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欧美、日本等国及国内少数医院的开展逐渐增多,成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路径之一。不少文献报道多数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可用Judkins导管完成,而作者尝试使用单根共用型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现将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右桡动脉应用多功能(Tiger I)导管和左、右Judki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分别选用多功能(Tiger I)导管和左、右Judki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结果 (1)Tiger I导管组经右桡动脉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8.5%(197/200),Judkins导管组成功率98.0%(196/2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造影操作时间:Judkins导管组为(33±16)min,Tiger I导管组为(26±10)min;X线透视时间:Judkins导管组为(2.4±0.9)min,Tiger I导管组为(1.9±0.6)min;造影剂用量:Judkins导管组为(43±6)ml,Tiger I导管组为(34±5)ml,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桡动脉痉挛发生率:Judkins导管组(2.0%)显著高于Tige I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Tiger I导管在经右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王东方  苗云江  杨波 《海南医学》2002,13(11):73-74
目的 :随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普遍开展 ,介入器材的进步 ,各种规格造影导管的使用应予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2月到 2 0 0 2年 10月我院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14 0例 ,其中男性 12 0例 ,女性 2 0例 ,平均年龄 5 6.2±10 .3岁 (2 4-83岁 )。入选患者术前均行Allen′s试验 ,阳性者 (<10sec)入选。在桡动脉穿刺成功后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6F桡动脉鞘管和 6FJudkins造影导管抑或首先选用 5F或 6F桡动脉鞘管和 5F桡动脉径路专用的供左、右冠状动脉插管的 5F共用型造影导管 (日本Terumo公司生产BrachialType)分为 6FJudkins型导管组—A组 (3 0例 )和 5F共用型导管组—B组 (110例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X光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使用的导管数。结果 :1、A组 3 0例中 ,2 7例 (其中 1例改为肱动脉径路 ) (90 .0 % )经桡动脉径路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 ,3例 (10 .0 % )经桡动脉径路仅完成部分操作 (左或右冠状动脉造影 ) ,后改为股动脉径路补充完成全部造影操作。B组 110例中 ,10 6例 (其中 5例改为肱动脉径路 ) (96.4% )经桡动脉径路行左、右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长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心功能指标[短轴收缩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5.00%(38/4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7.50%(39/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S、LVEF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两组FS、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股、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心功能,但经桡动脉入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48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桡动脉内径等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它既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房志华  隋立有  卞野 《吉林医学》2006,27(7):761-761,764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3年1月到2005年8月,我院用5F公用型导管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3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38~83岁,平均(56±10.3)岁。1.2手术方法:36名患者术前均经行Allen’s试验阳性入选。术者用双手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松开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手掌颜色10s之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即Allen’s试验阳性。若10s后手掌颜色仍为苍白,Allen’s试验阴性。患者的手臂自然外展并置于臂托上,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益处。方法:选择适宜病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4例病人4例出现桡动脉痉挛,其中3例注入硝酸甘油后缓解,1例改肱动脉穿刺。结论: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局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陈容 《中原医刊》2006,33(21):F0003-F0003
我院2002~2005年共完成了经桡动脉冠脉造影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80例,女2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62.2±0.4)岁。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34例。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右上肢外展70°置于手术延长板上,腕部充分伸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GAG)中5F及6F两种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CAG的346例患者,按造影时首选造影导管的不同,分为6F造影管组168例和5F造影管组178例。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造影图像效果、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血管痉挛和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造影成功率、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F组造影图像质量、造影剂用量和血管痉挛、迷走反射等并发症明显低于6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5F和6F造影管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时各有优缺点,5F造影管发生血管痉挛少、造影剂用量少、出现迷走反射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更适合基层医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华夏医学》2001,14(6):984-986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近年来国外刚刚开展的一种新方法,由于具有并发症少,安全舒适,术后患者1-2h可下床活动等优点,现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又一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5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靠性及评价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01年12月1日至2002年11月5日间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患共155例,术前常规行改良Allen试验,阳性遂穿刺右(或左)桡动脉,依个人习惯使用5F Medtronic BRACHIAL4.0桡动脉造影导管或5F CordiaMPA-2造影导管。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8%,5例失败,失败原因:2例因血管严重痉挛而无法操纵导管,3例右锁骨下动脉严重扭曲致导管无法到达升主动脉。2例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无出血、夹层、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患痛苦少,易于接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例术后2~20个月均无功能异常。结论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是安全可行的,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为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8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诊断结果,评价DSA—CAG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DSA选择性CAG证实病变≥50%直径狭窄病例63例,依病变狭窄程度累及冠状动脉部位、数目、形态、冠状动脉优势状况、侧支循环及心肌梗死病例、左室壁运动情况和射血分数(EF)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狭窄或闭塞63例(73%)冠状动脉右优势型41例(66%),左优势型7例(11%)均衡型12例(20%),单支病变22例(36%)双支病变17例(27%),3支病变20例(32%)受累血管104支136处,重度狭窄及闭塞28处(45%),12例(19%)有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32例做了左心室造影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缩率分析,EF≥50%的20例(66%),EF40%~50%的7例(22%),<40%2例(7%),经统计学分析,严重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合并室壁瘤者与单纯狭窄病变LVEF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循环与分布多数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前降支(LAD),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回旋支(LCF),病变程度多为严重狭窄,侧支循环形成良好者对左心室功能有保护作用,高质量的DSA设备是开展冠心病介入的重要基础,DSA-CAG对冠状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4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CT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Kappa检验分析二者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1、CTA诊断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7.66%,100%和100%,特异度为92.86%,90.91%和91.67%,阳性预测值为99.20%,92.86%,93.75%,阴性预测值为81.25%,100%和100%,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1、0.915、0.924;2、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Kappa值为0.786;3、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Kappa值为0.520。结论 256层CTA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狭窄程度及部位均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5F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5F共用型造影导管与通用型Judldns导管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两种共用型造影导管的优缺点。方法:17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三组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结果:三种造影导管操作时间、X线暴光时间、左右冠脉成功率、并发症方面无差别,不成功原因主要为主动脉窦扩张、升主动脉严重迂曲、冠脉开口低及开口异常。结论:5F Medtronic共用型造影导管能较好地适用于经桡动脉冠脉造影,通用型Judkins导管及AL1导管可作为备用导管,而AL1导管更适用于开口异常冠脉;三种造影导管适当备用可提高造影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8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途径组(R组,n=294)和股动脉途径组(F组,n=288),分别记录、比较两组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首选导管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间造影成功率、首选导管成功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组穿刺成功率低于F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可替代股动脉途径成为冠状动脉造影的常规血管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过程中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导丝置入鞘管及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行TRI的病例中,术前Allen试验阳性、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后穿刺套管回血满意但无法置入直导丝的21例患者,经套管将PTCA导丝送至锁骨下动脉处,置入6F桡动脉鞘管,经PTCA导丝推送5F造影导管至肱动脉,交换导丝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拔除鞘管,观察术后即刻至术后3 d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出血、血肿、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21例患者均成功应用PTCA导丝(Runthrough NS导丝)置入动脉鞘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2例(57.1%)患者随后完成经桡动脉PTCA及植入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例发生桡动脉痉挛。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无造影剂外渗,术后即刻至术后3 d内无穿刺点出血、前臂血肿、迷走反射及假性动脉瘤,术后监测血压良好。结论 桡动脉穿刺时穿刺针或套管回血满意、直导丝无法置入时,可应用PTCA导丝通过前臂血管成功置入动脉鞘管完成冠脉造影。该方法安全、有效,提高了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可作为桡动脉穿刺时的一种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评价21例冠心病人核素心室造影及相位分析的左室局部功能,结果说明:核素指标是判断心脏功能及室壁运动的非创性可靠指标,与冠脉病变部位及范围密切相关,还能评价冠脉病变的程度,可作为对冠脉造影的一种重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