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震  伍秋橙 《城市规划》2021,45(5):103-114
历史住区属于历史街区研究范畴.历史住区风貌具备本底性的文化内涵,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本文简析了欧美排屋住区的风貌特征,以美国波士顿比肯山排屋住区为例,评述了比肯山排屋住区的地位、格局与风貌特征,回顾了比肯山排屋住区风貌保护与更新的关键阶段,由此归纳出在"风貌管控、财税激励、场所营造、住区治理"四方面的策略,进一步总结出"多元即本真、个体即主体、维育地方性、留屋也留人"四方面的启示,为中国城市历史住区的风貌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历史住区具有"遗产"与"居住"的双重属性,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但往往面临无法兼顾的"双重困境"。近年来,用公共政策来配套促进城市遗产保护与更新成了一种积极的干预路径,本文将现行保护更新体系下长期被忽视的财政补贴和多主体参与机制作为研究的核心,提出了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兼顾的综合目标。本文选择以意大利历史住区保护与更新政策的革新代表城市热那亚为研究对象,选取热那亚历史中心住区建筑立面更新项目作为实证案例。实证案例内容包括项目的资金来源与分配、具体实施阶段、多方参与的合作框架等,并基于政策实施评估标准与评估项目的经验与不足,总结经验,分享启示。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自建住区的更新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晖 《规划师》2008,24(8):60-62
发展中国家自建住区的更新经验对我国旧城更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自建住区并不意味着住区的无组织,相反,自建住房可以作为正规房屋建造体系的必要补充,其具有自我组织性和可持续性,不适宜采用大规模清除的做法;确保土地和住房使用期的稳定对于促进居民的自助式更新至关重要,这是确保居民的政治、市场参与权,并通过这些参与权逐渐达到将自建住房合法化的前提条件;可通过提高社区组织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来帮助居民参与住区更新。  相似文献   

4.
老城旧住区更新机制存在需完善之处。本文参考国内外旧住区更新发展经验,分别就旧住区分类更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运作机制、社会参与、实施主体、保障制度等提供更新发展运作机制进行分析及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汪洋 《工业建筑》2014,(9):11-13
以建筑人居环境劣化、团结户问题和地域经济性损耗等为代表,老工业住区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衰退而逐渐边缘化,同时住区居民结构变迁引发社会性衰退。以武汉市青山区"红房子"住区为例,通过梳理"红房子"住区建设演变机理,分析提出"红房子"住区物理性衰退的表象及居民结构变迁引发的社会衰退,并提出了工业住区保护与更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旧城更新的指导思想是,延续其原有社会网络以保持场所归属感。对经济落后时期城市居民自建形成的老街区进行改造是旧城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社区的一种形式;社区内的社会活动是现代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且对维持社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社会活动的"行为容器"。该文基于社会网络角度,结合住区规划理论与空间句法相关理论,针对西安市八仙宫老街区的公共空间进行研究,从而指导老街区公共空间治理,促使其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7.
1976年,美国《税务改革法案》首次提出历史建筑保护税务抵免政策,并以1986年的修正版本沿用至今。在该法案发挥效力的30年来,美国历史建筑的更新项目无论在整体数量上还是在单体质量上都得到了极大地促进与改善。直到今天,财政激励政策依然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项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针对美国历史保护建筑的财政激励政策展开研究,并通过对代表性案例的分析,阐述财政激励政策在实际项目中的具体使用过程及影响,并探讨其对中国当下建筑保护政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上海目前现存里弄建筑的过程中,发现里弄建筑保护主要面临两方面困境,具有价值的建筑面临灭失以及保留下来的建筑面临无力更新,其中原因除了政府导向、居民意识、市场博弈,主要还是集中在相关政策的制度与导向。因此本文从政策分析入手,详述造成这两方面困境的政策缺失与制定悖论,包括保护体系及城市管理体系方面的缺失与不足,以及公有房屋产权问题、历史建筑功能置换引导、更新风貌控制等对于里弄更新十分重要的政策措施的制定问题与影响,希望可以就此为上海里弄合理保护更新提供政策上的改进及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还处于由专家学者呼吁并提供技术支持,政府主导而民众参与有限的被动保护阶段,切实有效的公共政策成为实现村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政策、经济政策、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传统优秀文化保护和产业引导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