μm 组的平均测量值:A 超为484.5±9.8μm, EX500为483.7±8.9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95,P=0.174)。掀起角膜瓣后CCT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401.3±34.2μm,EX500为393.4±38.9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69, P=0.000), EX500测量平均值明显低于A超组。准分子激光消融完成后测量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332.6±38.3μm,EX500为307.3±37.1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165,P=0.000)。
  结论:对于LASIK患者术前角膜CCT的测量,EX500与A 超的平均测量值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掀起角膜瓣后和准分子激光消融后角膜剩余基质床厚度的测量,EX500测量值低于A超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Oculyzer眼前段分析系统、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900、角膜内皮镜与超声测厚仪测量屈光不正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连续选取行术前检查的屈光不正患者34例(68只眼),对每位患者分别用Oculyzer、Lenstar、Tomey内皮镜、超声测厚仪四种仪器测量其CCT,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简单线性相关、B1and-Altman分析。结果 Oculyzer、Lenstar、Tomey内皮镜、超声测厚仪测量CCT平均值为(557.69±32.99)μm、(546.75±34.44)μm、(539.44±33.58)μm、(555.87±34.97)μm。超声测厚仪与Oculyz-er两种测量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测厚仪与lenstar、Tomey内皮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显示超声测厚仪与Oculyzer、Lenstar和Tomey内皮镜三种仪器之间存在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965、0.968。B1and-Altman分析显示超声测厚仪与Oculyzer、Lenstar和Tomey内皮镜比较95%一致性界限范围分别为(-24.71~21.07)μm、(-8.79~27.03)μm、(-10.74~23.60)μm。结论 Oculyz-er测量值与超声测厚仪最接近;三种仪器与超声测厚仪之间呈正相关;三种仪器与超声测厚仪的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TOPCON角膜内皮镜SP-3000P、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跟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以及A型超声法测量近视眼角膜中心和中央旁角膜厚度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角膜内皮镜、Orbscan Ⅱ、眼前节AS-OCT及超声法测量右眼角膜中央角膜厚度,同时采用前三种方法测量距中心3 mm上方(12点),下方(6点),鼻上(2点),颞上(10点)四个位置旁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134只眼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A超最厚为(543.10±32.69) μm,AS-OCT为(537.02±32.39) μm,OrbsanⅡ为(534.93±34.25) μm,角膜内皮显微镜最薄为(515.49±32.7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配对t检验AS-OCT与OrbsanⅡ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一致性分析显示超声与AS-OCT的一致性最好,最大绝对差值为25.43 μm.125只眼旁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OrbsanⅡ在四个不同位置测量值最大,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值最小.结论 TOPOCON SP-3000P非接触内皮镜测量中央及中周边角膜厚度较OrbscanⅡ、AS-OCT及超声测量结果明显薄,临床上不能代替其他方法;OrbscanⅡ与AS-OC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一致性好,可相互替代,但对周边角膜厚度测量差异明显,不可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OculyzerII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型超声测厚仪对近视患者中央角膜最薄点厚度(TCT)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准分子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102例(204只眼),利用OculyzerII及A型超声测量的TCT值,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culyzerII测量的左右眼TCT均值分别为(540.43±27.69)μm和(541.54±28.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11);Oculyzer系统和A型超声测量TCT的均值分别为(540.99±28.10)μm和(535.80±29.33)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95,P=0.000),两者的差值平均为(5.181±6.753)μm,线性相关显示两者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973,P=0.000);96.6%的点落在95%的一致性界限内,表明两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的一致性界限为(-8.1μm,18.4μm).结论 OculyzerII与A型超声在测量角膜最薄点厚度上虽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及一致性但也有显著差异性且95%的一致性界限较宽,临床使用中两者可以相互参考,不能替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眼前节测量系统Oculyzer与OrbscanⅡ对角膜中央厚度(CCT)、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等参数的测量结果,分析其差异性与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检查的63例(63只眼),分别使用Oculyzer和OrbscanⅡ测量CCT、Km、ACD,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Oculyzer和OrbscanⅡ测量CCT的平均值分别为(533.21±27.02)μm、(528.18±29.12)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m测量结果分别为(43.32±1.52)D、(42.99±1.4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测量结果分别(2.72±0.42)mm、(2.69±0.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仪器测量CCT、Km、ACD的95%一致性区间(Lo A)较小,其上下限最大的绝对值分别为18.9μm、0.55 D、0.103 mm,一致性较好。结论 Oculyzer和OrbscanⅡ在测量屈光手术术前人群的CCT、Km、ACD等参数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尤其是Km、ACD的测量两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ulyzer为屈光手术患者眼前节测量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应注意其CCT测量结果与OrbscanⅡ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赵艳  韦伟  张长宁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50-1252
目的:比较两种非接触眼生物测量仪Lenstar 900( LS900)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眼前节有关参数的异同。 方法:对近视患者54例87眼分别采用LS900及Sirius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前房深度(aqueous depth, ACD)、角膜平K(flat keratometry, FK)、角膜陡 K(steep keratometry,SK)、白到白(white to white, WTW)。采用配对 t 检验、Pearson 相关和 Bland-Altman图分析和评估。 结果:Sirius系统检测的CCT和ACD大于LS900,而FK、SK和 WTW 小于 LS900,差值的均值分别为-6.11±6.32μm;-0.09±0.07 mm;0.18±0.25 D;0.21±0.36 D 和0.25±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种检测结果均显著相关( P〈0.01)。 Bland-Altman 一致性比较: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6.26~18.49μm,0.04~0.22mm,0.68~0.32D,0.92~0.50D和1.00~0.5mm。 结论:LS900和Sirius系统对眼前节参数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Lenstar和Sirius测量方式并不一致有关,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青年近视散光患者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性的分布变化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用ALLEGROOculyzer眼前房诊断系统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3个月对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8~39岁的近视散光患者共163例(296眼)进行测量,获得角膜前、后表面20。、25。、30。、35。、40。的Q值(AQ和PQ)及其变化(AAQ和APQ),分析其与屈光参数的关系。对手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的Q值进行秩和检验.对术后各Q值与患者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最大切削深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术前角膜各AQ值均与术前柱镜度(CD)呈负相关(r=-.213、-0.279、-0.332、-0.363、-0.133,P〈0.05)。术后各AQ值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皓38.15、43.94、48.47、44.78、25.97,P〈0.05),术后各PQ值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10、10.18、9.77、7.75、3.30,P〈0.05,)。术后△AQ20、△AQ25、△AQ30、△AQ35、△AQ40与术前球镜度(so)呈正相关(r=0.884、0.870、0.871、0.612、0.370,P〈0.05),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呈正相关(r=0.834、0.866、0.872、0.625、0.388,P〈0.05),与最大切削深度(MD)呈正相关(r=0.779、0.823、0.842、0.634、0.403。P〈0.05).与残留角膜基质厚度(CS)呈负相关(r=-0.332、-0.377、-0.410、-0.352、-0.168,P〈0。05);△AQ35、△AQ40与术前CD呈正相关(r=0.124、O.120,P〈0,05)。△PQ20、△PQ25、△PQ30与术前SD呈负相关(r=-0.210、-0.185、-0.154,P〈0.05),与术前SE呈负相关(r=-0.225、-0.196、-0.169,P〈0.05),与MD呈负相关(r=:-0.210、-0.184、-0.164,P〈0.05)。另外△PQ35与术前SD和SE均呈负相关(r=-0.121、-0.124,P〈0.05),△PQ40与术前SD呈负相关(r=-0.120,P〈0.05)。结论大多数青年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形态前表面为长椭圆形,后表面中央为扁椭圆形,周边为长椭圆形,LASIK术后发生明显改变,均向扁椭圆形方向变化.前表面形态变化更为显著,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相泽  郑燕 《眼科》2011,20(5):322-325
目的 探讨青年近视眼患者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性(Q值)变化规律.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LASIK手术的青年近视散光患者423例(829眼).方法采用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对所有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检测,获得角膜Q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Q值、屈光度、角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Q值)及其与角膜球差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16例(116眼),年龄18~45岁,球镜度- 1.25~-10.75 D,柱镜度0.00~-3.50 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前、后表面6、7、8、9 mm直径下的Q值及角膜球差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角膜前、后表面Q值与球差及其他参数的相关性、以及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建立角膜前、后表面相应范围Q值与球差的回归方程 结果 在6~9 mm取值范围下,角膜前表面Q值分别为-0.24±0.09 、-0.29±0.09、-0.33±0.09和-0.39±0.10;后表面Q值分别为-0.12-0.12、-0.21±0.11 、-0.30±0.10和-0.38±0.10.前表面Q值较后表面Q值偏向负值方向,6~8 mm前后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5、-6.68、-3.46,P<0.01).6~9 mm取值范围下角膜前、后表面Q值均呈正相关(r=0.30、0.37、0.40、0.42,P<0.01).0值与球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6mm角膜直径下,前表面回归方程为SA=0.663Q+0.415,后表面回归方程为SA=0.159Q-0.177,前表面Q值为-0.60时,球差接近零.6~9 mm取值范围下,前表面Q值与与柱镜度均呈正相关(r=0.28、0.27、0.25、0.22,P<0.05).后表面7~9 mm范围内的Q值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18、-0.21、-0.24,P<0.05)Q值与年龄、性别、眼别无相关 结论 近视眼角膜前、后表面均呈长椭圆形,前表面较后表面的长椭圆形特点更显著.Q值与球差存在正相关关系,Q值越负,球差越小.  相似文献   

17.
Hao GS  Zeng L  Li YR  Shui D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42-145
目的 探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比较其结果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112例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受检者,只选取右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由两位检查者肓法使用Pentacam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3次,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角膜厚度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致性检验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 角膜厚度均值分别为Pentacam系统(538.63±31.55) μm,超声测厚仪(541.02±30.45) μ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414,P=0.001),两者的差值平均为(-2.39±7.42)μm。两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的一致性界限为(- 16.93 μm,12.15 μm)。Pentacam系统与超声测厚仪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8,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都比较稳定、重复性好。结论 Pentacam系统与超声测厚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也较好,但要注意增加测量次数。  相似文献   

18.
背景角膜Q值是描述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特性的重要参数,而角膜作为光学曲面,是由一系列通过光轴正切面的截痕集合而成。所以只有正切面对于曲面所截的截痕才能代表其真实的光学形态,也就是说用正切曲率半径推算的Q值能真正代表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特性。目的运用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推算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Q值,分析青年近视受试者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非球面特性。方法16~30岁的近视受试者90例90眼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均取右眼,受试者平均等效屈光度为(-5.45±2.75)D,按近视度数不同分为低度近视组30眼、中度近视组30眼、高度近视组30眼。采集并导出角膜前表面间隔0.1mm的360条半子午线正切曲率Ft值。将所需计算半子午线截痕上的所有Ft值代入正切曲率半径公式,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并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模型处理系统计算得到各半子午线Q值,并进行区间整合,同时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检影验光、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角膜曲率计检查及眼底检查。结果所有受检眼角膜的半子午线确定系数(R^2)均〉0.5。90眼水平方向鼻侧区间和颞侧区间Q值均数分别为-0.32±0.11和-0.3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P〈0.05);角膜顶点曲率半径(r0)值均数分别为(7.78±0.27)mm、(7.72±0.2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6,P〉0.05);不同近视度组鼻侧、颞侧区间平均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鼻侧:F=0.192,P=0.825;颞侧:F=0.912,P=0.406)。水平鼻侧和颞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分别为-0.33±0.14和-0.30±0.13,r0平均值分别为7.76±0.30和7.74±0.24,r0与水平鼻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呈弱正相关(r=0.320,P〈0.05),与水平颞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无明显相关(r=0.104,P〉0.05)。水平鼻侧半子午线与鼻侧区间及水平颞侧半子午线与颞侧区间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9、-0.373,P〉0.05)。结论用线性回归方法以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可以推算出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和区间Q值整合的结果。本组近视受试者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形态趋向于长椭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