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的216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行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其中140例同时接受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①ASCUS患者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生率为44.44%,高级别CIN与宫颈癌发生率为20.37%。②高级别CIN及宫颈癌发病平均年龄为(44.57±11.23)岁,明显高于湿疣和低级别CIN者(均P<0.05)。③发生宫颈高级别CIN及宫颈癌的ASCUS患者高危HPV亚型以16型最常见,出现概率为41.67%,HPV58、18、52型感染率排在第2~4位。④HPV阳性者CIN检出率为55.56%,明显高于HPV阴性者的31.25%和直接阴道镜检的38.16%(均P<0.05)。⑤HPV检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阴性预测值为93.75%。结论:ASCUS病理类型复杂,32岁以下年轻患者发生宫颈湿疣可能性大,40岁以上特别是合并HPV16、58、18、52型感染者应警惕高级别CIN及宫颈癌的可能。ASCUS患者应先行HPV检测分流,阳性者联合阴道镜检查以提高CIN检出率,阴性者可定期重复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的临床意义和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218例细胞学检查报告为ASCUS患者行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其中10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高危HPV-DNA检测。结果:218例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率为49.54%,高级别CIN及浸润癌的发生率为17.43%,阴道镜拟诊≥CINⅡ40例,与病理结果相符29例,符合率72.5%(29/40)。高危HPV阳性组CIN检出率为66.67%,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6.96%。高级别CIN(CINⅡ、CINⅢ)17例中16例高危HPV-DNA检测阳性,仅1例CINⅡ为阴性。鳞癌3例,高危HPV检测均为阳性。结论:细胞学报告为AS-CUS时,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相差大,而且可能是发现高度CIN的第一个信号,需引起重视。高危HPV-DNA检测是一种有效的ASCUS分流管理手段,能提高CI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疾病筛查,对其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2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结合其HPV分型检测结果、阴道镜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227例宫颈Ascus患者中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为29.96%,其中高级别的CIN的发生率为13.22%,阴道镜下拟诊为CIN 114例占50.22%(114/227),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相符31例,两者符合率为27.19%(31/114),阴道镜下拟诊CIN2和CIN3共25例,与组织病理结果相符8例,符合率32.00%;HPV阳性组和阴性组CIN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5.37%(58/164)和15.87%(10/63)。结论宫颈细胞学结果 Ascus的患者应引起重视,结合宫颈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提高CI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阴道镜活检78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阴道镜活检和HPV感染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782例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782 例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293例,包括CTN Ⅰ 139例(17.8%),CIN Ⅱ90例(11.5%),CIN Ⅲ 64例(8.2%);宫颈浸润癌13例(1.7%);子宫内膜癌3例(0.4%);其余为:炎症451例(57.7%)、宫颈湿疣22例(2.8%).②宫颈病理学阳性组(包括CTN和宫颈浸润癌)和病理学阴性组(包括炎症和宫颈湿疣)的HPV阳性率分别为52.0%和40.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HPV阳性者较HPV阴性者年龄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HPV感染是宫颈癌和CIN的重要原因,HPV阳性者的年龄显著低于HPV阴性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的基因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行子宫颈癌筛查的72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步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高危型HPV(HR-HPV)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对于细胞学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和(或)HR-HPV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多点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724例中经病理确定为CINⅠ,Ⅱ,Ⅲ及子宫颈癌者分别为251例(34.67%)、17例(2.35%)、48例(6.63%)和10例(1.38%),宫颈脱落细胞hTERC的扩增率为11.05%。①724例HPV阳性率为39.64%;hTERC扩增在HPV阳性与阴性组分别为19.86%与5.26%(χ2=37.556,P <0.01)。②hTERC扩增在细胞学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组为5.19%、ASCUS为10.23%、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为(LSIL)11.84%、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为21.4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为73.17%、鳞状细胞癌(SCCA)为100.00%、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为50.00%;hTERC在HSIL及以上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LSIL及以下病变(χ2=186.755,P <0.01)。③在不同组织学结果中hTERC的扩增率分别为,NILM 3.70%、CINⅠ4.38%、CINⅡ47.06%、CINⅢ58.33%、浸润癌90.00%,hTERC在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CINⅠ和NILM者 (χ2=144.597,P <0.01)。结论:hTERC的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hTERC扩增与否有可能作为判断有无高度病变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正常但高危型HPV感染妇女的宫颈病理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2月就诊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的30岁以上行宫颈细胞学+Cervista高危型HPV联合筛查妇女的临床资料,对细胞学正常但高危型HPV感染且行阴道镜检查的218例妇女取活组织检查,分析其病理结局。结果:218例患者中,宫颈病变占27.5%(60/218),其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1.0%(24/218),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3.8%(30/218),宫颈浸润癌占2.8%(6/218)。HPV A9组感染共141例,其中CINⅡ/Ⅲ及以上病变21.3%(30/141),HPV A9组阳性与A9组阴性者比较,CINⅡ/Ⅲ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细胞学检查阴性,对宫颈高危型HPV检测及阳性结果尤其是A9组阳性,应高度重视,立即行阴道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浸润癌。  相似文献   

7.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ASCUS分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分流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ASCUS的471例患者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其中203例阴道镜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以上病变者在可疑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268例阴道镜检查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者给予阴道用药治疗1~3个疗程,3个月后复查宫颈涂片,4例细胞学仍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取活检送病理检查,余264例细胞学阴性者定期复查宫颈细胞学。结果471例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中,共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207例(43.95%),检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131例,宫颈癌4例,余264例避免了宫颈活检损伤,随访6~30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均未发现异常。结论电子阴道镜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有效检出宫颈细胞学ASCUS中CIN及宫颈癌患者,可作为基层医院对ASCUS进行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检测HR-HPV,预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浸润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248例患者分别进行HR-HPV检测、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在ASCUS患者中,CIN发生率为41.1%(102/248),高级别CIN(CIN2、CIN3)和浸润癌发生率为9.3%(23/248);在HR-HPV阳性组CIN检出率为68.1%(92/135),在HR-HPV阴性组CIN检出率为8.8%(10/1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30,P〈0.001)。阳性组发生CIN和浸润癌的风险是阴性组的22.037倍[OR(95%CI)=22.037(10.479~46.342)]。HR-HPV检测CIN和浸润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和91.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分别为90.1%和70.5%。阴道镜拟诊CIN和浸润癌126例,检出率为80.4%(82/102),其中高级别CIN和浸润癌20例,检出率为87.0%(20/23);阴道镜检测CIN和浸润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1%和83.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分别为80.4%和69.9%,与HR-HPV检测功效相似,关联系数为r=0.833;而阴道镜检测高级别CIN和浸润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98.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和97.8%。结论 HR-HPV阳性的ASCUS患者CIN发生率高,即行阴道镜检查;HR-HPV阴性患者可不行阴道镜检查而不会增加高级别CIN和浸润癌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路径。方法对105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HC-Ⅱ检测高危型HPV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同时研究ASCUS与患者年龄及其主观症状的关系。结果 ASCUS主要分布在30~49岁年龄段(70.48%),105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具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炎症80.95%(85/105)、CIN18.10%(19/105)、宫颈浸润癌0.95%(1/105)。这些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43例,其中CIN11例,包含7例高级别及以上病变;高危型HPV阴性62例,其中CIN9例,仅包含1例高级别病变。高危型HPV对高级别病变预测有意义(P=0.008)。在所有ASCUS患者中18例无任何症状,87例有症状(82.86%),症状与宫颈病变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587)。结论应对30~49岁ASCUS患者,尤其是高危型HPV阳性者,阴道镜下取活检是最佳的处理方法 ,可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LCT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45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151例,3月后复查LCT;B组,152例,随即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C组.151例,随即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下活检.比较3组ASCUS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检出情况.结果:①A组复查LCT,细胞学异常(≥ASCUS)39例(25.83%),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24例,CINⅠ5例,CINⅡ9例,CINⅢ1例.95例复查LCT正常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88例,CINⅠ4例,CINⅡ2例,CINⅢ1例.②B组有60例(39.47%)高危型HPV检测阳性,其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32例,CINⅠ13例,CINⅡ13例,CINⅢ2例.80例HPV阴性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均为宫颈炎.③C组151例ASCUS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115例,CINⅠ12例,CINⅡ18例.CINⅢ6例.④复查LCT和检测高危型HPV对预测ASCUS患者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查LCT是有效的分流ASCUS的方法.对于依从性差或高危人群,宜作高危型HPV检测进行分流,或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明确诊断,随即作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宫颈巴氏涂片与LCT在低收入妇女妇科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巴氏涂片与液基细胞学(LCT)在低收入已婚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对所在社区6416例低收入已婚妇女(低收入组)采用宫颈巴氏涂片进行了宫颈癌筛查,其中322例同期行LCT,并与同期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做宫颈癌筛查行LCT的294名妇女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①宫颈刮片巴氏异常者(≥Ⅱb级)低收入组中22例(0.34%),其中Ⅱb级12例(0.19%),Ⅲ级10例(0.16%),无Ⅳ级及Ⅴ级。15例(Ⅱb5例,其余Ⅲ级)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CIN8例,其中CIN12例,CIN2和CIN3各3例;②低收入组同期行LCT的322例妇女中,细胞学≥ASCUS共41/322例(12.73%),其中ASCUS15例,HSIL 1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CIN5例(CIN1和CIN2各2例,CIN31例);HSIL1例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对照组:细胞学≥ASCUS 22/294例(7.48%)。其中ASCUS 11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仅CIN 21例;2例LSIL;1例为CIN2。两组AGC各1例经阴道镜下活检均无异常;③低收入组中322例行宫颈刮片和LCT做自身对照:315例巴氏均为Ⅰ级,LCT正常;巴氏Ⅱb级2例,LCT均为ASCUS,病理分别为CIN1和CIN2;巴氏Ⅲ级3例,LCT检查,其中2例为ASCUS,阴道镜活检仅1例病理为CIN2。结论宫颈细胞学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巴氏涂片法在基层对低收入人群仍可为主要筛查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LCT,以提高宫颈疾病筛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取样巴氏涂片(Pap)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30~59岁、3年内未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行改良Pap、液基细胞学(L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Pap采用液基细胞学刷取样,2种细胞学取样采用分配样本法。细胞学以无明确诊断意义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为阳性阈值,对任一细胞学结果或HPV检测阳性的妇女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2种细胞学方法筛查宫颈癌的价值。结果: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以上病变以ASCUS为阳性阈值的筛查效率最高;改良Pap和LCT的筛查效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Z =0.70,P >0.05)和不满意率(χ2=0.343,P =0.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细胞学的诊断完全一致率为86.8%,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级别越高,2种细胞学方法判读结果的一致性越好。结论:改良Pap经济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人群子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取样巴氏涂片(Pap)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30-59岁、3年内未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行改良Pap、液基细胞学(L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II)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Pap采用液基细胞学刷取样,2种细胞学取样采用分配样本法。细胞学以无明确诊断意义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为阳性阈值,对任一细胞学结果或HPV检测阳性的妇女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2种细胞学方法筛查宫颈癌的价值。结果: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以上病变以ASCUS为阳性阈值的筛查效率最高;改良Pap和LCT的筛查效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Z=0.70,P〉0.05)和不满意率(χ2=0.343,P=0.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细胞学的诊断完全一致率为86.8%,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级别越高,2种细胞学方法判读结果的一致性越好。结论:改良Pap经济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人群子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DAN检测联合TCT在女性筛查宫颈病变体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HPV—DNA的检测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推出的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tureZ,HC—II)试验,宫颈脱落细胞病变程度检测采用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宫颈组织病理活检采用经典方法。结果:在受检者中,随着细胞诊断级别的升高,HPV的感染率亦随之上升,ASCUS、ASC—H、LSIL、HSIL的HPV感染率分别为41.30%、55.73%、80.42%、88.50%,TCT、HPV单项检出率分别为32.0%和38.4%,而两者联合检出率为49.2%;HPv和TCT均阳性的患者中,CINIU及以上的病变检出率最高,HPV和TCT均阴性的患者中,无一例CIN III及以上的病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T和HPV—DNA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诊出率,两者互补,降低单一检查所造成的假阴性率,从而更利于体检时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积极治疗并防止恶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与HPV L1蛋白联合检测在判断宫颈疾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2012 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检测HPV分型高危型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最后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PV亚型、L1蛋白及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Ⅰ)、CINⅡ/Ⅲ和鳞状细胞癌(SCC)中,HPV 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3%(27/42)、54.5%(6/11)、15.7%(8/51)、0(0/10),HPV L1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上皮病变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在114例患者中,HPV16感染阳性最多,占50%(57/114),其次分别为52型(14.91%)、58型(14.04%)、18型(7.89%)。HPV L1蛋白在HPV16和18亚型中呈低表达,在52、58亚型中呈高表达,且在感染HPV52、58亚型患者中L1蛋白阳性组中炎症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L1蛋白阴性组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L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宫颈疾病的程度及恶性进展趋势,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其预后和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521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联合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受检者平均年龄(34±9)岁,筛查并最后经病理诊断为HPV感染8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83例,CINⅡ73例,CINⅢ80例,宫颈浸润癌54例,子宫内膜癌5例,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1例,宫颈结核1例。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高危型HPV DNA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是92·22%,特异度是74·71%,阳性预测值5·19%,阴性预测值99·84%。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Ⅲ,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00%、80·34%、11·94%和99·63%;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0·13%、91·58%、11·11%和99·51%;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48·05%、98·46%、31·90%和99·21%。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筛查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70%、73·08%、5·21%和100·00%。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85·2%(46/54),CINⅢ92·5%(74/80),CINⅡ86·3%(63/73)和CINⅠ45·8%(38/83)。结论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阴道镜检查的1035例患者,用HCⅡ方法检测其HR-HPV病毒载量,分为阴性组(0.00~1.00)、低度载量组(1.0~10.00)、中度载量组(10.00~100.00)、高度载量组(100.00~1000.00)和极高度载量组(≥1000.00);将病理结果按照宫颈病变程度分为阴性组(慢性黏膜炎和挖空细胞)、低级别病变组(CINⅠ)和高级别病变组(CINⅡ、CINⅢ)。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PV病毒载量和CIN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为慢性黏膜炎、挖空细胞、CINⅠ、Ⅱ、Ⅲ的HR-HPV病毒载量的中位数(感染率)分别是2.70(58.22%)、56.00(79.07%)、88.05(79.66%)、323.90(93.27%)和364.07(92.47%),基本呈递增趋势。CIN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的分布差异显著(P均<0.05),低级别病变组和高级别病变组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组(低度载量组、中度载量组、高度载量组和极高度载量组)对于病理阴性组的危险度(OR值)依次递增:低级别病变组0.677、2.406、2.893和2.943;高级别病变组2.177、4.262、6.354和20.177。结论:CIN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有关,病毒载量越高,CIN发生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