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全面研究吉林省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确定出建立系统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而根据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框架及功能模块。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土地监管的效率和水平,使建设用地监管方式得到了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先导区实际出发,在农转征和土地使用合同的基础上,开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研究,明确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内容体系,确定先导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部门与职责,探索批后监管的方式与方法及奖罚措施,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先导区实际出发,在农转征和土地使用合同的基础上,开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研究,明确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内容体系,确定先导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部门与职责,探索批后监管的方式与方法及奖罚措施,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4.
李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50-15651,15654
以咸阳市为例,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分别对咸阳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单个指标评价和指标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单位GDP交通用地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负相关,而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都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正相关;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城镇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5.
陈竹安  张立亭  曾令权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4):146-147,160
在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而农村却存在大量低效建设用地的背景下,对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的标准化、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划分等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进行测算,为解决农村人均用地超标、耕地减少和城乡用地矛盾等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批后建设用地监管的目的、意义及内容,提出批后监管的措施,以为加强审批建设用地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廖玉  张安明  牛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39-5942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首先分析了黔江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控制标准,最后针对黔江区实际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清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213-215
以鞍山为例,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4个方面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高的Ⅰ型;市辖区、立山区、海城市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较高的Ⅱ型;千山区、台安县和岫岩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中等的Ⅲ型。为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监管、提高用地准入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志杰  毕飞超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67-5069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新增建设用地监管工作的现实迫切需要和政府行业管理的技术需求,运用归纳总结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指标体系,确立了新增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的模式、技术方法和设备,为实现新增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舒茂芳 《北京农业》2012,(30):189-191
从城市土地的内涵特性入手,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分析等,以怀化市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建设用地等9个指标对怀化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集约度予以评价,得出怀化市土地集约度分值为82.20%,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分值为85.13%,用地效益分值为79.26%。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但也存诸多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地效益,更好的集约高效利用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1.
魏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52-9953,9955
根据土地例行督察工作的特点,设立土地例行督察成果质量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构建土地例行督察成果质量评估体系规范土地例行督察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例行督察成果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土地例行督察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喻成林  黄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04-14106
[目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的薄弱环节,解决缺乏动态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技术,引起的信息获取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等问题.[方法]对目前GIS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进行了研究,将GIS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中.[结果]研究了基于GIS的建设用地批后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特点、整体架构的设计以及实现该系统的思路.[结论]创新了国土资源执法的监管方式,改进了传统监管方式的不足,实现了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防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李元恒  肖秋平  袁春  付梅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097-6098,6101
结合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青海省土地划区分级督察试点研究》项目,从国家土地督察业务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遵循标准化、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技术成熟性、安全性等系统建设原则,探讨了以省级为单位的土地划区分级督察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提升土地督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93-9095
分析了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5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土地督察制度建设的法制化不足;土地督察业务建设不规范;工作机制不完善;土地督察队伍仍需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土地督察制度建设的建议:加强土地督察制度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完善土地督察核心业务建设;完善土地督察工作机制;加强土地督察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峙  陈朝晖  邓兴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23-14826
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应用GIS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ESLU)的构建。以广西南宁市为例,建立了南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说明评价分析方法及系统具有可行性和正确性,并证明了系统对提升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毕飞超  王志杰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36-8038,8047
传统的监管模式难以解决土地利用违法现象的早发现、早纠正的难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增建设用地监管模式。为解决新增建设用地监管工作的现实迫切需求和政府行业管理的技术需求,充分利用JSP和WebGIS技术,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新增建设用地监管指挥系统,实现了外业设备实时监控和新增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为新增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水库枢纽工程属于暂无用地标准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阶段,需对其用地情况开展节地评价。该研究根据节地评价体系指标选择原则,以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概念和内涵为基础,结合项目特点,以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效益最为评价目标,构建了一种水库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的节地评价体系,并以一座中型水库作为实例数据对其评价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