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陶文虎 《安徽医药》2009,13(10):1251-125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技术的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6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65例直肠癌患者中均一期吻合成功。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盆腔复发1例,吻合口复发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中低位直肠癌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无术后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控制排便能力100%。术后随访2~5年,局部复发3例。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遵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的原则实施手术,观察组给予双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端端吻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保肛成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分别为(86.3±17.6)min、100.0%、0.0%、0.0%、0.0%、(19.4±4.8)d、5.4%,对照组分别为(95.7±18.2)min、81.1%、10.8%、2.7%、(25.3±5.2)d、8.1%,两组手术时间、保肛成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χ2=7.731、4.229,t=5.071,均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保肛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器的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7年10月超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技术保肛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根据Dukes分期,肿瘤下切缘的距离分别为2 em(10例),3 cm(55例),4 cm(25例).结果 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吻合口漏3例(3.3%),吻合口狭窄5例(5.5%).结论 在保证癌的根治及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在低位直肠癌术中利用双吻器技术可取得良好的保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按直肠全系膜切除原则下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3%),吻合口出血2例(3.3%),无吻合口狭窄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局部复发2例(3.3%)。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降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6.
许宏  胡平生  王锋  谢锡驹 《江苏医药》2012,38(18):2208-2209
近年来,低位直肠癌行各种保肛术发展较快,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远期效果与Miles手术类似。我科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双吻合器行低位吻合保肛术28例,其中采用腹腔镜器械切割缝合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3.3%),吻合口狭窄5例(5.4%)。术后随访1~5年,局部复发6例(6.5%)。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降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双切割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双切割吻合技术保肛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结果:75例行双切割吻合技术保肛成功,保肛率达96.15%,术后吻合口瘘2例(2.56%),吻合口狭窄12例(15.38%).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双切割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安全等优点,且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极限保肛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前会阴入路根治极限保肛,术中将血供良好的结肠断端无张力拉下与肛管吻合(行吻合器低位切除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切缘均经病理证实无肿瘤细胞浸润,2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两年内随访吻合口无肿瘤复发,远期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根治、保肛手术,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与选择。经腹前会阴入路,采用双吻合器根治性低位切除吻合保肛。这种术式能够保存患者肛门的功能,促使其正常功能的恢复,提升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一次性吻合器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对12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28例全部一次吻合成功,吻合圈完整,无吻合不全或漏钉情况。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随访98例(76.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2(6~60)个月,其中13例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3、5年生存率为82.7%和62.3%。结论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在不同时期保肛率的变化及其因素分析。方法将2003年7月~2008年6月收治的79例设为远期组,收治的2008年7月~2013年6月的104例设为近期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所有患者是否施行保肛手术而分为ARP组45例和SP组138例。结果远期组和近期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径<1/2周~全周四者的保肛率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体分型中,肿块型、溃疡型及浸润型及肿瘤病理呈高、中、低分化癌者三者的保肛率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P<0.05)。低位直肠癌Dukes A~D期四者保肛率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肿瘤周径、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主体位置、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性别及BMI等均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64例低位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2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23/3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的疗效确切,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更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肛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一年后局部复发;一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保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钉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根治安全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TME联合双钉吻合行低位直肠癌切除26例。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2例,切口感染2例,局部复发2例。随访36个月内死亡2例。远期排控便功能良好。结论TME联合双钉吻合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方便,可达到根治与功能保全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五种不同术式对其根治率、预后以及排便功能、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161例低位直肠癌下缘距肛缘距离和Dukes分期与保肛术式的不同,选择了miles、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s、Bacon五种术式,并且对此进行了排便功能和五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随访。结果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达58.39%。其中,低位吻合9例,超低位吻合48例,park's手术25例,Bacon手术13例。手术死亡率为2.1%(2例),吻合口瘘3例(3.19%),吻合口狭窄率为13.8%。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为100%,超低位吻合为97.91%,park's手术为88%,Bacon手术为53.33%。五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低位吻合为82%、0%;超低位吻合为78.9%、4.16%;park's手术为69.1%、13%;Bacon手术为63.1%、12%。结论 保肛手术与传统的miles手术在五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保肛手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标准并分析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直肠癌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52例,保留舡门括约肌手术患者101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分析直肠癌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手术方式的选择与肿瘤发生部位、环周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侵犯脏器、大体类型、是否为根治性、Dukes分期有关,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率、排便功能、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直肠癌患者可以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而手术方式的本身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赵强  姜世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389+3391-3389,3391
目的比较直肠癌前切除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与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48例的病例资料,根据在手术中对患者的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治疗组26例,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法的对照组22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患者的术后出院时间、首次肠排气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和治疗费用,以评价两种手术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平均出院时间(5.2±1.1)d,平均首次肠排气时间(3.1±0.8)d,平均静脉输液时间(4.8±1.4)d,平均治疗费用(2.2±0.3)万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根治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直肠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Dukes B和C期直肠癌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B组采用未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C组采用未短期放疗联合开腹手术方式,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根治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明显高于未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以及未短期放疗联合开腹手术方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根治直肠癌手术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方式以及未短期放疗联合开腹手术方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短期放疗联合腹腔镜根治直肠癌手术具有很好的保肛率和根治率,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侣军  张颖莹 《医药世界》2010,(9):980-982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对中晚期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7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照组患者同期直接手术。随访分析两组患者保肛率及3a生存率。结果近期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上,两组3a生存率及术中淋巴结阳性率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肛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加用放化疗在提高直肠癌患者保肛率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3a生存率和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率。但其最终结果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