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加行SE/EPI序列DWI扫描,分析其MRI及DWI征象。结果:17例共21个瘤灶,其中单侧单发13例,单侧多发2例(共4个瘤灶),双侧单发2例;17个瘤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方,4个位于腮腺深叶;20个瘤灶呈圆形或卵圆形,1个呈不规则、分叶状;20个瘤灶边缘清楚,1个边缘模糊。17个直径20mm的瘤灶MRI呈长T2或稍长T2信号,信号混杂,囊变区T2信号更高,T1WI以等或稍长信号为主,其中4个瘤灶伴短T1出血信号;4个直径20mm瘤灶信号较为均匀,呈稍长T2、稍长T1信号。9例单发患者加行DWI,4个瘤灶呈明显高信号,5个呈等低信号。21个瘤灶均不同程度强化,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其中2个呈包膜样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不难作出诊断,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腮腺腺淋巴瘤的术前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2例。年龄42~85岁,平均(62±8)岁。结果 29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共发现54个肿瘤(单侧单发20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多发5例),其中36个(67%)位于腮腺浅叶和中下极,无单独发生于深叶的病灶。肿瘤一般呈类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整、大部分可见包膜(50个),病灶小者信号较均匀、较大者信号混杂,T1WI大部分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高低混杂信号、灶周及部分病灶内见留空血管影,增强后实质成分表现为较明显强化,且大部分早期强化、延时期减退。其中19例可见囊变,囊变区呈类圆形液性信号影,囊变区呈明显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根据其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腮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12例行CT平扫,其中10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共22个病灶,单侧多发3例,单侧单发9例,双侧单发2例且其中1例为术后14年对侧再发。16个(72.7%)病灶或病灶主体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长径0.8~5.0cm,平均长径(2.3±1.3)cm,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19个(86.4%)病灶边缘光整,3例单发病灶边缘模糊,手术证实合并感染。12例(共18个病灶)CT平扫14个(77.8%)病灶密度均匀,4个(22.2%)病灶密度不均匀;10例(共15个病灶)增强扫描7个(46.7%)病灶呈明显强化,5个(33.3%)病灶呈中度强化,3个(20%)病灶呈轻度强化。3个病灶可见边缘线样强化。MRI上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等或高信号;平扫包膜呈环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中老年男性,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边缘清晰,明显强化,特别是双侧或多发病灶,并有吸烟史者,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点,着重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强化形式等。结果:24例均为中老年男性,20例有嗜烟史。24例CT和MRI共发现56个病灶,其中单发9例,多发15例。49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7个病灶跨叶,32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病灶长径0.3~4.6cm,平均长径约2.9cm。53个病灶包膜完整,边缘清楚。30个病灶呈实性,26个呈囊实性,囊变区呈裂隙状或分隔状。实性部分CT表现为密度均匀肿块,增强多呈中度至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多呈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减低。部分病灶可见血管包绕或小血管穿行,邻近下颌后静脉受压推移。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腮腺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thin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Warthin氏瘤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腮腺Warthin瘤均为单侧发病,男性10例,女性2例,50岁以上8例(66.7%).单发9例,多发3例,共16个病灶,其中9个(56.3%)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方.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类圆形液性密度灶;MRI T1WI病灶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大多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探讨MR和临床表现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12个病灶,MR均表现为双侧单发,病灶或病灶主体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MR平扫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等或者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表现,MR表现也具备一定的特点,对术前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点,着重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强化形式等。结果:24例均为中老年男性,20例有嗜烟史。24例CT和MRI共发现56个病灶,其中单发9例,多发15例。49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7个病灶跨叶,32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病灶长径0.3~4.6cm,平均长径约2.9cm。53个病灶包膜完整,边缘清楚。30个病灶呈实性,26个呈囊实性,囊变区呈裂隙状或分隔状。实性部分CT表现为密度均匀肿块,增强多呈中度至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多呈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减低。部分病灶可见血管包绕或小血管穿行,邻近下颌后静脉受压推移。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CT及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MRI 的表现.其中男32 例,女3例.年龄19~82岁,平均55岁,50岁以上28例(66.7%).有吸烟史30例(85.8%).平均病程17个月.结果 CT及MRI表现:共发现55个肿瘤(其中单侧单发25 例,单侧多发5例,双侧多发5例),大部分(45/55,81.8%)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方.在CT/MRI上,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术前CT 和/或MRI检查,有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 24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37个肿瘤(单侧单发13例,单侧多发6例.双侧多发5例),其中30个(81.1%)位于腮腺浅叶和后下象限。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类圆形液性密度灶;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根据其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12例腮腺淋巴瘤的CT表现,主要观察病灶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及其密度。结果:12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均为男性,7例病灶单发,5例多发(其中3例为双侧腮腺腺淋巴瘤),共21个病灶,其中13个(61.9%)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CT表现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密度均匀(12个)或不均,CT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CT值增高10~65HU,其中13个(61.9%)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或包绕。结论:年龄50岁以上男性患者,CT表现腮腺浅叶后下象限病灶,边界清,强化明显,特别是多发病灶和(或)病灶内见小血管进入时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表现特征的显示.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1)17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16例,女1例,50岁以上者13例.9例病灶单发,8例多发,共32个病灶,病灶中心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18个(56.25%),形态呈类圆形28个(87.5%),分叶4个(12.5%),边缘清楚31个(96.88%),边缘模糊1个.(2)和肌肉相比,病灶在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显示为等、稍高、高信号的数目分别占5/32个(15.625%),25/32个(78.125%),2/32个(6.25%);FSE T2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呈中等高信号,数目分别为17/32个,15/32个;2/32个,30/32个;FSE T1WI信号均匀31/32个,FSET2WI及L WI脂肪抑制序列信号不均匀者32/32个,小囊变区18/32个(56.25%),32个病灶均显示低信号包膜;(3)增强轻度强化比率31.25%,中度强化31.25%,明显强化37.5%;(4) 17例中,误诊为混合瘤4例,2例笼统诊断为良性肿瘤,余11例均正确诊断为腺淋巴瘤.结论 中年以上的男性,MRI发现腮腺浅叶的后下象限具有良性肿瘤病灶特征,平扫各序列显示有低信号包膜,在FSE T1WI,FSE T2WI及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信号特征多为稍高/中等高/高信号.采用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观察到内部有小囊变区,强化多为中等或明显强化,且病灶多发时,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腺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0 T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半定量分析对腮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4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个腮腺肿块的所有MRI平扫及DCE-MRI资料,分析每个肿块内感兴趣区(ROI)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特点,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个肿块中,8个恶性肿瘤及3个感染性病变曲线类型均为C型(平稳型,上升后处于平稳状态);7个混合瘤、1个基底细胞腺瘤、2个神经源性肿瘤、1个囊肿曲线类型均为A型(持续上升型);40个腺淋巴瘤中有32例曲线类型为B型(廓清型,上升后快速廓清),8例为C型;1例嗜酸细胞腺瘤亦为B型.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感染性病变的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病变与感染性病变曲线类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与腺淋巴瘤、恶性肿瘤与混合瘤、腺淋巴瘤与混合瘤的廓清率(W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CE-MRI半定量分析有助于腮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腮腺病变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腮腺病变影像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29例经CT和MRI检查的腮腺病变,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腮腺疾病影像表现主要分为3类:(1)局限性肿块23例;(2)弥漫性肿块3例,均为恶性肿瘤;(3)弥漫性肿大但非肿块者3例,2例为腮腺炎,1例为腮腺颌面海绵状血管瘤.腮腺局部单发肿块中,良性肿瘤15例,仅1例边缘不清,而4例恶性肿瘤中的3例肿块边缘不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腮腺混合瘤多较大,平均直径4.3 cm,而腺样淋巴瘤平均直径2.3 cm,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 =2.737,P=0.02).结论 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多数腮腺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腮腺管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优化和改进磁共振腮腺管造影技术 ,更清晰显示腮腺导管及其分支 ,提高腮腺管显示效果。方法 :采用几种序列显示 2 3例腮腺部位病变患者的腮腺管 ,然后给患者含服 2 0 0mg维生素C ,于服药后 3min和 10min分别再次扫描 ,将所获图像按腮腺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进行分级 ,比较各种序列及其服药前后的显示效果。结果 :IR FSE序列较传统FSE扫描腮腺管的显示效果明显提高 (P <0 .0 5 ) ,而SS FSE和SS IR FSE的成像时间虽然极短 ,但其分辨率及信噪比相对较差。服药后腮腺管的显示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在相同的扫描参数下 ,超长TR和TE的IRFSE脂肪抑制序列较其它序列能更好的显示腮腺管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几种MR成像序列对显示腮腺、导管的优劣以及对腮腺疾病导管系统的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对25例健康志愿者和10例腮腺疾病患者进行腮腺区域常规MRI扫描后,利用IR-FSE、3DFRFSE-XL3DCUBET2WI3种序列进行腮腺管水成像,对得到的图像进行后处理,然后对其各自显示腮腺导管及其分支的效果进行评比。结果:IR-FSE显示健康正常志愿者腮腺导管22例,3D-FRFSEXL为25例,3D-CUBE-T2WI为24例,3种序列显示腮腺疾病患者导管的例数分别为8侧、10例、8例。IR-FSE、3D-FRFSE—XL背景组织较少,IR-FSE可显示主导管和二级导管,3D-FRFSEXI。经重建后可显示主导管、二级导管和三级导管且导管显示平滑,图像信噪比高,3D-T2W1经重建后可显示主导管和二级导管,且可显示腮腺导管腺体的关系以及腮腺病变侵及腮腺、导管的范围。结论:三种序列均能较好地显示腮腺导管,但各自有优势,对腮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CT、MR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MRI影像特点,37例术前均行CT和MR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以及肿块大小、数目、CT密度、MRI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无痛性肿块.37例病变均位于腮腺浅叶.CT和MRI平扫示肿瘤呈类圆形,无分叶,边缘光滑肿瘤.病变较小,直径为7~30mm;密度、信号欠均匀,21例(56.8%)发生囊变.CT和MRI增强扫描示37例有较显著强化.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体积小、易囊变、强化显著等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点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它可侵犯多个关节,并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伴晨僵。病变反复发作,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MR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高、成像切面和序列丰富,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MR能直接显示关节积液、滑膜炎和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关节软骨和骨质的侵蚀破坏及肌腱、韧带异常等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病理改变,敏感性远高于普通X线检查。MR能早期发现病变,判定病变的活动度,明确病变累及的程度和范围,为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7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3例中多形性腺瘤9例,腺淋巴瘤8例(12个病灶),囊性淋巴管瘤3例,血管瘤、基底细胞腺瘤和脂肪瘤各1例。肿瘤大部分形态较规则,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9例多形性腺瘤中7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于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有较明显强化。8例腺淋巴瘤在T_1WI上呈稍低信号,T_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3例囊性淋巴管瘤均呈多房囊性病灶,形态不规则。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匀,呈明显长T_1、长T_2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强化明显,并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结构。1例基底细胞腺瘤,来源于腮腺深叶,T_1WI呈欠均匀等低信号,T_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1例脂肪瘤在T_1WI及T_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本组病例MRI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7%和82.6%。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